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一、热处理的定义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
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保温 温度 临界温度 冷 加 热 却 时间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和作用
热处理的三大要素
①加热( Heating) 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种类: 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第二类退火:
目的和作用: 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获得以珠光体为主的组织,并使钢中的珠光体、 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达到要求。 种类: 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完全退火(Complete Annealing)
热处理的作用
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 提高工件
质量,延长工件寿命。
重要结论:
材料是否能够通过热处理而改善其性能,关键条件是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 中是否发生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三、热处理的类型
1.按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的组织、性能不同分类
时间 / s
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温度 / C
Ms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常用淬火介质:
①水 特点:经济,冷却能力较强,但在Ms点附近冷速过快。 适用范围:碳钢。 盐水:盐或碱的水溶液,高温冷却能力比水强,适用于碳钢。 ②油
特点:低温区(Ms点附近)冷速缓慢,可有效降低变形和开裂倾向,
两个方面的问题:
冷却速度大,容易获得马氏体。 冷却速度大,内应力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大。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
A1 当冷却至“鼻尖”温度前冷却较慢,
以充分降低热应力。
在“鼻尖”温度附近具有较大的冷却能
力,避免产生非马氏体组织。
在 Ms 点附近冷却尽量缓慢,以减少
退火 普通热处理 正火 (整体热处理) 淬火 回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 渗碳 化学热处理 渗氮(氮化) 碳氮共渗
热处理工艺
控制气氛热处理 其他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2.按热处理在工件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分类
但高温区冷却能力较低。 适用范围:合金钢。
种类:锭子油、机油、柴油。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4.淬火方法
(1)单液淬火(Simple Quenching) 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用于尺寸不 大、形状简单的工件。 淬火后组织:M (2)双液淬火(Double Quenching) 操作复杂,不易掌握。用于形状复杂的 高碳钢及尺寸较大的合金钢工件。 淬火后组织:M (3)分级淬火(Broken Quenching) 工艺较复杂。用于尺寸较大、形状复杂 的合金钢工件。 淬火后组织:M (4)等温淬火(Isothermal Quenching) 用于形状复杂和要求较高的小工件。 淬火后组织:B下
钢的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of Steels
主要内容: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表面热处理
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工艺
钢铁材料是工程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比例 达到90%左右,在汽车制造业中的比例达到70%,在其他制造业中也 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二、正火(Normalizing)
1.正火的定义
正火是将钢加热至Ac3或Accm+ 30C~50C,保温后空冷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 织的热处理工艺。 与退火相比,正火冷却速度快,得到较细的P,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2.正火的目的
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
3.正火的应用
①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②作为要求不高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③作为低、中碳结构钢的预备热处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淬透性的高低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越高,淬透性越好,反之,淬透性越差。
什么因素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C曲线的位置。 C曲线右移,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减小,淬透性提高。
重要结论:
凡是使钢的C曲线向右移的因素,均提高钢的淬透性。 最主要因素:化学成分
除Co外,所有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均提高淬透性。
退火和正火通常属于预备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常用退火及正火的加热范围
A A+Fe3CⅡ
F+ A
F+P
P
P+Fe3CⅡ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五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淬火和回火通常属于最终热处理。
一、淬火(Quenching)
1.淬火的定义
淬火是将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冷却下 来,以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马氏体或非马氏体量
0 25 50 75 非马氏体量 /×100
淬透性的大小用规定条件下钢淬火后
硬度
获得的淬硬层的深度表示。
淬硬层深度: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 区域的深度。
50
40 30
4 6 8 距表面距离 /mm
10 0
淬火工件截面上马氏体量与硬度的关系
(wC=0.8%)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 种 牌 号
20 T12 20Cr2Ni4 W18Cr4V
含碳量/%
0.2 1.2 0.2 0.8
淬透性
小 小 大 大
淬硬性
低 高 低 高
碳素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 合金结构钢 合金工具钢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1)末端淬火试验(End-quench Hardenability test)法 通过端淬试验测定淬透性,淬透性的数值为 J HRC 。 (2)临界淬透直径(Critical Quench Diameter)法
2.淬火的目的
获得马氏体(有时也可以是下贝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是钢的最重要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3.淬火工艺参数 淬火温度
度,即是钢的奥氏体化温度。 确定淬火温度的原则: 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 确定淬火温度的依据: Fe-Fe3C相图。
wC / %
温度 / C
淬火温度,或称淬火加热温
A
Ac3 F+A F+P P
A+Fe3CⅡ
Ac1 P+Fe3CⅡ
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各类钢淬火温度的确定:
亚共析钢:
Ac3 + 30C~50C
温度 / C
A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Ac1 + 30C~50C
Ac3
A+Fe3CⅡ P P+Fe3CⅡ
含碳量愈接近共析成分的碳钢,其C曲线愈靠右,淬透性越高。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淬透性与淬硬性(Hardening
Capacity)的区别:
淬透性表示钢淬火后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取决于钢本身。 淬硬性表示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取决于钢的含碳量。
几种典型钢种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比较
对过共析成分的钢,Ac1 + 30C~50C。
30C~50C 保温 温度 Ac3或Ac1 等温 加 热 A→P转变温度区 时间
临界温度 空 冷
特点:
大大缩短工件在 炉内的时间。
适用范围:
亚共析钢、(尤其是)合金钢。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球化退火(Spheriodizing Annealing)
工艺规范:
加热温度:Ac1附近。
目的: 使钢中的渗碳体或碳化物球状化,以获得粒(球)状珠光体。
适用范围:
共析成分和过共析成分的钢。
扩散退火(Diffusing Annealing)
又称为均匀化退火(Homogenizing Annealing)。
工艺规范: 加热温度:略低于相图上的固相线。 目的: 消除偏析。
的是使钢从室温组织(如珠光体) 材料中的一种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 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转变为奥氏体,即获得均匀
细小的奥氏体组织。该过程又称为钢的奥氏体化(Austenitizing)。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第四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通常是随炉冷却
一、退火(Annealing)
1.退火的定义
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下来以获得近于 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两种加热方式:
温 度 保温
第①种加热方式发生在临界温 度Ac1以上,一定有组织转变,是 一种相变过程。 第②种加热方式发生在临界温
Ac1

保温
加 热 加 热 时 间



②①
度Ac1以下,不一定有组织转变。
加热的目的:
本节介绍第①种加热过程,目
加热钢的两种方式
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
2.退火的目的
①调整硬度以便切削加工 适于机加工的硬度:HB170~230。
②消除残余内应力
防止工件淬火时变形或开裂。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作组织准备
获得粒(球)状珠光体。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3.退火的种类
第一类退火:
目的和作用:
不以组织转变为目的,使钢的不平衡状态过渡到平衡状态。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三、退火和正火的选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