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工艺流程 (3)四、钢筋材料一般要求 (3)1、材料要求 (3)2、钢筋的存放 (4)3、钢筋连接 (4)4、钢筋间距 (4)5、钢筋锚固 (5)五、操作工艺 (5)六、钢筋加工工程质量要求 (9)1、主控项目: (9)2、一般项目: (10)七、钢筋安装工程质量要求 (11)1、主控项目: (11)2、一般项目: (11)八、成品保护 (13)九、安全措施 (14)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智慧新城启动区之5区工程位置:位于佛山市季华路二路南侧、华宝南路西侧建设单位:佛山源海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广东省大成注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佛山市房建集团有限公司智慧新城启动区之5区总建筑面积约为241410平方米,其中地下二层建筑面积约为70502平方米,地上29~30层建筑面积约为17090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约为96.5米。
工程可划分为三个单位工程:a)智慧新城启动区之5区之公共租赁单位工程(T18栋);b)智慧新城启动区之5区之商业工业配套单位工程(T19、T20栋);c)智慧新城启动区之5区之住宅单位工程(T21、T22、T23、T24栋及地下室)。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人防地下室核抗等级为6级、5级;化抗等级为6级、5级。
二、编制依据1、国家及省、市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标准;2、建筑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及施工工法;3、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行业标准:JG163-2004;4、施工图纸。
5、土建工程施工规范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2011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三、工艺流程弹基础柱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钢筋→绑扎弹梁、板、柱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钢筋→绑扎四、钢筋材料一般要求1、材料要求(1)、本工程所用钢筋,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III级钢筋fy≥360N/mm2,强屈比≥1.25,屈标比≤1.30,最大力总伸长率≥9%。
(2)、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
(3)、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检查,并按规范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对热轧钢筋以同规格、同炉罐(批)号的不大于60t钢筋为一批,从每批中任意选取五根试样钢筋。
每根钢筋取两个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个指标)和弯曲试验及重量偏差试验。
(1)、当钢筋运进现场后,必须严格按批次分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存放,并注明数量,不得混淆。
(2)、钢筋应尽量堆入仓库或料棚内,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存放。
(3)、在仓库或场地周围挖排水沟,以利泄水。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加垫木,离地不少于200m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4)、同一构件的钢筋要存放在一起,按号挂牌排列,牌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类型、尺寸、钢号、直径、根数,同时不要和产生有害气体的车间靠近,以免污染和腐蚀钢筋。
3、钢筋连接(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为确保钢筋接头质量,基础钢筋接头及主体部位钢筋接头,均采用直螺纹接头或电弧焊焊接。
(2)、钢筋接头位置须在应力较小处,各钢筋接头位置须适当错开。
同一截面处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柱钢筋接头位置详见03G101-1图集;梁接头位置,上皮钢筋在跨中1/3L范围内,下皮钢筋在支座附近;基础梁梁接头位置,下皮钢筋在跨中1/3L范围内,上皮钢筋在支座附近;(3)、钢筋绑扎搭接时搭接长度见下表:(注: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1)、基础钢筋间距按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底板、梁及柱按各楼栋结构图施工。
(2)、柱内竖向钢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或粗骨料最大尺寸的1.3倍,也不得小于4cm。
5、钢筋锚固钢筋锚固的长度包括水平和垂直两部分,其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详见下表:注:1、对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钢筋,表中的锚固长度应增加25%;2、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膜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增加10%;3、光面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不少于3d,但做受力钢筋时可不做弯钩,光面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包括弯钩段,4、最少锚固长度应≥200mm。
五、操作工艺1、防水保护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2、按钢筋位置线布放钢筋;基础平板钢筋先铺下层网片的长向钢筋,后铺下层网片上面的短向钢筋。
3、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人字形,以免网片歪曲变形。
4、基础平板采用双向钢筋网,在钢筋网下面设置马凳,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5、板底部钢筋的弯勾要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勾要朝下,搭接不小于150 mm, 底板侧面构造筋同底板筋间距为200㎜;阴影部分与独立基础底部钢筋贯通锚入底板够一个LaE,构造边缘筋同底板筋间距为200㎜;基础梁内构造筋在承台贯通。
6、基础钢筋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不得小于40D(HRB400普通钢筋)。
7、基础浇筑完毕后,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正确。
8、钢筋绑扎前,一定要保证剪力墙、柱钢筋锚固长度。
9、钢筋绑扎完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筋的变形、位移。
10、浇混凝土时,要搭设工人和运输通道,禁止直接踩压钢筋。
严禁碰撞预埋件,如碰动要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
11、各工种人员不准任意掰动切割钢筋。
12、柱子钢筋绑扎1)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间距和数量,先将箍筋按弯钩错开要求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再立起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与搭接筋绑好,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向里,便于箍筋向上移动。
如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2)柱主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如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当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可按下表采用。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ll3)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d范围内(且≮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4)在立好的柱主钢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向上移置,由上往下宜用缠扣绑扎。
5)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或交错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成梅花式交错扎牢,以防骨架歪斜。
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延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并位于箍筋与柱角主筋的交接点上,但在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子,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主筋的交接点上。
在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6)下层柱的主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钢筋的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下层钢筋的伸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收缩准确,不宜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后再扳动钢筋。
7)框架梁、牛腿及柱帽中的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8)如设计要求箍筋设在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9)柱筋控制保护层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以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13、梁钢筋绑扎1)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应为135°。
如果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应为6~10d。
3)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梁的受拉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5mm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小于25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
搭接长度如设计未做规定时,可按上表采用。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
接头不宜在梁最大弯矩处。
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交错,在受力钢筋30d范围内,且≮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搭接焊搭接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D为钢筋直径),同一截面焊接接头<50%,接头钢筋错位距离>35倍D,且不小于50cm。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街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5)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6)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垫梁、边梁(圈梁)时,必须支撑在垫梁或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上。
7)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8)主梁钢筋如采取在模外绑扎时,一般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用人力(或吊车)抬(吊)入模内,其方法次序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将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即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不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
14、板钢筋绑扎1)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扫干净,用粉笔在木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