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件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1919年)
1、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巴 黎 和 会 三 巨 头

克威

里尔
·
乔 治
孟逊 梭


参 加
顾维钧









报 纸 刊 登 中 国 外 交 失 败 的 消 息
2、经过
* 口号: * 中心:北京——上海 * 特点: 突发性、群众性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
中共一大会址
(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改为兴业路76号)
嘉兴南湖
周佛海
陈公博
3、中共二大(1922年 )
* 确定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第一次明确提出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 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 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 击真正的敌人。”
4、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原因: 左倾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王明
博古
②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1935年1月)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长征的胜利: 甘肃会宁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 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长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4、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1927年)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
5、功绩: 动摇北洋军阀统治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国共两党合作,人民群众 广泛参与的国民大革命
5、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教训:
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
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人。 共产党员6万减至1万多人; 工会会员由300万减至3万; 上1000万人的农会全部瓦解。
三、国民革命(大革命 1924——1927)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党内合作)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大革命兴起
黄埔军校创办时的孙中 山与蒋介石
孙元良
秦汉
孙元良(1904—2007),四川成都人[1]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毕业于 黄埔军校一期,1944年,率29军在独山阻挡猖狂的日军,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1949年后去台湾,2007年在台北去世。1990年,参与录制22小时大型抗日纪录片《一 寸河山一寸血》(即日后的《国殇》);其子孙祥钟,是台湾电影明星,艺名秦汉;其 孙为偶像剧演员孙国豪;
能屈能伸。
1975年蒋介石逝世,享年89岁。 1976年毛泽东逝世,享年83岁。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中华民国政府变迁
南京临时政府(1912) 北洋政府、北京政府(1912-1928) 广州国民政府(1925-1926)与北洋政府对 峙 武汉国民政府(1926-1928)国民革命军占 领武汉三镇,后迁到武汉,1927年2月“宁 汉合流”,广州和武汉和合并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8)北伐成功后, 获得国际认可 重庆——南京——台湾
刘咏尧
刘若英
刘咏尧(1909—1998),湖南人,1909年生。曾任国 民党陆军上将,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国民党中 央评议委员。他的孙女是著名歌手刘若英。
赵一曼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 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 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 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 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取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C)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
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
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
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
——毛泽东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 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毛泽东自豪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 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 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 炸,地下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路 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 却开动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 余里,纵横十五个省。
五四运动中的对联 “学生被捕神流泪;贼奸窃国鬼兴愁” “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罢课罢市,足见人心未死;保国保家,才是 热血男儿”
学生游行示威达到目的了吗?
学生游行
工人阶级 登上政治 舞台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许多无组织、无训练,有没有 准备的罢工,不但是一个极大的 危险,而且对工人本身也是不利 的……如果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不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思想上、 知识上来领导他们,将来渐渐地 趋向到不合理、不合时的方向上 去,实在是危险的。”(戴季陶)
①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夏)
②战略反攻的开始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年 大月 战 役
年 月
1948 9 ——1949 1 )
东北野战军首长林彪(中)、罗荣桓(右)、 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辽沈战役中,东北野 战军伏冰卧雪,在沈 阳外围公主屯阻击国 民党援军
毛泽东说:“(他们)并没有被吓倒、 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 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他们 又继续战斗了……”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中共的武装起义 以城市为中心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打响第一枪)
八七会议(汉口)(总方针)
秋收起义(毛泽东)
南 昌 起 义
瞿 秋 白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
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
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
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从前种种,臂 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臂如今日生。 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 事外交、教育都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如余仍能持志养气,贯彻到底,则应 彻悟新事业,新历史皆从今日做起。”
蒋介石反省:共产党没有三头六臂, 是我们腐败无能的弱点被他们抓住了。
蒋介石在台北的 卧室茶几上刻有: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 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 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意思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A)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 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 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莫道浮云终蔽日, 严冬过尽绽春蕾。
陈毅
如斯诺所言:“这是一次可浓墨重彩、 大书特书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 人的勇气和胆怯、狂喜和胜利,痛苦、 牺牲和忠诚,而烈焰一般贯穿的是那 千万个青年不息的热情、永不泯灭的 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他们从 不向人、或自然、或上帝、或死亡认 输——所有这一切和更多的东西,都 已载入了这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中 了。”
武汉“八七”会议旧 址
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和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
*土地革命——
反封建(打土豪、分田地、废 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
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 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游击战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
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
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
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 江 泽 民
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六、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949年10月)
1、战争经过:
罢免卖国贼 拒签和约
北京大学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学 生 及 青 年 团 体 散 发 的 传 单
示威游行学生队伍冲向赵家楼(曹宅)
上海工人游行队伍
五 四 运 动 时 的 上 海 街 头
川东救国会学生游行声援北京
陆宗舆
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 “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成立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工人运动的发展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嘉兴)
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宣告中共成立
奋斗目标: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 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
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
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B
D.国民革命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 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 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