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肢体麻木的原因有哪些?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
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
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
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
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
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二肢体麻木的护理与预防多睡硬板床肢体麻木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注意腰间保暖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避免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少提重物少弯腰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多卧床休息尤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三什么是肢体麻木肢体麻木是指肢体肌肤局限性知觉障碍的表现,“麻”指自觉肌肉内有如虫行感,按之不止;“木”指皮肤无痛痒感觉,按之不知。
常见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中枢神经病变。
例如:手麻木的原因有:外伤致手神经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尺神经卡压综合征,颈椎病,脑梗塞,脑出血。
四肢体麻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手脚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
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
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病变原因和性质。
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外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手脚发麻更严重的可能是中风先兆。
★如果手脚发麻伴随着:腰酸、腿痛、腿抽筋等不适,其实这是体内缺钙的信号。
可以喝点牛奶,另外一个就是多做运动,可以解决。
★若手脚发麻伴随着:出虚汗,眼花,四肢无力,留鼻血等不适,可能是贫血引起的,需要到医院查个血常规。
★另外:如果出现3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话,就容易导致末梢血液流通不畅,会出现手脚麻木。
★手脚发麻亦可是气血不足造成,既是血虚。
因为阳气虚弱,造成血虚,并且阳气无力行血,血液就达不到血管末梢。
手脚是人体的末梢,因此血虚会有发麻的感觉。
平时注意保养,阳虚应该少吃寒凉食物。
五肢体麻木应做哪些检查?①问诊:告诉医生麻木发生的部位、时间、状态,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②身体状况的诊察:观察麻木及疼痛的表现形式和感觉等③影像检查:通过x线检查及MRI检查等对可能有疾病的部位进行检查④验血和验尿:确认炎症、肿瘤及全身疾病是否存在⑤电生理学检查:观察流经肌肉与神经的电流传导状态六肢体麻木提示哪些疾病?肢体麻木是指肢体对外界的刺激,如对痛、冷、热等感觉的异常、减弱或消失,它是患者的主观感觉,临床常见有下列疾病:一、用药过量或者药物的副作用。
应用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等,会发生口唇和肢体发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药过量。
这对夫妻就是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二、一过性脑缺血。
这是引起老年人手发麻的常见原因。
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黏稠度会增高,睡眠时血流又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致手发麻。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压、查血脂,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平时多饮水,服用一些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手发麻的现象便会消除。
三、颈椎病。
颈椎病是常见病,它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或局部关节韧带松弛而使颈椎局部的血管、神经组织受压而造成的,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手发麻是其症状之一。
患了颈椎病,做颈椎X光片可诊断,治疗措施有按摩、针灸、理疗、牵引等。
另外就是在平时,可常做一些缓慢活动颈部的保健操,并要注意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一般以7~9厘米高为宜,不可过高或过低,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可避免颈椎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
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会有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患了糖尿病,要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还可配合应用丹参、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药物,四肢麻木感便会消除。
五、末梢神经炎。
