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期末复习
1.摄影术发明的年代、时间、发明者、内容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发布;达盖尔;使用“银板法”,利用水银蒸汽对曝光的银盐涂面进行显影作用的方法
2.摄影术的发明对当时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今的意义
过去
开创性、里程碑式的影响;
过去的影像没有固化的手段,仅仅利用工艺性手段,为大众传播提供直接、形象的记录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方法,影像客观真实地再现曾经的事件
新闻从单纯通过文字记叙到场景情景事件和文字内容交叉理解
当今
摄影技术的简化与普及使普通人成为记录者
照片已经成为一大信息来源,也是重要的证据、证明,证件照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有重要作用,便利生活
作为信息来源,虚假照片的误导带来危害,人们对于照片的信任减少3.著名的中外纪实、新闻摄影家简介;代表作
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
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他是35毫米照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与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等人
成立了马格南图片社。
2.马克·吕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统治。
战后,最初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
吕布的照片在许多杂志上都有过登载,包括生活、国家地理等。
吕布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是Eiffel Tower Painter,拍摄于1953年的巴黎。
代表作有《日本妇女》、《加纳》、《北越:面孔》、《中国印象》、《火车和车站》。
3.沙飞
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开创者之一,原名司徒传。
因拍摄鲁迅先生逝世前10天的活动和逝世后人们的悼念活动,并以“沙飞”为笔名在多家报刊发表而闻名。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参加八路军,正式改名“沙飞”,成为人民军队第一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
代表作有《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白求恩在做手术》、《战斗在古长城上》等。
4.新中国建立后,摄影事业的发展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一、孕育时期(1949-1955)
二、较高的起步(1957-1965)
三、严重的挫折(1966-1976)
四、新时期的迅速发展(1977-1996)
五、影像的数字化时代(1997-)
1997年7月1日,新华社记者拍摄江泽民主席走下舷梯,踏上香港
的土地,这是近代摄影史上的分水岭,由胶片进入数码时代
档案作用:一经拍摄,即为历史
在战争、正义层面,对历史产生重要的回顾、激励(二战影像)
纪实、记录、见证、宣传
5.改革开放后,摄影文化的发展及对社会的贡献
生活上:暗室操作到明室操作,化学冲洗到电子后期修改(新闻和纪实不能进行修改)
照片后期调整,更多人参与,成为生活娱乐的内容,满足精神需求,回忆
6.摄影记者是否够等同于摄影师
相同:都与摄影相关
记者:专门从事新闻信息提供、收集采集提供的职业;有大众的社会责任;采编部门
摄影师:摄影行业从业人;可以进行商业的影像服务,如婚纱、广告7.如何把握新闻摄影中的细节表现
马克吕布《华盛顿五角大楼》反越战游行
涉及到新闻信息中进行内容提示的部分;影像的表征到内涵;情节、情景、细节缺一不可;细节提示内容;瞬间情景;细节的例子
8.现今在媒体中摄影的地位如何
因媒体情况不同而不同
学术性期刊:以文字深度描述为主,论文见长,不通过影像传达信息综合性媒体:社会新闻和生活图像提供信息,图文并茂或者以图为主
9.影像是否等同于图片
不等同。
影像是一切非文字符号的可视信息。
概念更加宽泛
非镜头影像:复印机复印人脸
图片: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得的照片
10.摄影记者如何用镜头讲述事实?纪实摄影最感人的优势所在?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摄影这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要素中,提取出最能反应事件本身的最重要的形象信息,少去那些相对次要或无关紧要的内容以及干扰信息,将事件中最集中的矛盾或人物最精彩的神态捕捉下来,把生活的原貌,运用影像加以保护、保存,有助于读者产生各自独立的见解。
那么,什么样的纪实影像是最有诉说力的?
观看影像的人即使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体会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深意,甚至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一幅具备较强诉说力的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了,也就是让影像给自己讲故事。
纪实摄影传播功能的强弱也可以由此得到检验。
11.本学期课堂笔记上,在对摄影的认识方面,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
么?
第一节课,老师用了一个比喻:好的摄影记者,就应该像狼一样,等待时机,抓住最好的瞬间按下快门。
对于这句话,在拍摄过程中的理解有二。
一、抓住时机
二、选择合适的“猎物”,减少电子垃圾
三、精准的判断力,精确的拍摄能力
12.如何客观评析自己拍摄的新闻、纪实摄影作品
色调;背景;角度;构图;素材;细节;内涵
13.在众多中外摄影家中,哪幅作品印象最深?为什么?
14.l ife对于专题摄影发展的影响?良友画报对于我国早期图文传播并
举的影响
美国生活周刊
使得专题摄影成熟与完善。
《LIFE》创刊号上,专题摄影产生一个飞跃。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去拍佩克堡的一个大坝,不仅拍了在建中的大坝,还拍摄了因为建设大坝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从拍摄角度来说,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空间简单的记录一个事情的经过,作者顺着主题,不断的深入、追寻、引申出几条线索来叙述一个事件。
从编辑来说,也不是简单的把几张照片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细致的组合产
生一种整体效应。
通过设计与组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类似蒙太奇效应的感觉,获得更加丰富的联想。
良友:对中国人起到视觉教养作用。
《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采用先进的照相制版术印刷,突破了过去画报的局限。
15.摄影的原理
运用光学物理学、感光化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通过一定的摄影装置来摄取影像,并加以记录和保存。
摄影师在视觉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科学,两者的完美结合,必将产生成功的作品。
摄影师载体,是语言。
它具有记录、传播、升华、再传播的特性。
摄影术诞生于法国,发展于世界,受益于全人类。
16.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形态信息传播
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或与该新闻相关联的事是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并将这一瞬间予以保存。
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形态,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利用各种载体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应具有与新闻事件对应的信息价值与较好形象价值。
17.摄影教育的目的
摄影高等教育要为全社会培养艺术底蕴丰厚、艺术个性和专长鲜明,可塑性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需求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摄影人才,是摄影为大众的艺术素质提高服务,为先进的文化发展服务,为社会的信息流通服务,为民族的昌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