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的实质习题

心理的实质习题

心理的实质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2.反射弧3.无条件反射4.条件反射5.突触6.反双7.兴奋过程8.抑制过程9.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10.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11.第一信号系统 12.第二信号系统二、填空题1.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

2. 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它由和三部分组成。

一个神经元的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或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4.神经系统可分为系统和系统两大部分。

5.周围神经系统由、和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和构成。

6.脑由、、、、组成。

其中是产生心理的主要器官。

7.大脑可分为左、右厢半球。

左半球主要管理、、、;右半球主要管理、及。

8.大脑两半球的表面由平均为毫米厚的灰质覆盖着,这层灰质称为,它是高级神经中枢。

9.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叶。

即:、、、。

10.闻见饭菜香就分泌唾液是第信号系统的活动,属反射。

狗听见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第信号系统的活动,属反射。

11.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

12.反射按其产生条件可分为和两大类。

13.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它包括、、、和五个部分。

14.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和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

15.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作为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和,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其活动过程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兴奋和抑制的;二是兴奋和抑制的。

17.脑的机能为心理的产生提供了 ,它还必须在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18.心理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即,。

19.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引起的,具有客观性,但由于人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发个性特点等的差异,使入的心理活动带上了鲜明的,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又具有性。

20.紧张地工作了一天的人易入睡,这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中的兴奋和抑制具有的活动规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

22.在大脑皮层上,分布着一些重要中枢,专司一定的生理、心理机能,称为。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

①神经元②树突③细胞体④轴突2.昨天没睡好,今天上课老打瞌睡,这属于()。

①相继性负诱导②同时性正诱导③同时性负诱导④相继性正诱导3.()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①唯心主义心理观②唯物主义心理观③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④灵魂论4.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它是产生心理的主要器官。

①小脑②中脑③延脑④大脑5.人的听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分别位于大脑皮层的()。

①顶叶和枕叶②颞叶和顶叶③额叶和颞叶④颞叶和枕叶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①兴奋与抑制②两种信号系统③反射④条件反射7.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有()。

①鸟语花香②高山瀑布③数码文字④日月星辰8.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提出来的。

①笛卡尔②斯金纳③巴甫洛夫④冯特9、操作条件反射是()提出来的。

①笛卡尔②斯金纳③巴甫洛夫④冯特9.心理现象是()的产物。

①脑②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③条件反射④第二信号系统10.物质间总是以各种形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着,从而产生出各种反映(应)形式,在以下反映(应)形式中,()不属于心理的反映形式。

①感应性②感知觉③记忆④思维11.()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①自然环境②客观现实③人际关系④社会生活条件12.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和源泉及其发生方式来讲,是()的。

①客观②主观③能动④机械13.()是检验人的心理的唯一标准。

①客观现实②实践活动③心理规律④社会生活条件14.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

①相互诱导②暂时神经联系③扩散与集中④兴奋点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一”)1.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

人和动物的心理都差不多。

()2.所有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解释心理的实质。

()3.生理的发展对心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5.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大脑构成。

()6.入脑的形成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7.反射活动都是单向的,它只需要一次单向传导,便可以完成一项活动。

()8.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小脑。

()9.周围神经系统的机能是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全身的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联系起来。

()lO.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11.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2.“尝梅止渴”中的“梅”是具体实物,这种反射是不学就会的,它应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无条件反射。

()13.尽管人和其他动物在神经活动的原理方面都服从条件反射的原理,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14.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神经活动的,是兴奋过程,不引起神经活动的,是抑制过程。

()15.人和动物都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是人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更高级()16.条件反射能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机体的要求。

()17.小李看电视入了迷,饭烧糊了都没发现,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租抑制过程发生正诱导的结果。

()18.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

()19.感应性是心理反映形式的开端,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活动。

()20.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

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2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22.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是检验人的心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23.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凭人的主观臆测去反映客观现实。

()24.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社会生活条件,尽管他有着正常的人脑,也不可产生正常的心理。

()25.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的,不应带有具体人的个别特点。

()26.人的心理指导和调节着实践活动,但一些极其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吃、喝等,就不需要心理的调节。

()27.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

()28.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原材料是无法生产出产品的。

因而,只有在人脑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29.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复制,不能有任何附加。

