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意识形态与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_以狄更斯的_大卫_考坡菲_的三个译本为例

社会意识形态与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_以狄更斯的_大卫_考坡菲_的三个译本为例

本研究根据对三个译本中意识形态内容翻译策略的描述与统计 ,比较小说译本在翻译 策略取向上的特点 。第一 ,通过描述三个样本中翻译策略的宏观取向 ,即对比分析不同时期 翻译方法所体现的“归化 ”、“异化 ”取向 ,分析社会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译介在文化价值取 向方面的影响 ,进而对三个译本的转换策略的文化价值取向进行相关分析 ,科学分析意识形 态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关系 。第二 ,通过对比三个样本的具体翻译方法 ,分析意识形态与译者 转换策略的内在关系 ,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对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影响 ,了解意识形态对译介 的改写方式与改写程度 。为了有效结合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 ,本文对翻译的“归化 ”和“异 化 ”价值取向分别界定在以下具体转换策略上 ,即归化意为替代 、添加 、简化 、省略等“改写 ” 方法 ⑥ ,异化意为直译 、直译加注等直接转换方法 。如果译本中归化类译法的比例不小于 50% ,则转换策略成“归化 ”文化取向 ,如果异化类译法的比例不小于 50% ,则转换策略成 “异化 ”文化取向 。
林译 张译 庄译
表 2 三个样本策略趋势的相关分析
林译
张译
皮尔逊相关系数
1. 000
. 794
显著性水平
. 000
. 000
皮尔逊相关系数
. 794
1. 000
显著性水平
. 000
. 000
皮尔逊相关系数
. 794
. 000
显著性水平
. 000
1. 000
庄译 . 794 . 000 . 000 1. 000 1. 000 . 000
社会意识形态与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
———以狄更斯的《大卫 ·考坡菲 》的三个译本为例
姜秋霞 郭来福 金萍
内容提要 :本研究通过描述外国文学中译本在转换策略上的特点 ,客观分析了外国文学译介 过程中本土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转换策略的影响 ,从而深入探讨了译入语民族文 化语境与外国文学译介的关系 ,有效认识了外国文学在译介过程中不同民族文化意识形态 的冲撞与和谐 。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我国 20世纪初与 20世纪末三个外国文学中译本中包 含意识形态的语言内容在转换行为上的特征 ,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 1)本土社会意识 形态对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宏观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 2)意识形态的内在 结构对译介转换的“改写 ”程度及“改写 ”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认 识社会文化语境对外国文学译介的影响与作用 ,同时也通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外国文学译 介转换策略的内在特点有效认识文学系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结构 。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外国文学译介 转换策略 改写 作者简介 :姜秋霞 ,翻译学博士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 向 :翻译学 、英语教学论 ;郭来福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金萍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外国文学 )《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关系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
T itle: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on Translation of Foreign L iterature ———A Cas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D avid Copperfield Abstract: Through looking into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dop ted by three translators, of two dif2 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their translating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s in D avid Copperfield, this paper m akes a descrip tive and more comp rehensiv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on translated literature from both macro and m icro points of view. It concludes that ideology influences the cul2 tural orientations in the translators’choice of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that the“rew riting”strat2 egies adop te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deological paradigm 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2text and T2text ideological norm 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individual paradigm s on the other. Key words: ideological norm s transl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rew riting Authors: J iang Q iux ia is p rofessor and Ph. D. supervisor 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 iterature, Northwest Norm 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 Her academ ic fields are translation studies, English teaching. Em ail: jiangqx@ nwnu. edu. cn. Guo La ifu is lecturer a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 iterature, NWNU (Lanzhou 730070, China). J in P ing is a
