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英法美德政体比较
1.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
工业资产阶级扩大权力
2.推动法国工意志资本主义发展 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规定联邦制体制
重点知识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含义:公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
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 特征:1.普选产生议员组成议会,代表
1787美国宪法
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 权力,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 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规定美国联邦制国家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确立共和制 宪法修正案使成为活的宪法
确立过程 1689,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1787美国宪法规定美国联邦制
保证议会立法权确立君主立宪制 1721年 责任内阁制形成 19世纪 政党制度形成
由选民间接选出
由参众两院选出
国会掌握立法权 参议院 众议院 立法权属于议会,参众两院
行政权 关系
内阁首相 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 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首相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通过内阁不信任,内阁垮台
影 响 1.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化道路,
有利于社会稳定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提供一种
民主政体的范式
总统 任命内阁
由民间间接选举产生
最高法院掌司法权
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1.确立了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原 则,使 巩固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 2.反对专制,体现出一定的民主 性 3.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4.将启蒙思想和美国的现实相结 合 对其他国家的制度起到示范作用
总统 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 总统提名内阁(众议院同意) 总统内阁 对议会负责 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议会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皇帝和宰相
4.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推动世界民主
宰相内阁由皇帝任命
化进程
皇帝任免官员,召集解散议会
5.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合法斗争
内阁议会对皇帝负责
1.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
宪政体
2.推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保留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
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2.实行政党政治 3.实行三权分立彼此制衡的原则 表现: 多样性
英 君主立宪制 美 总统制共和制
法 共和制
德 君主立宪制
统一性
二种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皇帝
意义: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国家元首军队统 帅
1.将欧洲启蒙思想由理论变为实践
任免官员,召集解散议会 世袭产生 2.否定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调解
传统
表七 政体
英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共和制
英美法德日俄政 体比较
法国
共和制
确立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独立战争胜利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 3.英国议会制传统 4.光荣革命,资和新掌握政权
初期邦联制的弊端 启蒙思想的影响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法律文件 1689《权利法案》
总统共和制原则 1789第一任美国总统,第一届国 会 1860形成共和党民主党交替执政
1832年 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
级加强作用,选举制度发展
权力中心
议会首相掌握国家大权控制议会内 阁
总统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立法权
女王 统而不治
世袭 议会掌握立法权,上院、下院
总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统帅 总统 国家元首军队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