()五、辨析题1、科学的心理观就是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2、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反射。

3、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兴奋点。

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没有什么不同。

5、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区的划分是相对的。

6、动物不具备思维活动。

六、实例分析1.马戏团里教小狗做算术是用什么原理训练的?2.有的同学在参加重大考试前显得非常兴奋,但拿到试卷时却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3.美国学者丹尼曾做过一个惨无人道的实验。

他从孤儿院里选了40名婴儿,将其分别放入被严格控制隔离的笼内,不与任何人交往,经过几年的喂养,这40名婴儿全部变痴。

后来这个实验被透露出来,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丹尼不得不停止实验。

实验虽然停了,但是被害的40名儿童虽经社会多方资助,极力挽救,收效甚微。

40名儿童中除少数儿童能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外,大部分儿童终生痴呆。

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4.同看一部电影,人们的评价却大不相同。

有的人认为非常精彩,有的人认为一般,有的人却认为不怎么样。

这是什么原因呢?5.食物进入嘴里就会分泌唾液,看到食物也分泌唾液,听到关于某种食物的词语时也会分泌唾液。

以上三种情况各是什么现象?七、简答题1.唯物心理观与唯心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2.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3.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什么?它建立的条件是什么?4.“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八、论述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九、匹配题1.把下列现象与所属反射类型连结起来。

a.咳嗽、眨眼A.无条件反射 b.手遇烫物缩回c.马戏团里的小狗做算术题d.强光刺激引起瞳孔缩小B.条件反射 e.学生按铃声作息f.惧怕考试2.将下列成语与所属信号系统连结起来。

a.望梅止渴A.第一信号系统 b.谈虎色变c.触景生情B.第二信号系统 d.谈梅生津3.将下列大脑皮层中的重要中枢与所在的叶连结起来。

A.颞叶 a.听觉中枢B.顶叶 b.躯体运动中枢C.枕叶 c.躯体感觉中枢D.额叶 d.视觉中枢4.将下列机能与脑的各部位连结起来。

A.延脑 a.调节肌肉紧张和内脏活动B.桥脑 b.生命中枢C.中脑 c.调节内脏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D.间脑 d.维持身体平衡E.小脑 e.调节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5.将下列现象与所属反映(应)形式连结起来。

a.猩猩用“工具”取得食物A.无机物的反应形式 b.生铁置于空气中会生锈c.生物的同化现象B.生物的反应形式 d.蜘蛛通过蛛网的颤动来捕食e.摩擦生电C.心理的反映形式 f.蛇凭视、听、嗅、触等的综合活动来对事物作出反映g.植物的向光性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2.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全部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觉器官、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生来就有的反射。

4.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存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5.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细胞突起的接触部位。

6.反映是物质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作.出回答的过程。

7.兴奋过程是激发和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

8.抑制过程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

9.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与来中是指在大脑皮层上产生的兴奋和抑制,不会只局限在原来发生的那一点上,它会向邻近部分漫延开来,使这些部分也出现同样的过程,这种现象叫扩散。

当扩散过程中遇到相反的力量时,否再继续扩散,而向原发点靠拢,这种现象叫集中。

10.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是指在兴奋和抑制过程中,一种神经过程能够引起和加强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1.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2.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二、填空题1.脑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主观能动3.基本单位细胞体树突轴突轴突末梢细胞体细胞突起4.周围神经中枢神经5.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脑脊髓6.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大脑7.语言数学思考分析抽象与逻辑思维音乐绘画空间关系的鉴别8.2.5 大脑皮层(大脑皮质)9.额叶顶叶枕叶颞叶10.一条件一条件11.反射12.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13.全部生理结构感觉器官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入神经中枢神14.无条件刺激物条件刺激物暂时神经联系15.具体刺激物语词条件刺激物16.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17.物质前提客观现实18.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9.客观现实个人色彩主观20.相互诱导21.主观性22.大脑皮质<层)机能定位区三、单项选择题1.①2. ①3.③4.④5.②6. ①7. ③8. ③9. ②10. ② 11. ① 12. ② 13. ① 14. ② 15. ②四、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 26.- 27.+ 28.+ 29.-五、辨析题1、(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