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区规划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变化己逐渐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大幅增加的碳排
放量已经成为学术界认为主要的诱因之一。
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快速城市化和
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所以现在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时刻。
下面就
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低碳理念下的住宅建筑区的规划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低碳理念;住区规划;模式研究
1 绿色交通体系模式设计
1.1 倡导绿色交通出行的道路交通组织
第一,复合住区模式设计。
低碳住区的设计理念通过降低交通碳排放领域,
就可以转为探索有利于减少出行以及鼓励低碳出行的规划模式设计。
住区功能、
混合程度与居民的就业岗位成正比,功能多、混合程度高相对来说提供的就业岗
位就越多,因此住区内居民获得就近的工作几率就会越高。
居民如果在住区周边
工作,就可以直接将上下班的距离缩减,有利于采取通过低碳出行方式来降低交
通的碳排放量。
住区未来设计的重点将会放在混合住区的设计方面,这样不仅符
合了居民对便利生活的要求,又可以使能源依赖和消耗得以降低。
第二,降低小汽车使用的道路交通组织。
我们的城市交通拥堵症结所在是由
于城市道路网系统不完善,大间距,宽马路,虽然风驰电掣,但一旦产生拥堵,
会在很短的时间聚集大量车辆,由于缺乏衔接转移分支系统,车辆转向选择性小,交通拥堵是很难疏散。
住区小尺度街坊式布局模式将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公共交通引入住区,对于私家车实行分时段禁行或者划定“交通平静区”。
这
些措施可能显著改善住区的公共区域和休闲质量,以及在与外部世界的优先级的
公共交通,以确保交通需求的解决,从而实现住区居民的内部慢行优先。
1.2 建立连续的慢行系统
住区慢行交通系统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的结构,慢行交通体现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低碳发展。
构建完善的慢行系统有助于提高慢行出行的比例,减
少车辆的使用。
一个有效的慢行交通运输网络的主要指标是距离,第二个是连续性,连接和高安全性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尤其人行道和行人路径的目的地的应
该是相连最短距离。
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
《城市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8类。
按照所
有权属和经营模式总体可以分为商业服务设施、社会公益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商业服务的设施主要是由开发商所出资建设的,开发商可以采取出售或者租赁等
方式来收回建设所花费的成本,但是此费用不计入居民所需要的购房成本当中。
社会公益性的设施普遍情况下是由政府来委托开发商所建设的,但是这些设施的
最终所有权仍然归政府所拥有,这些设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同时由政府出面
进行统一管理,这种设施有为居民服务定居点服务于全社会的特点。
市政的基础
设施是由开发商来负责建设的,并将这些成本计入到居民所购房屋的成本当中,
但是是由指定或者特定行业所负责经营。
从设施本身,社会福利设施和商业设施
的功能吸引了居民出行的特点,市政基础设施是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设施。
3高碳汇的住区绿地景观环境设计
绿地是在碳汇方法中唯一的不消耗城市能源的,同时也是市区唯一的自然碳汇,并且在低碳住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住区绿化空间且间接排放的
合理设计,减少住区的总体能耗,这种减排的效果很可能是比其碳汇的作用更高。
充分发挥住区绿色生态的前提下系统的作用有数量和质量的保证。
首先,低碳住
区绿化景观设计原理类似于传统的居住区,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系
统性的原则。
其次,低碳环保住区景观设计是保证的绿色数量为前提,统一使用
带型贯结构模式,形成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的覆盖。
低碳住区应该大量减少
地下停车场,因为地下停车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种植,地上停车也对内部慢行系统
和绿量构成威胁。
再次,竖向规划指对建设场地,按照其自然状况以及工程特点
和使用要求所制作的规划。
以便在最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
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住区设计
实践中竖向规划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快速排除雨水,防止住区内部出现倒灌和内涝
的情况。
4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1 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关系
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三者的建设理
念和核心内涵密切相关。
首先,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在核心思想
上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其次,三个概念存在着差异性,生
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构建城市。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的理论构建城市。
低
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则和低碳经济理论的融合,也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理想
模式.总之,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和低碳生态城市都是寻求城市和谐发展过程中的
理念,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道路上的思想结晶。
4.2 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低碳
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
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
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
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
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
程规划建设中。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
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
进的特点。
4.3 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技
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多。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
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
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
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
市模式。
结束语:
总之,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已经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
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全面综合地应对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问题,认真探究,及时解
决问题,要因地适宜地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要做到科学引进,不随波逐流,要
有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低碳城市规划发展之路。
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中,实时调整
城市规划,发展创新,为城市的低碳理念规划发展之路提供新的方向,这样才能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低碳的大浪潮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武汉市经济研究室课题组,武汉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建议[J].武汉经济研究,2011(1)
[2]任力.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启示[J].发展研究,2013(4)
[3]张泉. 叶兴平. 陈国伟.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