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 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
一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 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 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 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 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杨 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
❖ 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 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 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丘: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 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3、注意分析形象。诗中的人物动作、景物形态、气 氛都能传情达意。
4、注意展开想象与联想。通过诗中意象的组合,经 过联想、想象,领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诗歌鉴赏八项注意
5、注意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都处在统 一的意境(或主题)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有 正确的理解或判断。
6、注意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词是哪一个?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 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
▪愁
▪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 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意在思君
❖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 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意在忧国
❖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 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 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 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 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 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 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晋代衣冠
▪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
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 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 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7、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能 体现主旨的字、词或句。如《饮酒》中的“心远”。
8、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诗 中的人物动作、景物形态、气氛都能传情达意。
登金陵凤凰台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 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 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 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 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 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 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
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 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 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 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关于凤凰台
❖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 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山和台因此得名。
关于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共称“李 杜”。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 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古代诗歌分类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题目上有的加“歌”“行” “吟”“引”等名称)
律 诗 近体诗 绝 句
七律(如杜甫《登高》) 五律(如王维《》) 七绝(如高适《》)
五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歌鉴赏八项注意
1、注意诗题。如《登金陵凤凰台》。
2、注意作者。了解著名诗人的生平、风格等。如李 白的飘逸奔放,柳永的缠绵悱恻,稼轩的壮阔雄奇, 黄庭坚流畅自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