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2)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2)
(2)显微镜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混用品韭菜子表皮
10、韭菜子与葱子的鉴别
韭菜子性状呈扁卵圆形,表面有明显皱纹,不具有棱线。解部镜下观察整体
表面有鱼鳞状纹理。葱子呈三角状卵形,表面光滑,有1~2 条棱线。解剖 镜下观察整体表面有明显的覆瓦状纹理。 主要区别要点:(1)正品韭菜子性状呈圆形或半卵圆形,表面粗糙有细微的 网状皱纹。混用品韭菜子性状呈三角形扁卵形,表面多光滑,偶有疏皱纹。
每厘米长度内有白色的环纹1~2个,伪品蛇体表面的白色的环纹相距
1~2厘米。如用水浸泡,伪品白花蛇的头与蛇身会自然分离,蛇体的 皮也自然摊开,体内肉质脱落,易于识别。
9、血竭
正品血竭的性状鉴别
1.加工血竭:略呈扁圆四方形或方块形,直径6~8cm,厚约4cm,重250~ 280g。表面暗红色有光泽,附有因磨擦而成的红粉。底部平圆,顶端有包扎 成型时所成的纵皱纹。体坚质脆,破碎面暗红色,研粉则为血红色。无臭, 味淡。在水中不溶,热水中软化。
伪品分枝虫草 形似僵蚕,皱缩;多染成黄绿色,菌膜除去显黄褐色黑褐
色角皮,中心黄白色,气清香味微苦。
伪品人工制作品 用淀粉及黄豆粉加胶水或用石膏粉或面粉掺胶用模型 压制而成,制成虫草形状,干燥后,表面用水彩颜料涂绘。形态可以乱 真,内行人如不尝其味,也很难区别;其断面为白色,与真品无区别。 但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淀粉及骨状存壁细胞存在(豆类的显微特征)或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掺玛树脂伪充原装血竭:本品外形如正品原装血竭,但在下列反应中显阳性 反应。 取血竭样品粉末5g,加乙醚25ml,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
15ml,加无水乙醇25ml,放置1小时,发生白色沉淀。
附注:国产血竭形状呈不规则块状,精制品呈片状。表面紫褐色,具光泽。断 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无气味,味微涩,嚼之有粘牙感。
14 僵蚕与伪品死蚕虫
正品为蚕蛾科昆虫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伪品为死蚕虫(非 感染白僵菌而死),市场上用石灰将其掺白,与正品僵蚕比较,其伪 品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且无“胶口镜面”和“丝腺环”。
其它药材鉴别
1、白附子、白附片和附子
白附子 又名独角莲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习称禹白附,表面有密
中药材的性状、 真伪鉴别
主讲:
MUBALAKEL
四、中药饮片及其常见伪劣品的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常见中药材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天麻的主要鉴别方法之一。
紫茉莉
芋
大理菊
环纹马玲
大九股牛
双舌蟹甲草
2 川贝母与伪品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
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 品断面富粉性,味微苦)。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 一枚大鳞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顶尖闭口),
心装入原来的囊内。一般都要留大部分或小部分真香。当然,如果是全部
用伪掺者,则很容易鉴别。
8、金钱白花蛇
为小的银环蛇加工而成,直径约3~4厘米(盘成圆圈状)。
伪品:伪制者用大的银环蛇(长1米以上),自腹剖开剥皮,将皮割成4~ 5段,再将每段纵切成3~4条;每条蛇皮内裹以蛇肉或其他肉,搓成细 长筒状。一端粘上小水蛇头;另一端搓成尾状,再盘成圆圈状干燥, 直径也是3~4厘米。正品与伪品的最大区别是:正品蛇体表面(切面)
5 土茯苓与伪品金刚刺蔸
正品为百合科光叶菝葜的根茎。伪品为百合科菝葜的根茎,其区别为:伪 品表面紫棕色,具有粗大疙瘩状刺(正品表面黄棕色,无疙瘩状刺),断 面红棕色,无粉性而显纤维性(正品饮片类白色或红棕色,对光可见小亮 点,显粉性,润湿后有粘滑感),且味微苦(正品味谈而涩)。
6 大黄与混充品山大黄 正品大黄为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伪 品有同属植物的根及根茎,俗称“山大黄”。其区别为:山大黄根茎
横切面未有星点(正品有菊花状螺旋形“星点”环列或散在);且无药
用大黄之清香,断面在紫外灯上显蓝色荧光(正品显棕色荧光)。 土 大 黄
大 黄
7 巴戟天与伪品羊角藤根 正品为茜草科巴戟天干燥根。伪品羊角藤根,与正品比较其表面具深陷 横纹(正品具纵皱纹),断面皮部薄而木质部大(正品皮部厚,紫色或谈
紫色)。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11 连翘与伪品 正品为木犀科连翘的果实,伪品狭叶连翘,与正品比较,虽外形相似, 但个较小,壳薄,外表皮光滑(正品有数枚凸起的小斑点)。
1 天麻与伪品
正品为兰科天麻的块茎。常见伪品有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的根和块
