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锚喷沟槽支护方案

锚喷沟槽支护方案

沟槽支护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配合本工程管线迁移,在XX河道内修建一条电力管廊。

本段电力管廊工程过河段位于XX河底,用于敷设110KV、35KV双向六层电缆支架管廊,全长304m。

起始于桩号K2+263接现状管线,在桩号K2+011位置横向过路51m接入现状电力管线。

断面尺寸为2.75m×2.6m,管廊净尺寸为2.15m×2m,管廊底板、侧墙、顶板厚度为30cm,管沟底板、侧墙、顶板为S8级防水C25混凝土,垫层为10cm厚C15混凝土。

管廊底标高为2.3m,地面标高8m左右。

基坑支护采用放坡+钢管桩+锚杆形式。

河道内172m分三单元支护,东侧分为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西侧为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长100m,采用钢管桩、预应力锚杆作为主要支护结构;第二单元长72m,采用钢管桩、土钉墙支护;第三单元长172m,采用钢管桩、土钉墙支护。

坡顶局部放坡,并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结合土钉防护。

二、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的资料:现场地形测量现场开挖地质剖面电力管廊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2设计依据的规范及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三、环境条件3.1本工程东侧有DN426燃气管道和DN800自来水管道,电力管廊与燃气管道最近距离为3.94m,最远距离为8.53m,顶标高为7.65m。

燃气管道东侧1.6m为自来水管,管顶标高为7.62m。

沟槽西侧开挖范围内无管线和构筑物。

3.2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地形:XX路沿线地形整体较为平缓,沿线地形起伏不大。

XX桥钻孔孔口现地面标高:7.30-9.57 米。

地貌:沿线地貌属侵蚀堆积缓坡-洪冲积平原。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沿线地层结构较简单,层序较清晰,第四系厚度较大,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洪冲积层(Q4al+pl)、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al+pl)组成。

第四系成分以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粗砂为主;白沙河桥揭露基岩主要为白垩系青山群安山岩。

根据地质柱状图,白沙河河底主要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层、粗砂层、粗砾砂层、强风化安山岩层、中风化安山岩层。

(1)素填土层层厚:0.70~4.20米,层底标高:5.30~14.72米。

(2)粗砂层揭露层厚:3.80~13.50米,层顶标高:3.70~10.65米。

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颗粒级配中等,磨圆较好,含有较多φ1~3cm卵碎石,约10%~30%,含少量黏性土局部夹有粉质黏土薄层。

该层天然坡角:水上43.3o,水下26.8o。

(3)粗砾砂层层厚:3.20~7.90米,层底标高:-8.33~-6.95米。

褐黄色,湿,中密~密实;以长石、石英为主,分选、磨圆差,含有较多角砾、碎石,局部以碎石为主。

该层天然坡角:水上43.2o,水下26.7o。

3、地下水沿线钻孔内见有地下水,根据钻探揭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弱承压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填土层、中粗砂层、粗砂层;弱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粗砾砂层。

孔隙潜水与弱承压水无连续稳定的隔水层,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钻孔揭露地下水埋深约 1.60 -6.50 米。

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白沙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

根据青岛地区经验,地下水水位变幅约1-2 米。

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和人工开采。

地下水的流向主要受区域侵蚀基准面和地貌的控制,从地下水位反映的形态看,沿线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为自西北向东南。

3.3支护止水、排水体系边坡坡顶进行地面硬化并设置挡水台阶防止地表水排入基坑,基坑底部沿周边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开挖砂土层前应超前降水疏干。

3.4主要材料控制标准水泥(用于面层、旋喷桩) ---- 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于锚杆注浆) ---- 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材料 ---- 水泥浆,水灰比0.5,强度不低于20MPa3.5主要结构构件控制标准钢管桩 ---- 桩径160mm,间距500mm面层 ----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网筋选用HPB235钢筋绑扎锚杆 ---- 钻孔注浆工艺,杆体选用HRB335螺纹钢筋3.6钢管设计参数:(1)桩长:8m;(2)桩径:Φ160mm;(3)钢管壁厚:5mm;(4)桩距:500mm、1000mm。

3.7锚杆设计参数:(1)锚杆间距1.5m,锚杆注浆采用水灰比0.5水泥浆,锚杆注浆压力不小于1Mpa;(2)土钉端部设置Φ14加强筋腰梁;(3)砂土中锚杆成孔困难,故采用自进式锚杆。

3.8工程量统计:依据上述设计方案,支护工作量为:钢管桩:273根;锚杆:134根;附:钢管桩平面布置图四、沟槽支护施工方案4.1土方开挖4.1.1将支护平面位置进行场地清理整平,整平至标高7.65m,为钢管桩施工开辟工作面;依次进行钢管桩、锚杆,面层施工;4.1.2①土方开挖放坡系数为1:1,开挖前应在基坑中部设置集水坑进行预降水,疏干坑内积水,便于土方及支护施工;②土方应分层开挖,与支护施工配合进行,分层高度与锚杆、土钉标高相对应,严格控制超深;③基坑周边应分段开挖,土方分段开挖支护长度不大于20m;④开挖临近设计坡面应采用人工开挖修坡,减少扰动,边坡开挖修整后应尽快封闭并进行支护施工;⑤下层土石方开挖应在上层锚杆锁定后和浆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4.2 钢管桩4.2.1钢管桩施工工艺:桩位放点→打桩机就位→打入钢管桩→移至下一桩位。

