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相反,低沉、冷漠、严厉、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运用心理规律去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师生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高效。
关键词:气氛;效率;催化剂;精神面貌;引导;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11-01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塑造良好的形象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
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亲其师,信其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加强自身素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到上课是学生的引路人,下课是学生的知心人”,师生间良好的关系会从课外延伸到课堂上,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会更好。
2.维持良好课堂气氛需要好的精神面貌
良好的课堂气氛,表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上,良好课堂气氛应当是热烈而执着。
首先教师必须始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用自己振奋的神态来感染学生。
课堂上,教师自己应有活泼愉快的情绪,手势动作要灵活自然,语音声调要抑扬顿挫,要向学生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激奋状态。
其次,对学生来说,要学而不厌,时时跃跃欲试,处处津津有味,表现出一种对知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热爱。
”热爱”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
教师有兴趣,才能热情洋溢,专心致志地教。
学生有兴趣,才能情绪高涨,聚精会神地学。
总之,在这种气氛中,整个课堂会变得生动活泼。
教师不唱”独角戏”,学生不是”旁观者”。
3.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发挥的。
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语言的幽默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师追求的基本目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
怎样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呢?我们提倡课堂教学要
有”三声”:
4.1 要有”笑声”。
课堂上教师绷着脸,常出现斥责声、挖苦声。
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效或低效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
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每一节课,我们要求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4.2 要有”赞美声”。
教学中,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
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3 要有”惊讶声”。
”好奇”是人的天性,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
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5.运用激励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
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
他们常常把
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
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
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6.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倡探究学习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会提出问题,才会有努力去解决问题,才会有自主探究,将来才有所建树。
课堂教学上多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对于教材中”问题探讨”的内容,探究实验的内容,我们应足够重视。
对多提出问题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对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应大家一起探讨,对探究完一个问题后要善于启发发现新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来,带着新的问题出去。
课后又提出悬念,让学生思考。
另外,应多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留意身边的生物学知识。
7.堂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失去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学生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探究的欲望,课堂气氛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教学上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生产实践、自然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
内容充满生气,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有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非难事,多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些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等得到充分的提高;这样,形式不再那么单一,自然不会让人觉得乏味。
上课就像人吃东西一样,某种东西吃多了,会腻;学生老是上没多大变化的课,兴趣就会全无。
我们作为老师,要多思考,多作变化,多带些惊喜给学生,力争达到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