根。伪品经加工后外形很相似,但其两端不具有正品天麻的疤痕,外皮 有点状横环纹及特殊的气味。部分劣品则在天麻的空腔内填充铁钉等杂 品,增加重量或将天麻整块水煮,提取部分有效成分后,保持外形不变, 以劣充优。
最常见的掺伪品是马铃薯(洋芋)、苕花根(大理菊块根)、紫茉莉根
2.原装血竭:呈扁圆形,四方形或不规则块状物,大小不等。表面铁黑色,
体轻重不一,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而粗糙,黑红色。研成粉末为血红色。无 臭,味淡,在水中不溶,热水中软化。
常见的血竭伪品
松香制品 1.伪制血竭:掺松香伪制血竭的外观与正品相近,但质地不及正品硬, 研成粉末粉红色,火燃之,冒浓黑烟,并有明显的松香气味。
12菟丝子与伪品
正品为旋花科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伪品有“大 粒丝子”,与正品比较其表面呈棕褐色,光滑,种 子较大,且指甲按之即破(正品质坚硬难按破),加 热蒸煮后无卷旋状的白丝露出(正品有“吐丝“)。 13海金沙与伪品
正品海金沙为其成熟干燥孢子,黄棕色,质轻光滑, 浮于水面,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为佳。而伪品 则为掺杂黄泥沙细粉、滑石粉及火硝类海金沙,质 重,手捻之有滑溜感,着火有爆鸣及闪光,入水有 大量黄色沉淀。
且味苦(正品味微苦)。
川贝 土贝 轮 贝
3 川芎与伪品川芎
正品为伞形科川芎根茎。伪品川芎,民间多与茶叶泡水治头痛,与正
品比较其外形较瘦小(正品外形粗状),顶端疤痕突出,汇成行排列 (正品顶端的疤痕凹陷),且香气较弱(正品有特异浓郁香气)。
川芎
抚芎
4 三棱与伪品黑三棱 正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块茎.商品名称“荆三棱”。伪品“黑三棱”, 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块茎,鉴别要点为:黑三棱表面黑褐色或带有残存 黑色外皮(正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其质轻泡如软木(正品质坚实,极 难折断),且口尝无麻舌感(正品嚼之有麻辣感)。
骨板9块。
非正品龟甲
背甲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中央有1条隆起不明显的背景棱。
表面灰褐色,颈盾较小,前宽后窄,第3椎盾呈六边形,缘盾近方形,臀盾类
方形。腹甲呈板片状,近椭圆形,前后两端圆形,两侧无甲桥。外表面黄白 色,盾片具黑色斑点。腹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近白色,舌板和下板间 具一横折纹。 眼 斑 沼 龟 腹 甲
8 石菖蒲与伪品水菖蒲
正品为天南星科石菖蒲的根茎。伪品水菖蒲与正品的主要区别为根茎较组,
常少分枝,且节间疏,其断面呈海绵样(正品质硬,断面纤维性)。
石菖蒲
水菖蒲
9 半夏与伪品水半夏及小南星 正品为天南星科半夏干燥块茎。为类球形,个较小(直径1—1.5gn),顶 端有偏心性凹窝;周围密布麻点,下端钝圆,较光滑;粉性强。而伪品 水半夏则上端类圆形,下端略尖质坚实,且无止呕功效。另外伪品小南 星的顶端虽亦有麻点,但呈扁球形,个较大(直径1—3cm),顶中央有凹 窝,饮片半透明,呈角质状。
生环纹。伪品关白附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
白附子炮制品
色呈深棕色;
饮片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
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为纵切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
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白附片 黑顺片
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 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
3、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正品冬虫夏草 虫体似蚕,长约30-50毫米,有环纹20~
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全身有足8对, 近头部3对, 中部4对较明显,近尾部1对,断面乳白色非纤维状。 伪品地蚕(广西虫草或土虫草) 呈棱形或长棱形,表面 有明显的环节2~11个,无足和子实体,味甜、有粘性。
伪品棕金龟子 长约20毫米,头部棕色,胸部三节各附发
尝有石膏味、面粉味。
正品
伪品
4、人参伪品
商陆根去皮加工,形似人参。主根圆
柱形,多分支,长10~20厘米,有 细纵纹,无环纹,断面凹凸不平, 无香气,气味淡,久嚼舌麻。有毒。 华山参因其形状及外表呈深棕色,常
冒充红参。无纹理、须根、顶端有
根茎而无“芦头”。断面黄白色。 味苦。
山莴苣外形略似人参,项端有脱落茎痕,但不呈芦头状。
纵皱纹明显(正品纵皱纹细密),但须根
上有不明显细小疣状突起(正品须根上 无疣状突起),无西洋参的特别气味。 晒参加工 沙参 白芷
7、麝香伪品
最常见的有牛血或羊血粉(血煮后干燥,磨粉)、蛋黄粉、姜黄粉、锁阳
粉、赤石脂粉、桂枝粉、豌豆或黄豆粉(炒后磨粉)、细玻璃粉、红黄泥土 等。 这些掺伪物的色泽多为棕褐色(玻璃细粉则极似香囊内的小晶体); 有些伪品具有与麝香不同的味道,如桂枝粉、炒豆粉等,详嗅其味即可加 以鉴别。伪充者多先将麝香囊内的麝香挖出,加入伪充粉末,混和,再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