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

雨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


25.00
800
35.35
1000
39.52
1200
43.30
当管道内径大于上表规定的管径时,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
Q=1.25D 式中 Q——允许渗水量,m3/(24h·km);
D——管道内径的开根号,mm。
八、沟槽回填
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
回填砂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分层做密实度检测,每层回填 20cm。用打夯机振实,
第一次先施工平基砼,护管砼待管道安装后再进行施工。管道平基宜与井室基础同时浇筑, 砼施工时应支模,模板采用木模,支模时板与板之间应紧靠,两侧用木桩支撑牢固,以防止 漏浆挤模,自由高度超过 2 米时砼下槽采用溜槽下落,以防止砼分层离析,砼下槽后先用插 入式振捣器振实,然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再用人工整平抹光,浇捣后应及时做好湿养护,养 护采用人工浇水。
差按不超过 30cm 控制。
对于工作空间小,当打夯机无法作业时,可采用木夯或铁夯,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填厚度不得大于
20cm。
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呈阶梯状,不得漏压。 采用压路机等机械压实时,碾压重迭宽度不得 20cm,为防止碾压时破坏管道,碾压时 不带震,其行驶速度按不超过 2km/h 控制。 对于井室周围回填,按下列方法进行: 浇筑检查井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方可开始回填。 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石等材料回填。回填宽度不小于 40cm。 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当不能同时进行时,则预留台阶形接茬。 道路路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综合管线管、井的回填、碾压以及余土外弃同雨水管道施 工工艺。 九、质量保证措施 1、沟槽开挖施工防雨 (1)雨季施工,尽量缩短开槽长度。同时充分考虑由于挖槽和堆土,破坏天然排水系 统后,及时做好地面雨水排除工作。 (2)雨季挖槽,采取措施,严防雨水进入沟槽。 (3)防止雨水进入沟槽,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①沟槽四周的堆土缺口,堆叠土埂,使其闭合,必要时开挖排水沟把沟槽边的地表积水 引到其它低洼处。 ②堆土向槽一侧的边坡、铲平拍实,避免雨水冲塌。在暴雨季节,在堆土内侧挖排水沟, 将汇集的雨水引向槽外;如无条件引向槽外时,每 30m 左右作一泄水簸箕,有计划地将雨水 引入槽内,以免冲刷边坡,水簸箕的位置躲开坡度板。 ③挖槽见底后随即进行下一工序,否则,槽底以上要暂留 20cm 不挖,作为保护层。 ④下水道接通已有的管段,留在最后施工;或在枯水期先行接通,把管口封堵,将沟槽 认真回填夯实,以防水倒灌。沟槽原有线接通前,先叠筑防水坝,坝顶高度较施工期间最高 水位高出 0.5m。 2、管道安装的施工防雨 (1)雨期施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泥土随雨水进入管道,尤其注意管径较小的管道。 (2)按土方雨期施工的要求,防止地面迳流雨水进入沟槽; (3)配合管道铺设,及时砌筑检查井和连接井; (4)凡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管口,及时砌砖封口,以免泥砂流入管道中;
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砖砌偏沟式双蓖雨水口,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将地表清理干净压实,然后浇 筑 C15 混凝土垫层,垫层厚 10cm,平面尺寸为 202cm*94cm。在混凝土垫层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在其上方砌筑砖壁,厚度为 24cm,砂浆采用 M10 水泥砂浆,砖块采用 M10 砖块, 墙内用 1:2 水泥砂浆勾缝。砌筑完砖砌体后在井底基础混凝土上浇筑 1 层 C15 细石混凝土(具 体做法详见图集 06MS201-8-25)。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浇筑井圈及过梁,井圈与砖砌体和 过梁相接位置用 2cm 厚 1:3 水泥砂浆粘结。 七、管道闭水试验 试验前,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封堵全部 预留孔,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应大于水压力,同时对管道内部进行检查,要求无裂缝、 小孔等缺陷,并清除管内残渣、垃圾、杂物等。试验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闭水试验。 首先对管段进行分隔,管道分隔长度一般不大于lkm,分隔成几段后,带井进行逐段试 验。对所需试验的管段两端进行封堵,封堵好后向管道内注水,管段注满水后,需至少浸泡 24h。 管道严密性试验需确定试验水头,试验水头应按如下规定进行确定: 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 当试验段上游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l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 井口高度为准。 试验水头确定后,继续向管道内注水,达到试验水头后开始计时,观测管道的渗水量, 直至试验结束时,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一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 不得少于30min。 实测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q=W/(T*L) 式中q——实测渗水量,L/(min·m);
管道内径 (mm)
砼基础宽度 (mm)
平基砼厚度 C1 (mm)
护管砼厚度 C2 (mm)
DN300
540
80
95
DN400
694
100
123
DN800
1200
120
240
DN1000
1500
150
300
DN1200
1800
180
360
五、管道敷设 管道安装待平基强度达到 80%以上时,并且管道边线、标高已测量好后,即可吊管安装, 吊装采用吊车法。 管道安装前应先检查管道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管道是否有破损,接口是否完整,如有破 损应先吊放一边,另行堆放,并做标示,不得使用。 管道吊装时吊车应垫平找好重心,以便于起吊平稳。 管放稳后,应用干净的卵石或垫块将管固定,避免碰撞移位和滚动伤人。 管道连接: 安管时,管道的承口朝来水方向,由低处向高处依次安装。 连接前,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缝、破损、气孔、重皮 等缺陷,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承口的深度。 接口前将承口的内面和插口的外面清洗干净,不得有泥土等杂物,套在插口上的橡胶圈 应平直、无扭曲,应正确就位;橡胶圈表面和承口工作面应涂刷无腐蚀性的润滑剂。 安装时,分别用钢丝绳系住管材的承口、插口两端,用手动葫芦对位,严禁用机械强行
槽 1
底高程
土方 石方
±20 两
+20,
用水准仪测 3

