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发展产业及目标按照“服务优先、高端带动、适度重化、新兴培育、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突出建设国际重要现代产业制造中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大重点,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东莞制造”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传统制造业: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模具、厚街家具、中堂造纸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石化、船舶制造等行业。
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组团:1.市区组团:发展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和精密装备制造业等;2.石龙组团,发展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数码办公设备、光学电子、消费电子、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3.塘厦组团,发展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4.长安组团,发展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5.东部组团,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液晶显示器等。
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导航系统,完善汽配产业配套体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产业: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
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民用核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东莞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思路:以提升产业水平和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以稳定现有优质企业为前提,以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引进高端企业和发展总部经济为手段,按照“高端带动、适度重化、自主创新、循环集约、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强化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服务支撑,稳定提升食品饮料、制鞋玩具、造纸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产业,促进产业发展高端化、适度重型化,努力实现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双突破。
产业目标:打造“一个核心区、三大经济带、五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现代产业核心区。
将中心城区打造成现代产业核心,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教育、商贸、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
三大经济带。
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带、以虎门港为核心的物流经济带、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商贸经济带。
1.园区经济带。
以松山湖国家高技术产业园区为龙头,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物流经济带。
“一港三带六园区”的物流产业区域布局,推动常平、虎门、沙田、麻涌、万江、石龙等镇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一港:虎门港物流基地;三带:西部沿海物流产业带、东部铁路物流产业带、中部城市物流产业带;六园区:东莞市保税物流园区、立沙岛石化物流园、常平大京九物流园、石龙红海物流园、茶山铁路物流园、生态园城市配送物流园。
3.商贸经济带。
主城区为核心发展物流、批发市场,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现代购物中心,把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等发展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五大产业集聚区。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中心城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以松山湖北部工业园以及石龙、石碣、塘厦、清溪、黄江、长安、南城、常平、企石、麻涌等镇(街)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3.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以东莞生态园及特色产业集群镇为主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4.临港产业集聚区。
以虎门港为依托,带动和促进各港区临海大型工业、大型临港物流园区、仓储保税区及集装箱、煤炭、散杂货、石油化工等大型物流运输服务的发展。
5.现代农业集聚区。
包括东北埔田特色农业组团、东南山地生态农业组团、中南科技农业组团、西北平原精品农业组团和西南滨海湿地农业组团。
三、细分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五大组团:市区组团(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石龙组团(光学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塘厦组团(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长安组团(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东部组团(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液晶显示器等)。
重化产业:石龙、长安、虎门、常平(发展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模具及塑料机械制造业、轻纺机械制造业),寮步(特种汽车)、麻涌(造船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虎门时装生产营销产业基地,麻涌望牛墩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大朗常平横沥毛织产业基地。
家具制造:大岭山、厚街家具产业区。
玩具制鞋:横沥-常平为主体玩具制造业基地,厚街-高埗为主体的制鞋业基地。
构建松山湖玩具创意中心,建设厚街鞋业设计中心和亚洲鞋业总部。
模具制造:长安机械五金模具集散地,规划建设五金模具产业园。
石龙-石碣、中堂-望牛墩为主体的西北集群和以常平-横沥-黄江为主体的中部集群。
