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艺专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现代农艺专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现代农艺专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分析报告
2011年以来,现代农艺专业多次组织教师,以问卷、座谈、讨论、资料分析等方法,调查了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农资生产营销部门、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及学校毕业生等,查阅了农业统计资料、政策性文件、农村农业发展论文论著等,深入分析了现代农艺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农业职业岗位的类型和能力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质,为现代农艺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和基础。

一、现代农艺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分析
据调查,忻州市农业部门技术人员中,具有中专学历的人员70 %是毕业于我校相关专业。

但是,1998年大中专毕业生取消统招统分政策以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已难以进入,我校毕业生在农业部门就业人数锐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的分工分业发展迅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部分将逐渐离开土地和农业,转变为工人和城市非农劳动者,其余的则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将转向农村,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对现有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兴职业农民包括以下渐进式三类职业岗位群:专业技能型,如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如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农资营销员、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其中社会服务型还应包括农业管理部门、农业推广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人员,如农业技术推广员、农艺技术指导员等;生产经营型,如专业大户、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村合作社管理人员等。

二、现代农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据调查,6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现代农艺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农业行业艰苦的工作环境,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上进心,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单位基本满意。

(2)毕业生的就业方向1998年前主要是县乡两级农业行政和技术推广部门,以及其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

但是,1998年大中专毕业生取消统招统分政策以后,据统计,1998至2012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5.4%、国有企业15.6%、自主创业1.8%、民营企业71.1%、待业6.1%。

我校毕业生逐步以民营企业、农业行业、自主创业为主要就业方向。

(3)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与经营岗位、作物病虫害防治与检疫岗位、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岗位、农资经销企业推广与营销岗位、农业行业管理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检验岗位和良种繁育岗位等。

(4)调查显示,有54.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因为实际操作技能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就业和适应岗位需要的最大因素,特别是在初次就业和就业初期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进入职业状态的关键因素。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学生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所脱节,这是由于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有35.6%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比如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5)毕业生普遍反映,由于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加快,因此学校要加强教材开发,把农业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在教材中体现出来。

(6)现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很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常常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由于农业行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足,学生创业难度较大,应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

三、专家访谈和研讨
现代农艺专业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专家访谈。

我校于二〇一三年六月组织教师干部奔赴忻州市十四个县市区,开展关于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农民组织化与职业化以及农业生产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大规模调研活动。

我们多次召开了有农业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加的研讨会,充分研讨了现代农艺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农业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访谈和研讨,我们了解到农业行业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和经营型人才严重短缺。

目前,大多数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能满足农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差,学习内容落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负责的态度,进入行业企业后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独立工作,从而形成了一方面农业行业、企业、农村缺乏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难以就业的两难境地。

这就需要我们从农业、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出具有适应现代农艺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即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种子生产、农资经营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贮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及把从事农业作为固定职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
(一)职业工种和岗位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现代农艺专业主要面向六个工种(见表一)。

表一现代农艺专业主要工种
由于现代农艺专业所面对的农业行业职业岗位十分复杂,大多数岗位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依据现代农艺专业三大类职业岗位群,即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结合以上六大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能力结构如下:
(1)社会能力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④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创新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方法能力
①具有通过查阅各种技术资料、生产记录,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订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

④具有逻辑性、合理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⑤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⑥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

⑦熟悉农业有关法律法规。

(3)专业能力
1、专业技能型:
①作物生产操作技能:科学种田,作物生产达到高产、高效、优质。

能根据季节适时播种、移栽,进行施肥灌溉或排涝,中耕松土,整枝打叶。

②作物病虫害防治操作技能:能够识别和诊断病虫害,选择合理的防治方法。

③种子繁育操作技能:了解种子特征特性,按要求进行种子生产。

能够完成种子生产的防杂保纯、去杂去劣、杂交授粉。

④种子检验操作技能:熟悉种子检验标准,熟练进行种子检验。

⑤能够完成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

2、社会服务型:
①识别常见病虫,正确选择农药,能够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
能够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

②能够制定生产计划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

③熟悉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
子生产。

④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
同的营销策略。

⑤种子营销和管理技能:知道种子质量标准,能进行种子销售和
贮藏期间的管理。

⑥具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指导、咨询、服务的能力。

⑦能够进行田间试验设计,采取科学方法调查分析。

3、生产经营型:
①有作物生产计划、组织、经营能力,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③认识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④有一定农产品知识和了解预测市场需求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技巧和策略;
⑥农业企业管理应用能力。

⑦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是针对一个职业而言的,它是职业教育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岗位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岗位任务随企业劳动组织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企业,相同岗位的任务内容可能不同,不同岗位的任务内容也可能相同,因此岗位任务不便直接用于学校教育,而只用于针对性较强的岗位培训;学习任务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它既不是岗位任务,更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任务。

根据现代农艺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概括典型工作任务(见表二)。

表二现代农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五、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六、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