-200

之 间
槽 2底中线每
侧宽度
不小于设计
两 井
之 间
挂中线用钢 6 尺量测,每侧计3

沟 3
槽边线
不陡于0.75
两 井
之 间
用坡度尺量 6
测,每侧计3点
管沟槽底层开挖的宽度按本次管槽需要保证的工作面进行开挖。开挖时,随时测量监控, 保证开挖边坡、基坑尺寸,轴线、槽底的高程应达到沟槽验收规定的要求。
兰州市北环路东线 I 标项目部技术交底
编号:
项目名称
分部(分项)工 程名称
交底人
兰州市北环路东线 I 标 单位工程名称
附属构筑物
部位或工作内容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路基工程 雨水管道
一、雨水管道施工流程
测量放样→沟槽开挖→管道基础施工→管道敷设、井室砌筑→管道连接→沟槽回填。
二、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确认管道管沟开挖的宽度,在测量人员测放的管沟中线两侧测放开挖边
步预埋件的安装。流槽采用砖砌,阶梯宽度为 50cm、高度为 30cm,表面用 C30 混凝土抹面, 厚度为 15cm,流槽部分在安放踏步的同侧加设脚窝。井室盖板采用预制施工法,待强度达 到 80%后进行安装组合,在井壁上座浆粘结盖板,井筒采用预制,与井盖相接处采用座浆粘 结。安装时注意踏步要竖向对应。
位,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填满、振捣后,再浇筑混凝土,使管体与管座混凝土结合严 密。
六、井室浇筑 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在开挖到基底标高后(最小覆土厚度不得小于 2.8m),将基地地表清理压实,然后浇筑 C10 混凝土垫层,直径为 220cm,厚度为 10cm。在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在 上方立模、绑扎钢筋,在此过程中注意管道接口与踏步预埋件的安装。井室基础与管道平基 同时浇筑,待管道安装完成后浇筑井壁,井室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用 M7.5 砂浆砌筑 MU10 砖流槽,用 1:2 防水砂浆抹面,厚 2cm。井室盖板采用预制施工法,待强度达到 80% 后进行安装组合,在井壁上座浆粘结盖板,井筒采用预制,与井盖相接处采用座浆粘结。安 装时注意踏步要竖向对应。 矩形检查井: 在挖至设计高程后,将地表清理干净压实,然后浇筑 C10 混凝土垫层,平面尺寸为 190cm*190cm,厚度为 10cm。在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在上方立模、绑扎钢 筋,在此过程中注意管道接口与踏步预埋件的安装。井室基础与管道平基同时浇筑,待管道 安装完成后浇筑井壁,井室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用 M7.5 砂浆砌筑 MU10 砖流槽,用 1:2 防水砂浆抹面,厚 2cm,流槽部分在安放踏步的同侧加设脚窝。井室盖板采用预制施工法, 待强度达到 80%后进行安装组合,在井壁上座浆粘结盖板,井筒采用预制,与井盖相接处采 用座浆粘结。安装时注意踏步要竖向对应。 跌水井: 跌水井为阶梯式混凝土跌水井。在挖至设计高程后,将地表清理干净压实,然后浇筑 C10 混凝土垫层,厚度为 10cm,平面尺寸与管径和跌差有关(详见图集 06MS201-3-111)。 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在上方立模、绑扎钢筋,在此过程中注意管道接口与踏
再回填上一层。
槽底至管顶 50cm 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 5cm 的砖、石等硬物块,
以保护管道。在接口处,采用细粒土回填。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cm 范围的回填材料,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直接抛在管
上,回填其它部位时,分层运入槽内,不集中推入。
回填土采取逐层回填,逐层夯实的办法,夯实时不损坏砼管;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夯实要达到夯夯相连,不得漏夯,管道两侧夯平面的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