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改造案例

工厂改造案例

19
泰特现代美术馆
总结:
泰特美术馆内部改造方法: 在建筑内部,充分利用原建筑的结构与空间,满足新的展览功能需求。利用加 法在空间中加建交通空间和公共休息空间,来解决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问题的同 时加强和丰富原建筑空间的视觉感受。 在自然采光方面,面对如此体量巨大的旧建筑改建,采用多种自然采光的方式 ,除了满足建筑内部自然采光的需求,通过光线对建筑空间的塑造使其具有精 神上的象征。
34
上海“8号桥”
“桥”的连接
“8号桥”的“桥”字有三重 含义。
一是改建后的厂房结构 特点是,主体以桥连贯;
二是“8号桥”所涉及的 多种业态,包括设计、广告 等现代服务业,如同桥梁一 样相互融会贯通;
三是“8号桥”吸引了众 多的国外顶级设计事务所和 咨询公司入住,成为这些事 务所与上海沟通的桥梁。
是,组织工作区域,公 共区域和交通区域,并 使得其上分布的流线互 不干扰。 源于泰特前身发电站的 独特结构,使得路线简 化,极大地斱便了参观 使用者。
交通区 域(楼 梯,电 梯等)
14
泰特现代美术馆
15
泰特现代美术馆
他们在主楼顶部加盖两层高的玻璃盒子不仅可以为美术馆提供充足的 自然光线还能为观众提供浪漫优雅的咖啡厅和餐厅环境人们可以在这 里边 喝咖啡边俯瞰伦敦城 ,欣赏泰晤士美景。 在巨大烟囱的顶部,设计师还加盖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由 于是瑞士政府出资建造 .因此命名为“瑞士之光”。每当夜色降临.烟 囱顶部就折射出美丽的光芒 ,整个美术馆成为了一座指引人 类精神之 光的灯塔。而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桥连接起代表古典文明的圣保罗大 教堂和充满现代精神的美术馆,别有一番意味 。
07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主入口:
泰特美术馆的入口并没有设 置在建筑标志性的大烟囱下, 而是设置在建筑的西侧。
这是因为建筑北侧的人行道 已 经比较拥挤,若将主入口设 置在北侧,会使得广场前多条 动线汇合,从而引起人流的混 乱(如图)。这样设置可以牵 引人流,使得外围空间更加有 序。
08
泰特现代美术馆
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前身是伦敦热电厂,这里曾经是 伦敦地标。从热电厂到艺术馆的变身似乎太不可思议, 这一改造也是工业遗产研究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改造性再 利用案例之。
伦敦热电厂由小斯科特爵士(Sir Giles Gilbert Scott)1947 年设计,1963 年完工。发电厂主 体建筑像个扁盒子,充满工业时期的审美趣味:中线上 高高的烟囱,与对岸的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相映成趣。
泰特现代美术馆出口: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出口设置 在了建筑的“大烟囱”之下, 并在出口处设置了大广场,游 客们在欣赏完现代艺术之后, 可以迅速融入外界的环境之中, 同时与泰晤士河南岸的步行道 的人流汇聚。
游客们可以在广场中嬉戏, 放松,同时可以欣赏到泰晤士 河对岸的圣保罗大教堂的优美 风光。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个 广场也成了伦敦城市公共景观 设施的一部分。
18
泰特现代美术馆
总结:
泰特美术馆外部改造方法:
在建筑外部,除了对原有建筑的最大化修复再利用之外,改建部分主要通过形 体的加、减法和材料的新旧对比的设计手法来完成建筑外部空间的改造。
1、是指在建筑北侧顶部增加了双层玻璃的“光梁”,作为酒吧的使用功能, 同时提供观展人群一个俯瞰泰晤士河景观的视点,同时为北侧顶部展厅提供自 然采光。 2、是指在美术馆西侧主入口处下沉的坡道,通过地面的下沉,将建筑外部的 人群自然的引入到建筑内部。使得建筑内部的空问具备城市空问的公共性,激 发了建筑的活力。 3、在材料新旧的对比方面,主要是建筑顶部“光梁”的半透明玻璃材质与原 建筑砖墙的实体之间的虚实、新旧的对比,通过材料的对比明确新旧建筑的关 系。立面上长窗的玻璃材质与砖墙的对比则使得工业建筑独有的美感被激发出 来。
2003年经过新的设计改造 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成 为了沪上时尚创意园区之一, 有不少设计公司、创意团队入 驻于此。
22
上海“8号桥”
上海“8号桥”简介: 交通区位:
8号桥位于 上海城市中心 卢湾区,由思南路、建国 中路与重庆南路环绕而成, 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 方便,并且不乏一大会址、 复兴公园、周公馆、田子 坊等文化设施分布其周边。
32
上海“8号桥”
创意与个性的空间特色:
上海8号桥的设计理念是给消费者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第三个可以去的地方,是一个将工作和生 活融合在一起的时尚生活中心。 创意人士喜欢集聚在一些空间比较多元化的地方,在一起交流会激发出很多创意的灵感出来。这 里有室内空间,有户外空间,这个环境不一定非常的豪华,但是它绝对是有个性的, 除1号楼大厅外的所有室外、半室外空间都可供租户免费使用。在这些环境中,可以添设咖啡茶座 、进行作品展示、时装走秀、举办大型综合活动,是人们最好的交流平台。
30
上海“8号桥”
宽敞与自由的空间特色:
8号桥的空间设计在并 不十分富裕的面积上保持 了宽敞与自由的特色。
首先是很多公共区域 的保留:“后院”是其核 心地带,一个大的户外空 间。这里可以小坐聊天, 拍照,上网,办公。为了 交流的方便,在1号楼设置 了会所、展示厅,5号楼还 有一个活动大厅,后来逐 渐成为外面很多的品牌举 办各类品牌活动的场所。
伦敦市政府在泰特现代艺术馆选址时经过仔细调查, 发现伦敦热电厂在地理位置、空间结构、建筑风格等方 面都极具优势。
04
泰特现代美术馆
基地位置:泰特博物馆的基地在伦敦
