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壳颜色问题

蛋壳颜色问题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年龄:40周玲后,鸡体内造血机能和其他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使色素合成不足或合成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周龄增加,蛋个逐渐增大,因此蛋壳单位表面积色素沉积减少,两个方面促使蛋壳颜色变浅。

营养因素:钙、磷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产蛋鸡每日需要钙量为3.5-3.8g/只。

当破壳蛋增加或苍白时,饲养者应想到钙的吸收问题,而不是盲目的向饲料中添加过多的钙。

磷不是蛋壳的主要成分,但是钙磷比例对蛋壳质量及颜色都会有影响。

微量元素锰,锰与蛋壳钙化的基质(黏多糖)的形成有关,缺锰会引起软壳蛋和破壳蛋增多,色素的沉积受到抑制,蛋壳颜色变浅。

锌,锌与锰类似,与黏多糖的形成有关,缺乏时会引起蛋壳颜色发白。

铁、铜构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缺铁或铜可使鸡只发生营养性贫血,降低蛋壳颜色。

维生素普遍认为多维对蛋壳颜色的改善尤为明显,在饲料中添加正常剂量2-3倍的维生素对蛋壳颜色改变显著。

维生素中对蛋壳颜色影响较大的维生素是VB6,叶酸,烟酸,维生素K,VB12,VE及维生素C。

饲料中提高添加量可以改善蛋壳品质及颜色。

应激:应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释放进入血液,使母鸡排卵推迟,蛋壳腺停止生成角质层,而蛋在子宫停留的时间过长,无定形的碳酸钙会沉积在已形成的角质层上面,使蛋壳颜色变淡。

疾病及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新城疫,流感,肠道疾病,球虫,传支,输卵管炎等等许多疾病均能影响蛋壳的形成和蛋壳颜色的沉积,导致鸡蛋颜色变浅。

一些药物的使用,如金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之类药物能影响色素分泌及着色,导致蛋壳颜色变浅。

改善蛋壳颜色的措施:确保饲料营养成分的均衡及全面,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添加量。

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保障鸡只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维持蛋壳颜色稳定。

添加血粉,适量使用蛋氨酸,或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如蛋氨酸铁)可改善蛋壳颜色实践证明,应激和疾病是导致蛋壳颜色变白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日常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可定期用中药进行调理对维持蛋壳颜色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热应激条件下可适当添加鱼肝油或小苏打,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蛋壳质量及颜色。

近年来在蛋类的消费中,对蛋壳颜色的选择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也许是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消费者常偏好于色泽亮丽润泽的红(褐)壳蛋,从而颜色不好的蛋不易销售。

所以近几年蛋壳颜色一直成为困扰养鸡户与饲料生产商的一个重要问题。

蛋壳的颜色究竟来源于何处,又受那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影响蛋壳颜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称卵卟啉),它是由母鸡蛋壳腺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合成。

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始于蛋壳形成的最后5小时,色素沉积于蛋壳外层和壳上膜,因此蛋的色泽是蛋壳和壳上膜中所含色素的综合结果。

一些影响蛋壳着色因素和外观的视觉因素均影响蛋壳颜色的变化。

一、影响蛋壳颜色的遗传因素1、合成原卟啉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且仅限于带颜色羽毛或皮肤的鸡种。

因此,蛋壳颜色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对一只母鸡来说,蛋壳颜色深浅是比较固定的。

天然食物或商品饲料中获得的色素,并不能被沉积到蛋壳中,如核黄素和β-胡萝卜素只能影响蛋黄的颜色。

2、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到遗传能力的影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商品鸡群是有一个主要遗传品系以上的杂交品种。

因此在原卟啉的合成能力上,个体之间存在着与遗传相关的细微差别,即使相同品种的鸡蛋壳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

在实践生产中,偶尔我们可以看到一只产白壳蛋的褐壳蛋鸡。

二、年龄因素母鸡壳上膜的分泌量并不因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提高,当母鸡随着年龄增长而蛋重亦增大时,有限的壳上膜就会分布到扩大的蛋壳上,因此蛋壳颜色变浅。

商品鸡群在40周以后,所产蛋蛋壳变薄,目视色素含量较少。

另外,40周以后的蛋重增加,蛋壳的表面积增大,色素的分布面积增加,总的结果使蛋颜色变淡。

生产实践中,开产蛋鸡所产的蛋和老鸡所产的蛋有明显的区别,老鸡所产的蛋更大,但颜色更暗淡些。

三、疾病与应激因素壳上膜是蛋壳的最外层,其内所含的色素与壳上膜的量有关,这一含量也最终决定蛋壳的颜色。

发生环境造成的应激或疾病时,壳上膜的分泌会减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鸡在生理应激的情况下,将营养物质从非必须代谢活动如壳上膜的生成等转而用于急需的代谢活动上。

1、疾病: 一些传染病引起诱发免疫应激反应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许多小型的饲料厂在产蛋鸡浓缩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于蛋壳质量的改善。

不明原因蛋壳颜色变浅发生后,应该观察鸡群有无呼吸道症状,必要时可进行NDⅣ系、H52加强免疫。

2、应激: 母鸡在遭受应激,尤其热应激时,壳上膜的色素分泌会减少。

在母鸡蛋形成的最后5小时期间造成的应激,尤其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的生理或人为应激因素,都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色变浅四、影响蛋壳颜色的营养因素普遍性的蛋壳变白发生在气温炎热的夏季,冬季很少发生。