特点是末端神经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后的感觉,这种疾病多由缺乏维生素B1,或由药物及重金属中毒所致,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2~6个月即可痊愈。
但是,手指麻木的现象,如果持续过久或症状加重,则不应麻痹大意,因为老年人出现一侧大拇指麻木感觉,往往是脑中风预兆,应到医院查查血压、血脂、血糖及眼底(最好请神经科医师详细查一下)以防患于未然。
六、神经损害1.尺神经损害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受外伤、压迫或患肿瘤时,可引起同侧的小指和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
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
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但如患肿瘤、完全断裂或严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2.正中神经损害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
在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症。
治疗原则同前。
3.桡神经损害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
治疗原则同前。
4.臂丛神经损害在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正中、桡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
治疗原则同前。
七、脊髓病。
当脊髓有炎症、肿瘤或外伤等情况时,可以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而另一侧肢体无力,或者表现为身体下半截麻木无力等症状。
八、甲状旁腺疾病。
有的人手指或脚趾经常出现间断性的麻木或抽搐,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多年不愈;有时虽能好上一段时间,亦可旧病复发。
这种症状很有可能是甲状旁腺疾病的体征。
甲状旁腺受损或缺血时可造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见于甲状腺手术误伤或由于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当大量血钙进入骨骼造成低血钙抽搐时,它可以是暂时性或数月数年不愈。
由于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加,最明显的表现为手足搐搦症。
疾病早期仅有感觉异常、四肢刺痛、发麻、手足痉挛、僵直。
当血钙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常出现搐搦症状,双手指屈曲内收形成“鹰爪状”,此后双足也呈强直性伸展,严重时,全身骨骼肌、平滑肌也可呈痉挛状态,交伴发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出现哮喘、喉鸣、窒息、呼吸暂停等危象。
心肌受累时可呈心动过速,隔肌痉挛,时有呃逆。
上述症状均可由感染、过劳和情绪等因素诱发。
女性在经期前后也容易发作。
当血钙在7~8毫克时,临床上无明显症状,称之为隐性搐搦症。
九、臂神经受压。
睡眠中如果姿势不正,颈项偏斜或手臂受压,会因臂神经受压而引起手发麻,这时只要换个姿势睡,活动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十、脊柱疾病。
有些椎骨骨质增生就会压迫椎管内的神经,也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
及时就医,这是在发现疾病的情况下要做的,不要“扛”病。
七肢体麻木的中医治疗肢体麻木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部位有面部、口舌、四肢、指端、肩背、胸腹等处。
主要表现为患部麻木不仁、非痛非痒、肉内如有虫行,甚则痒痛不知、感觉消失、如木之厚。
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兹列举如下:风邪入络感受风邪,邪气入侵面部等处脉络,致气血痹阻,运行不畅。
症见肢体、手足、颜面部麻木不仁,并可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恶风寒、脉浮等。
治以祛风通络,药用白术、乌药、天麻、白芷、木瓜、青皮、白附子、僵蚕、苏叶、甘草之类;恶风寒者加防风。
中气不足脾胃虚衰,中气不足,气虚不运,肌肤失养。
症见手足肌肤渐渐麻木,感觉减退,并见神疲体倦、四肢无力、气短言微、食少便溏、唇面无华、脉象细弱等症。
治以补中益气,佐以养血。
药用北芪、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草等。
若兼肺气虚、肌表不固、麻木汗出者加牡蛎、五味子,或加服玉屏风颗粒、生脉屏风胶囊之类。
待症状明显好转后,可坚持服补中益气丸或六君子丸一段时间以巩固效果。
营血不足营血亏损,血虚生风。
气血不足,肢体肌肤失养。
症见肢体挛急、麻痹不仁、伸缩不利,或在肩背,或在腰腿,没有固定部位,麻痹不仁而常兼肢体酸软,面色无华,唇舌偏淡,或有头晕眼花、心悸等,脉象细弱。
治以补血和营,兼益气润燥。
药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首乌、秦艽、黄芪、桂枝、大枣等。
兼见心悸失眠者加枣仁、柏仁、龙眼肉、茯神;兼见头痛、头晕者加天麻、蔓荆子或白芷、白蒺藜。
气机阻滞痰湿或风湿之邪,闭阻经络,致气机阻滞,脉络不利。
症见肢体麻木不仁,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伴有关节酸痛,得温热或按摩而暂减,或兼有轻度浮肿、胸胁不舒、下肢沉困等,舌淡脉弱。
治以除湿化痰、祛风通络、理气活血。
药用羌活、独活、防风、当归、乳香、威灵仙、川芎、陈皮、香附、甘草等。
风痰盛者加全蝎(用量不可多)、僵蚕、生姜汁;肢体麻痹而痛者加没药、鸡血藤、木香;湿盛者加法半夏、苍术、白芥子、茯苓。
淤血阻络气滞日久,血淤不行或外伤积血,久而成淤,淤血阻络,脉络不通,经脉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