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
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
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
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
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
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
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
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
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1)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
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1)波浪作用波浪就是海水质点在它的平衡位置附近产生一种周期性的震动运动和能量的传播。
波浪运动知识波形的向前传播,水指点并没有随波前进,这就是波浪运动的实质。
(2)海岸带的划分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
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海岸带可分为三个部分,陆上部分、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3)海岸的类型1.侵蚀海岸包括海蚀洞、海蚀平台。
2.断层海岸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3. 海岸的类型有沙(砾)质堆积海岸、淤泥质堆积海岸、三角洲海岸(4)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穴2、闽江在福州附近,闽江被横亘江心的南台岛分为南港(乌龙江)和北港(马头江)两支,南港水量较北港大,并有支流大漳溪汇入,但河道曲折而宽浅,泥沙淤积严重;北港比较平直狭深,主流线较稳定,故航行之利大于南港。
两港在马尾附近汇合折向东北入海。
其中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河流。
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
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後称闽江。
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0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
流域形状呈扇形,支流与干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
水量丰富,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632万瓩。
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运通道,马尾是福州的内河港。
闽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为198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在中国主要河流中居第十二位,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七位。
3、溪源溪1、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
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侵蚀地貌。
2、河床与河漫滩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
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河漫滩指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包括深槽与浅滩、边滩、心滩与江心洲、洪积扇(3)地层与地质构造福州市地区以火成岩为主,我们主要研究了一下几种岩石。
石英正长斑岩: 具有流纹岩成分的隐晶质岩石。
流纹岩:一种相当于花岗岩的火山喷出岩。
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
火山碎屑岩: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4)地貌外营力与地貌类型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塑造地貌的主要形式是风化、流水、海水、风力、生物和人为的作用。
福州纬度较低,气温、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相互影响地面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地面基岩风化尤其是化学风化非常强烈,地表发育着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形成广泛分布的“红土台地”。
流水作用是福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
县境的其他溪流,水位陡涨陡落,侵蚀堆积亦此起彼落,形成其相应的小地貌形态。
降水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常呈散流和洪流等形式,在其作用下风化层侵蚀剥蚀显著。
滨海风力大,风力作用参与地貌的发育,形成海岸地貌和风积、风蚀地貌。
海水以潮汐、海流、海浪等形式作用于沿岸地带。
侵蚀作用表现为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阶地。
堆积作用表现为沙洲、沙咀、沙堤以及海湾内所形成的淤泥滩、堆积平原等。
(5)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福州土壤的类型有耕作土壤、红壤、黄红壤。
耕作土壤:指自然土壤通过人类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造成适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
经过人类的耕作、施肥、灌排、土壤改良等生产活动影响和改造的土壤。
其形态、性状和肥力特性在不同程度上有别于当地的自然土壤。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是耕作土壤形成中的主导因素。
红壤: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黄红壤:红壤向黄壤过渡的一类土壤。
在垂直带谱上,它位于黄壤或黄棕壤之下,红壤或棕红壤之上,是构成红壤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的重要类型。
其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间,但是由北向南和从东至西,其海拔高度范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黄红壤的成土过程仍以脱硅富铝化作用为主,由于处在山地相对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加,呈现黄化附加过程,即因土体内氧化铁的结晶水增加,土体逐渐变为橙黄色。
(6)植物群落、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福州市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林明显多于阔叶林。
针叶林树中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其中马尾松尤为突出。
阔叶树中以壳斗科为主,如米槠等,其次为樟科,如樟,楠等。
桑科榕树分布也较为普遍。
福建较稳定的天然林已很少见,绝大多数地区多为次生林。
除地带性的森林类型外,尚有:马尾松次生林、人工经营的杉木和毛竹林、灌木林、人工经营的经济林、低丘平原地区的片林、散生木和沿海防护林。
在同一地带内,由于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差异,其森林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
包括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和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在溪源宫河流沿岸地带:这里的地下水位由岸边到路上高地逐渐降低,便导致土壤及其理化性质的渐变,相应地可以观察到植物由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到湿生植物、中生植物等逐渐过渡的类型。
长乐海滩港湾有不受海潮侵及的海岸有星散分布的海岸丛林,常见灌木有苦槛兰等;沿海还分布有人工营造的木麻黄林防护林。
草本植物广布于沙质海滩上,有卤地菊等。
(7)环境演变与土地质量问题由于受人为活动与土地利用不当的影响,我国土壤与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土壤退化与环境污染两个方面。
据统计,在土壤退化问题上,全国有1500万hm2土地遭受水蚀,有100万hm2耕地遭受盐渍化,风蚀与荒漠化面积达33万hm2,耕地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在环境污染方面,全国有13条流经城市的河流遭受工业污水的污染。
南部与西南地区酸雨的pH值<5.6,甚至<3.4;全国SO2的排放占发展中国家的一半。
水土污染,对农业产生明显影响。
土壤与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组织有关学科与部门协助和协作,发挥土壤学及各学科的优势,推动土壤与环境的研究与治理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8)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我国自然资源总的态势是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够合理,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相对紧缺,而且浪费严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资源需求量大,如何从资源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其总战略应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经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重点建立以草地、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
缓解资源不足。
在环境方面我国面临着土壤遭到破坏、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我们必须有责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四、小结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五、体会与建议通过这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
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