城市中心,北临泰晤士河,河对岸是中 世纪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之间通过新 建的千禧桥连接。位于一块4.68公顷的 梯形地段上。
它的地理位置也是美术馆备受关注 的原因之一,河对岸与它遥遥相对的圣 保罗大教堂,世界第三大圆顶教堂,它 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 主义建筑的代表。
33
上海“8号桥”
开敞的交流的空间:
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办公室对着 走廊的墙面全是玻璃的,敞开式的办 公环境让人可以随时推门进入,看看 他们在做什么。 “交流”是开发者 在为设计公司提供硬件条件时必须考 虑的一个因素。
这样的工作环境确实对设计师的 入驻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很多设计 公司放弃原来的写字楼而选择8号桥 ,就是因为这里能够“提供交流的平 台” ,“有一个创意产业的整体氛 围,这里的公司之间就会有很多的合 作”。
把泰特现代推向 极致的是他内部 所包含的巨无霸 “母系统”展示 空间—— 由涡轮 车间改造的通高 展厅。 把泰特现代推向 精致的则是他所 包含的林林总总 的小尺度“子系 统”展示空间。
(图示为泰特现代美术馆 的展示空间轴剖图)
12
泰特现代美术馆
13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
功能分区的最大任务
09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分区:
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的 主体结构分为7层。主入口 和售票处均设在一层。从二 层开始迚入展觅空间,面向 脚下的泰晤士河,依据不同 的功能需求对位亍烟囱两侧 的大空间迚行了复杂却富有 秩序的分割。此外,在五层 位置还架设了一座天桥,维 系着重要的功能分区。
主入口大厅
23
上海“8号桥”
8号桥尊重旧厂房较为科学 的空间划分,保留了原有的8栋 单体厂房,并分别标上了楼号。 这些单元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 区内,由形态各异的取意于“桥 ”的建筑空间联结为一个整体。
在一号楼到八号楼之间随意 穿行,体验建筑,室内景观和室 外景观在虚实间的变化互动,颇 有几分穿越时空的味道,令人兴 趣盈然。
06
泰特现代美术馆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基本设计原则:
旧建筑再利用的矛盾在于新功能与建筑实体,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的关 系,常常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从解决这些矛盾出发,对原有空间进行保留、拆 除和新建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有生命的建筑,是再利用的关键。 1.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是指满足新功能的要求,保持旧建筑特征,结构上合理,经济上可行, 维护上方便,从而使建筑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匹配原则主要体现在新功能和原有 形式之间的关系上。形式追随功能,这是现代建筑的基本理论之一。 2.综合效益原则 3.遵从原则 遵从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尊重旧建筑的历史,遵从旧建筑的原有建筑逻辑, 挖掘空间潜力。对于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旧建筑,我们要注重保护、保留 它的外立面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于一般性旧建筑,则要遵从它原有的建筑逻辑、 体量关系、空间结构特点、技术措施等等,尽量使其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20
02 PART TWO
上海8号桥
------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
上海“8号桥”
上海“8号桥”简介:
八号桥占地面积7000
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 平方米,建国中路8 号曾是旧 属法租界的一片旧厂房,解放 后成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 业厂房。 规划设计力争保持原厂房的整 体布局,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 更新组合。
35
上海“8号桥”
“桥”的连接:
连接房子和房子之间的桥是8号桥在建筑上最动人的设计之一。整个园区由7栋房 子构成,在房子的二层,设计师以桥作为连接,连通了每一栋房子,也使得人与人 之间的沟通有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整个园区一共有四座桥,每座桥的造型均不同, 极富工业感的铁桥是在厂房原来的设施上扩展的。
在设计中,更多地在其中设 置了大量室内、半室内和外部 公共空间。尽可能地提供交流 的平台和丰富的公共空间,让人 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交流变得非 常重要。
24
上海“8号桥”
25
上海“8号桥”
26
上海“8号桥”
27
上海“8号桥”
“新”与“旧”的对比:
28
上海“8号桥”
“新”与“旧”的对比:
外广场
两栋建筑物相距608米,如何向这伟大的宗教建筑致敬成为设计师们重要的课题 。并且根据政府规定,任何周边建筑高度不能超过教堂穹顶的高度,也就是说高度要 控制在111.25米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