从表 1可以看出 ,三个译本在策略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林纾的译本 85. 83%为归化 ; 张译 、庄译则一致是 99. 33 %为异化 。表 2的相关分析进一步显示 , 20 世纪初的林译本与 世纪末的译本及其策略差异趋势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为. 794,说明文化价值取向差异程度 很高 。由此可见 ,两个时期在策略的文化价值取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 20 世纪初与 20 世 纪末都是积极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时期 ,我国民族文学两次掀起“开放思想 ”、“学习西方 ”和 “走向世界 ”的高潮 。从宏观理论角度分析 ,这两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必然持“接受 ”的态度 , 在译介中充分移植新的文化形式与内容 。然而研究结果显示 ,这两个时期外国文学译介中 对包含意识形态语言内容的转换策略在价值取向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此可见 ,不同 的文化取向与特定语境下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20世纪初的社会虽然有“开启 明智 ”的意识 ,存在“充分吸收外来文化 ”的思想 ,但开放和接受的程度还很有限 。在我国当 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以林纾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坚守的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 、文学 立场 ,在文化心理上 ,他们不允许也没有弱势和自卑之感 ,面对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他们仍 然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应对西方文化观念 ,从中显示出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坚 守 ,即“以谓吾祖国莫有比伦者 ”⑦。林纾在《块肉余生述 》序言的最后也写道 :“……不必心 醉西风 ,为欧人尽胜于亚 ,似皆生知良能之彦 ;则鄙人之译是书 ,为不负矣 ”( 2) 。很明显 ,基 于这样的文化立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翻译观就是外国文学译介中的必然选择 。在 意识形态方面 ,千百年封建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一个相对保守和敏感的民族 。因而 ,译者在译 介外国文学 、传递西方文化的时候 ,一方面担心来自外来文化中的异质因素对现有意识形态 造成破坏 ;另一方面 ,传统的文化思想根深蒂固 ,就不可避免地要在译介过程中进行文化过 滤 ,用译入语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规范来对原文进行文化操纵和改写 。因此 ,林纾在翻译过程 中使用了以归化为主导的翻译策略 ,对原文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写 。
本研究在前期对“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研究基础上 ③ ,通过实证描述论证勒弗 维尔有关社会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影响作用 。一方面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 阶段即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的转换策略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异同 ,有效论证社会意识形态 对外国文学译介的文化影响与语境作用 。另一方面 ,通过描述样本中包含意识形态信息语 言结构的转换策略 ,分析意识形态影响外国文学译介的改写方式与改写程度 ,从而进一步深 入研究意识形态影响转换策略的内在特点及其多元化结构 ,并从一个侧面认识文学译介系 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结构 。研究的具体问题如下 :
第一 、译入语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影响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文化价值取向 ? 第二 、意识形态与译介转换策略具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即如何影响译介过程中的“改 写 ”方式 ? 本研究选取 20世纪初和 20世纪末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译者的中译本为研究样本 , 它们分别为 : 20世纪初林纾 、魏易合译 (以下简称林译 )的《块肉余生述 》( 1981) ④、20 世纪 末张谷若译 (以下简称张译 )《大卫 ·考坡菲 》( 2003) ⑤、庄绎传译 (以下简称庄译 )《大卫 · 科波菲尔 》(2000) ,英文原著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年版 D avid Copperfield。之所以 选取这三个译本为研究样本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 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末是我国 历史上两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阶段 ,在社会文化观念及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选 取这两个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进行对比 ,能够有效对比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译介文化 价值取向的特点 ,更好地审视译入语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在译介转换策略生成中的作用 。 其次 , 20世纪初和 20世纪末是中国文化以及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两个时期 ,都掀起了一 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其中外国文学译介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20世纪初的文学译介活 动是一种文化话语 ,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识 ,如反帝意识 、改革自强意识以及西学意识 。20 世纪末 ,民族文化的开放意识 、西学意识等使文学译介活动再次承载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话 语 。此外 ,所选的三位译者分别是这两个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译者 ,在我国的文学发展以及 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 本研究首先摘录出译本中能反映意识形态内容的翻译实例 ,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 意识形态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为方便统计 ,使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本研究仅限于描述分析 文本中能反映意识形态三个主要方面的语言内容 :政治 、宗教和伦理道德 。这三个概念都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