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2002年一、名词解释:3分/题1、反射,2、错觉,3、模式识别,4、图形掩蔽,5、暗适应,6、发散思维,7、心境与应激,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二、简答题:5分/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三、论述题:10分/题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一、填充题:1分/题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1、感觉阈限,2、知觉恒常性,3、内隐记忆,4、算法式与启发式,5、再造想象,6、生物反馈,7、液态智力,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2000年一、填空:1分/题1、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3、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
5、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____。
8、表象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0、同样的讲稿,老师讲课时若声音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则教学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取得优秀成绩时的自豪感,称为__________。
12、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即稳定性、独特性、和________。
二、判断:1分/题1、观察法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心理现象可分为彼此独立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3、加深学习程度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5、情感是人与对自身需要有关系的客体的反映。
6、IQ=[MA(智龄)/CA(实际年龄)] ×1007、“高分低能”是用来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8、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任选6题,5分/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适应与感觉对比,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4、应激与心境,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6、胆汁质与抑郁质,7、前摄抑制,8、能力。
四、问答:任选5题,10分/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5、试述布鲁纳(Bruner, et 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998年杭州大学一、名词解释:4分/题1、视觉对比,2、神经齐射理论,3、双眼视差,4、记忆搜索的范畴大小效应,5、心境与激情,6、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
二、简答题:6分/题1、何为注意分配及如何改进?2、何为运动知觉及有哪些影响因素?3、何为谓动作反应时及有哪些影响因素?4、技能已形成则具有那些特点?5、试述表象及其意义。
6、试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三、论述:10分/题1、试述人类记忆信息编码的方式。
2、试述并比较能力的二因素说与三维结构模型。
3、试述情绪的认知理论。
4、什么是言语理解的系列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5、试述你对现代认知心理学这一研究范式的认识。
原杭大不分年份试题一、名词解释:5分/题1、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2、彩色对比与彩色后像3、系列位置效应4、双重编码5、迁移与定势6、动机、需要与诱因7、奥尔伯特的特质论8、智商9、实验法与观察法10、斯蒂文斯定律11、浦金野现象12、颜色混合三定律13、注意广度与注意分配14、短时记忆15、手段----目的分析16、心境与挫折17、技能与迁移18、流动智力与固定智力19、需要、诱因与内驱力20、注意的衰减函数21、感受野与侧抑制22、行波说与齐射说23、声音掩蔽的一般规律24、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25、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26、前提的气氛效应二、回答问题:10分/题1、结合实例说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什么是知觉?知觉有何基本特征?3、什么是遗忘?遗忘有何特点?如何根据遗忘特点进行有效复习?4、试举例说明解决问题思维的阶段性。
5、试述三种性格类型学说。
6、试述并比较知觉模式识别的关键特征理论与原理论。
7、试述佩沃(Paivio)提出的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说及其试验依据。
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客观因素。
9、试述情绪的不协调理论。
10、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或精神分析理论(任选一个)11、试结合实例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12、试述斯蒂文斯定律及其意义。
13、有何支持知觉整体先于部分的实验依据。
14、试述并比较三种选择性注意理论。
15、试述概念形成实验研究的新进展。
16、试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浙江大学------------实验心理学2002年一、名词解释:5分/题1、心理物理学,2、似动现象,3、实验法,4、闪光融合理论,5、最小可觉差,6、等响曲线,7、完全随机化设计,8、部分报告法。
二、论述:12分/题1、什么是自变量的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2、什么是明视觉?什么是暗视觉?他们各有什么特点?3、信号检测论与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差别何在?4、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
5、试评述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不足。
2001年一、名词解释:1-4题,3分/题;5-8题,4分/题。
1、平均差误法,2、似动现象,3、系列位置效应,4、实验者效应,5、被试间设计,6、费希纳的对数定律,7、音高量表,8、实验效度。
二、论述:14分/题,第5题16分。
1、什么是反应时间?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何谓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具体说明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主要因素。
3、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具体说明之。
4、何谓深度知觉?具体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
5、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
2000年一、名词解释:3分/题1、操作定义,2、感受野,3、数量估计法,4、分贝,5、恩墨特定律,6、双眼视差,7、开窗实验,8、等响曲线。
二、论述: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
10分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
10分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
10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
155、试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
15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
16浙江大学------------心理与教育统计2000年一、名词解释:4分/题1、推论统计,2、总体与样本,3、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4、统计检验力,5、逐步回归二、填空:1分/空1、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高尔顿和________为代表;推论统计学产生于20年代以后,以________为代表。
2、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具有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和反应灵敏等特征,主要缺点是_______。
3、在一个正态分布中,算术平均数、中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在正偏态分布中,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
4、在假设检验中,无论接受H0还是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统计学上将拒绝H0时所犯的错误称为________,而将接受H0时所犯的错误称为________。
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两类错误________同时减少或同时增大。
5、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检验两列数据的差异时,秩和检验法和_______用于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检验,符号检验法和_______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检验。
6、在两因素方差分析中,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_______、_______等前提假设不成立,则可采用_______方差分析法。
7、如果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两列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或总体分布非正态,若求这两列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则必须采用_______的方法。
8、如果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为正态分布,其平均数等与总体平均数,方差等于_______;当样本数大于50时,样本方差_______分布,其平均数等与总体方差,方差等于_______。
9、当总体参数不清楚时,常用一个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这类问题称为_______,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量应为_______,而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量应为_______。
三、计算:1、在一项研究中测量了29名被试的成绩,结果15名男生的得分分别为:93,81,80,70,90,74,92,89,100,90,100,95,85,87,96;14名女生的得分分别为81,66,79,98,86,100,73,74,82,89,84,85,92,87,试问:这一测量的得分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0.01/2(13,14)=3.75,t0.05(27)=2.052(14分)2、为调查市民对一项市政府计划方案的支持率,随机抽取了120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86人对该方案持赞成态度,现希望以99%的置信概率来估计全体市民的支持率,且估计误差不能大于正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