造纸及纸制品:中堂-麻涌为主体的西北造纸产业区,石龙-石碣、大岭山为主体的印刷产业区,万江为主体的纸品产业区。
食品饮料:麻涌-洪梅粮油食品加工基地、石龙-南城食品饮料制造业基地、茶山食品产业基地。
专业性技术创新: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莞港创新科技园、生物信息港等专业园。
建设输配电设备检测中心、纺织服装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石排华南计量测试中心、茶山食品检测中心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研发、检测平台。
创意产业:以主城区、松山湖以及中心镇、特色镇为重点,培育创意产业基地。
重点打造莞城创意产业中心园、东城数字创意产业园、石龙现代信息服务园、松山湖创意产业孵化器、粤晖园文化产业基地及可园传统文化区、鸦片战争遗址传统文化园区等综合创意产业基地。
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家具和唯美建筑(陶瓷)艺术创意示范基地。
商贸流通:强化主城区商业主中心地位。
发展物流、批发市场,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现代购物中心,把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等发展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继续做大做强虎门服装、厚街家具、大朗毛织、长安五金模具机械等市场集群。
专业会展服务:厚街发展为国际家具营销中心和专业会展中心,建设虎门服装、常平农副产品、长安五金机械专业展销中心和专业性信息服务基地。
物流服务:以虎门港和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为龙头,把虎门港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产品、原材料、石化产品的重要港口和保税物流中心,将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发展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以及海外(境外)的双向物资集散基地。
同时大力推动常平、虎门、沙田、麻涌、万江、石龙等镇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旅游服务:以生态休闲、文化和商务旅游为重点,打造以“松山湖、莞城、同沙、生态园”为主的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现代娱乐旅游印象区和以“虎门、虎门港、长安、厚街”为主的时尚潮流、历史文化的商务会展旅游印象区。
建设麻涌-中堂-望牛墩水乡、塘厦高尔夫、常平-樟木头休闲旅游基地及谢岗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依托蚝岗贝丘遗址、虎门销烟和炮台旧址、东江纵队纪念馆和抗战遗迹、南社和塘尾明清古村落、袁崇焕故居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基地。
以东莞民俗风情文化为主题,依托广场文化、麒麟艺术、龙舟竞赛、卖身节、荷花节等发展民俗风情旅游。
三、主要镇街产业特色厚街: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机电、鞋业、家具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展览名镇,家具之都,商务休闲之都(各类商业网点,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类专业市场,康乐南路繁华商业街,各类大型综合性购物广场、超市,厚街酒店业服务配套功能齐备)。
黄江镇:电子工业,目前镇内有两个大型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裕元工业园区和田美北区工业园。
现在黄江已形成了以发展电子信息工业为主导,集电子、塑胶、五金、鞋业、家私、玩具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石碣镇: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优势和完备的产业链。
樟木头:以商贸服务业、工业产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柱的发展布局,塑胶商贸重镇。
桥头:东莞市东部工业园有三分之一面积在桥头境内,以电子信息、五金机械、印刷、纺织、家具等行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企石镇:占有东部工业园面积的50%,目前已开发建成科技、联兴、民营、兆丰四个工业园。
以工业园为依托,企石镇在以人造花、灯饰、五金、塑料等为主的原工业生产体系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扶持光电科技、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
大朗:毛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
塘厦镇: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精密机械、运动器材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
常平镇:以生物制药、五金模具、电子、毛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完善工业体系。
长安镇:以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两大产业为支柱,塑胶玩具、制鞋制衣产业为补充,物流、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产业体系。
寮步镇:电子信息、汽车销售、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三大主导产业。
虎门:服装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
大岭山:珠三角地区外商投资的热点镇区,拥有科技工业园、湖畔工业园、家具工业园、兴昂鞋城等多个工业园区。
茶山镇:以制造、销售及其他产业配套为一体的食品产业集群。
四、主要镇街产业发展规划大岭山:利用毗邻松山湖、深圳的区位优势,引入一批先进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精细化工、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5年内新兴产业所占比例由目前的15%上升到30%。
通过完善科技工业园、湖畔工业园配套,同时加快连平畔山化工工业园的开发,使上述园区成为引进优质项目的新平台。
培育现代服务业,该镇将着力于加快镇中心区及大岭山大道新区两大区域商贸业发展,规范和培育一批家具销售、木材、农产品批发等特色市场,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大朗:以工业立镇,发展房地产项目,配套高水平的教育、文化、商业设施。
凤岗: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首位,建设惠东(凤岗)工业园。
长安:镇中心区打造成为集商业金融、酒店餐饮、体育文化、娱乐休闲和高尚居住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功能综合体。
企石:着力振兴工业,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举全镇之力打一场工业发展攻坚战,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