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不够,而是因为采食量的因素。

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蛋鸡可以通过调整采食量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但在气温很高的夏季,这种调节机制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出现每天蛋鸡采食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

1、钙: 饲料中缺乏钙,蛋壳质量变差。

钙添加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2、磷: 饲料中磷过多,破蛋率会增多。

磷过少,产蛋率下降。

3、锰: 锰与粘多糖的形成有关,饲料中锰缺乏,蛋壳变薄易碎。

4、维生素D3、A、E不足和日粮供应不足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夏季给蛋鸡在基础日粮外适当添加多维素,有助于减少浅色蛋的发生。

五、药物因素少量的尼卡巴嗪会影响蛋壳色泽,使其变差。

原因可能是它干扰这些色素的合成,导致正常产棕色蛋的品种产白色蛋。

在实际生产中,因尼卡巴嗪常用于抗球虫药添加于饲料中,机械设备的残留都会导致这种原因的发生。

磺胺类药物也有这种效果。

过量饲喂高水平的一些药物也可导致这些抗菌素的沉积,产生黄色蛋壳。

六、电解质平衡家禽电解质平衡是日粮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平衡,通常是调节日粮中Na+K-Cl的平衡性,平衡指标多用毫克当量来表示,每公斤日粮毫克当量250为正常。

当偏离太远时,会影响家禽的蛋壳质量以及全面的健康和代谢.很多养鸡户问过我们说怎么最近蛋鸡产蛋蛋壳颜色变淡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一、蛋壳颜色的形成机理蛋壳颜色是蛋外部质量的一个特征性状,是最直观的品种特性。

在国内引进的高产蛋鸡品种中,有色蛋壳鸡种基本都属于褐壳蛋鸡。

蛋壳色泽遗传力为0.58~0.76。

蛋壳颜色是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积色素的结果,这种色素称为棕色素,是蛋壳外面釉质层的构成成分之一,在蛋产出前4~5小时形成。

当卵通过子宫部粘膜时。

管腔扩大,由于子宫壁平滑肌的收缩,使卵转动,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匀涂布在卵的表面。

二、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1 、品种因素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其后代所产鸡蛋则表现为两者的中间壳色。

若用白来航公鸡与有色羽母鸡杂交,蛋壳颜色较浅,反交时则较深。

褐壳蛋一般分为:深褐、褐、浅褐和浅粉,褐色比例占70%以上就可以称之为褐壳蛋。

2 、疫病因素一般褐壳蛋壳色变浅与鸡群发生疾病有关,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症、肾型传支、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变化,输卵管出现水肿、充血或出血,严重时造成坏死、粘膜上皮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或完金丧失。

蛋壳变薄、无壳蛋增多,并有蛋壳褪色变浅、变白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此外,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褐壳蛋颜色和蛋壳强度。

3、药物因素鸡产蛋期预防治疗常发病或混合感染时投服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抗球虫药或驱虫药,若使用时间或用量不当,也会对蛋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4、季节因素夏季持续高温,鸡为加速排泄散热而大量饮水,造成拉稀,加上采食量下降造成营养摄取不足,结果影响蛋壳质量而产白壳蛋;秋冬季节气温忽然降低对鸡造成强烈应激,影响机体的钙磷代谢,导致蛋壳颜色变浅。

5、应激性因素转群、防疫、外界惊扰等都会对鸡产生应激作用,造成产蛋率下降,同时伴随蛋壳颜色变白。

6、光照因素产蛋期的光照应该是恒定的,光照不足、不稳定或无规律都会造成白壳蛋。

7 鸡龄因素因鸡龄老化,生理机能退化,吸收功能下降,产蛋也下降,也会引起鸡产蛋率下降以及蛋壳变白。

8、营养因素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补充不足,都可发生自蛋壳现象。

因此,蛋鸡开产前两周就应该补充钙质饲料,逐步加入石粉或贝壳粉。

三、应对措施(1)引进和培育新品种的时候,要根据育种目标、市场需求,避免杂交品种的引进,纯系和地方有色羽是引种的首选。

(2)避免病原微生物对生殖系统的入侵,此外,当鸡群发病时候,在饲料中要增加维生素A、D、E、C氨基酸,来缓解消化道功能紊乱,增加钙、磷吸收。

(3)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禁止使用左旋咪唑驱虫,不得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及日常蛋壳色素的形成。

(4)使用益酶丽维,前5天500千克饲料中添加5袋,6~10天500千克饲料中添加3袋,长期使用时500千克饲料中加2袋。

如果鸡群拉稀,先使用泻痢快克、肠必治饮水,并用百草肠清拌料饲喂3~5天,再用益酶丽维调理。

(5)避免转群、防疫、外界惊扰等引起的应激,日常饮水中增补电解多维。

如补充维康活力素和益酶丽维,白壳蛋很快消失。

(6)人工补光保持光照稳定,不得随意改变光照,一般产蛋前期和中期16小时光照,后期17小时光照能适当提高产蛋率,同时料中加入益酶丽维可以保证优良的蛋壳颜色与较长的产蛋高峰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