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比较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比较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二、比较型选择题解题技法一、题型特点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发散性思维)。

从内容上看,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而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 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清设问是考查两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是区别还是联系,是类比还是对比。

二联,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提取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

四排,排除表述错误或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只有本身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才能最后入选。

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易错陷阱①基础知识掌握不准,找不出异同例1.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本题的设问是理论的共同之处。

由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而提出日心说,被后来的实验证明是错误的,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不是科学的概括物质运动的规律,故排除A.C.D三项。

但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原来托勒密的地心说,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故B对反思:基础知识要牢固把握,多用排除法。

例2.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属于类比型对比题。

有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的核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是全面的改革,核心是经济与军事,只要基础知识过关,此题很容易, B对②阅读理解困难,找不出共性和个性例3 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包括①雅典公民普遍好战②伯里克利才能杰出③雅典实行民主政治④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解析】通过文字材料来考查比较能力的试题,阅读和提取信息是关键。

本题的设问限定词是“同样情形不包括”,也就是“不同点”。

由材料可知在“民国四年(1915年)”,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而且外部有日本侵略(反抗日本),由所学知识可判断这三个条件(比较项)雅典都具备,而“普遍好战”既不符合中国,也不符合雅典。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的陷阱是,材料理解困难,找不到比较项,导致无法进行比较例4.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

A项和B项不符合史实,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③不能确定备选项的正误例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解析;比较型选择题在选项上设置陷阱的很普遍,如果考生基础知识不好或者比较分析能力欠缺,有些选项就无法选。

由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是在明清,不符合《窦娥冤》(元朝)的时间,所以A项排除;“异端思想影响广泛”指的是李贽,也不符合题干,可排除;而D项和材料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窦娥冤》和《水浒传》反映的是下层群众的生活,所以体现出普通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陷阱:选项无法确定正误,导致错误例6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托古改制C.变者天下之公理D.祖宗之法不足守【解析】设问限定词是“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材料的意思是:改革越彻底,对人民越有利,既是圣王复出,也不会舍去明代税制而恢复唐代税制。

主旨意思是要彻底变革古制。

四个选项都反映了变革,但要说彻底变革古制,托古改制与其意思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课堂突破1.(2016·广东江门一模)“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实主义。

固然,皇帝也是祭士,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与中国的“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儒家强调德治、仁政,重视现实治理,故A项与现实关系密切,但不符合题意;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超脱现实之上,故B项与现实关系最小,符合题意;法家强调法治,与现实最密切,故C项不符合题意;墨家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贯穿实际功利精神,与现实关系密切,故D项不合题意。

答案 B2.(2016·广东揭阳二模)皇天后土,土地神在宋代以前是各个地域的保护神,地位崇高,城隍只是一个具体城池的保护神,但宋代之后土地神却成了城隍的下属。

这一变化反映了A.统治者对神祗利用的变化B.宋代之前是农业社会,宋代之后是商业社会C.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和文化功能增强D.城市的政治、军事统治功能增强解析土地神、城隍神地位变化与统治者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城隍神的地位提高,高出土地神,城隍是具体城池的保护神,结合宋代城市发展,可知其地位提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和文化功能增强,故C项正确;宋代以前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统治功能,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4·山东济南调研)1912年,宋教仁以国民党代理事长身份参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时说:“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宋教仁试图成立的“内阁”在组织形式上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解答提取题干有效信息是“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可知组阁符合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组织形式,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A4.(2016·北京石景山调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

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解析迁移所学知识,可知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得到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故选B项。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只符合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排除A、C两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但不是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5.(2016·江西二模)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建立D.“新经济”的出现6.(2016·广东中山期末)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课后专项练习1.(2016·北京东城区检测)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

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学习西方的活动②都加剧了社会矛盾③都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④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2016·河北邯郸检测)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