4.2.2桩位放点钢管桩第一单元间距为0.5m,第二单元间距为1m。

由测量人员测放桩位,并做好明显标志。

4.2.3打桩施工施工前要对准桩位,对点误差在30mm以内,打桩过程宜缓慢,确保桩的垂直度,打桩至基坑底以下2.5m。

4.2.4锚拉措施钢管桩打入完成后,每隔13m将钢管桩与原桥墩柱锚拉,限制钢管桩水平位移。

锚拉采用Φ10mm钢丝绳拉接。

4.3锚杆施工锚杆施工前腰梁采用双道20#槽钢(腹板厚度9mm),呈"]["形设置;双道槽钢间采用钢板焊接连接,迎土面与开挖面均应设置,钢腰梁水平向分段连接节点通过钢板焊接。

(1)第一单元锚杆分TD1、MG1、MG2、TD2四种,TD1、TD2击入式土钉,采用Φ18钢筋,在坡顶及坡底设置,TD1倾角90°、TD2倾角15°,水平间距1.5m,TD1锚固段1.5m、TD2锚固段3m。

MG1、MG2为Φ50的自进式锚杆,MG1锚固段9m、MG2锚固段10m,倾角15°,水平间距1.5m。

腰梁采用C25混凝土,喷射施工。

需详见附图。

锚杆施工完成后,需对锚杆进行拉拔试验,每300根锚杆抽检1组,每组锚杆数量不少于三根。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需抽检1组进行试验。

(2)第二单元进行分层开挖支护,开挖深度为5.35m左右,上层开挖深度为3m,下层开挖深度为2.35m,中间预留1.5m宽平台。

土钉分为6道,其中TD1为竖向锚钉,锚固长度1.5m。

TD2—TD6为横向锚钉,锚固长度为3m,倾角为15°。

土钉横向采用Φ14钢筋连接做为加强筋。

详见附图。

(3)第三单元采用整体开挖放坡支护,土钉分为6道,其中TD1为竖向锚钉,锚固长度1.5m。

TD2—TD6为横向锚钉,锚固长度为3m,倾角为15°。

土钉横向采用Φ14钢筋连接做为加强筋。

详见附图。

4.4面层施工边坡全坡面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钢筋网采用d4mm钢筋,间距200mm,分段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钢筋网与土钉Φ14加强筋绑扎连接,面层厚度为80mm。

详见附图。

4.4.1①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严格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②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作业应按照规范要求执行;③地下水以下的坡面设置泄水孔,采用50PVC管,每4-5㎡设置一处,并根据坡面渗水情况适当调整。

详见附图。

4.4.2喷射机司机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①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完后再开机。

②向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作时,料斗内应保证足够的存料。

③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楚干净。

4.4.3喷射手的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①喷射手应经常保持喷头具良好的工作性能。

②喷头与喷面宜保持0.6~1.0米的距离。

③喷射手随时调整出水量,保持喷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流淌现象。

4.4.4喷射养护喷射结束一天后开始喷水养护,喷水要求整个坡面湿润,每天一次。

4.4.5喷射设备采用国产Z-3型转子式喷射机,利用6.0m3空气压缩机风动力。

4.5排水系统坡底设排水沟,高宽均300mm,M10水泥砂浆抹面,沿排水沟根据水量大小设集水坑。

坡顶设挡水台阶,挡水台阶高度330mm,宽度为145mm。

4.6管线、沟槽监测①沟槽施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坡顶及管线顶位移和沉降进行监测。

②监测设备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精度不低于1mm,监测频率为2次/天,开挖、变形速率异常及特殊天气加大监测频度。

③坡顶位移预警值为沟槽开挖深度的3‰,当位移速率连续三日大于3mm/天,应进行监控报警。

④监测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信息反馈,对每个监测点绘制变化曲线图,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监测点布置详见附图。

五、险情预防措施当沟槽边坡变形过大、过快、周边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和现场允许条件选用如下应急措施: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或坡脚被动侧土体加固;2、基坑周边环境允许时坡顶卸土,并严格控制卸土程序;3、做好坡顶、坡面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增设锚杆、土钉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5、对发生险情区域加强监测;六、工程质量组织体系1、组织保证2、过程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上贯彻执行GB/T1900-ISO9001标准和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作业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派专业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和技术交底中对各道工序提出的技术与质量要求,信守一切质量承诺,杜绝一切质量隐患,并按规范和监理工程师要求作好各种隐蔽记录。

3、组织体系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统筹安排整个施工过程。

项目经理:X技术负责:X施工员: X安环部:X测量员:X项目部各部门职责: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调度及管理工作,对工程负总责。

技术部:施工现场指导技术工作,对施工质量负全责。

施工部:施工管理,对施工进度、施工措施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