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也随庄子“逍遥游”也随庄子“逍遥游”李蓉《庄子》,主要由庄子和他的弟子合作写成。
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进行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至今,“庖丁解牛”“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故事仍广为流传。
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不仅能启发我们品悟人生,而且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下面让我们穿越庄子奇异丰富的想象世界,走进他生动有趣、别具一格的寓言里,读趣文,悟哲思,学写作。
鲁侯养鸟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便叫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送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以示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
每一天,鲁侯都让人演奏古代音乐《九韶》给它听,还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供品“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使得它一点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几天就死了。
不得不说,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原文名句】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解读一:生活中,我们常常容易被习惯、经验、偏见等遮蔽双眼,从而忽略了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在处理千变万化的事物之时,我们应当学会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
解读二:孔子有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际上,“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也是相类似的真理。
适合自己的未必是适合他人的,学会了解他人,才是真正的尊重。
【适用话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规律、尊重他人老汉粘蝉孔子在前往楚国的途中经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正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粘知了。
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就没有一个能逃脱的。
孔子惊奇地问:“您的手这么巧,一定有什么好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颗小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慢慢过一段时间,如果放三颗小球不掉下来,十只知了中只有一只能够逃脱;再过一阵子,如果放五颗小球不掉下来,我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
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
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
外界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原文名句】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解读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八字,充分反映了庄子“虚静、忘我”的思想。
这种思想告诉我们,任何人做任何事,如果能具有心如止水的状态,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就一定能够做出超凡脱俗的成就。
解读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可以帮助我们练就非凡的技艺,所谓“好方法”,不过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勤学苦练。
解读三:天地广阔无边,万物五光十色,在我们成功的道路上,阻挠我们前进的各色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果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就必定能够战胜诱惑,在攀登高峰的路上勇往直前。
【适用话题】虚静、专注、抵抗诱惑、勤学苦练、执着鲁国少儒有一天,庄子进见鲁哀公。
哀公说:“鲁国的儒士很多,而崇尚您道家学说的人极少。
”庄子回说:“不是这样的。
据我所知,鲁国的儒士很少。
”哀公反驳道:“鲁国上下都穿着儒士衣服,怎么能说儒士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头戴圆形帽的儒士,知晓天时;脚穿方形鞋的儒士,通达地理;身佩彩络美玉的儒士,理事决策,当机立断——其实,真正有这种学问的人,不一定穿这种服装;穿这种服装的人,未必懂得这种学问。
您若觉得我说得不对,可以通令全国:不通儒学而穿儒服的人,处以死罪。
看看结果会怎样。
”于是,哀公照此发了一道命令。
五天以后,全国居然几乎不见穿儒服的人,唯独有一个人身着儒装,气宇轩昂,站立在宫廷门口。
哀公马上召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
此人果然满腹经纶,应对自如。
这时莊子反问道:“鲁国作为儒家的故乡,只有一名儒士,能算多吗?”【原文名句】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解读一:真水无香,大美无言。
真正有内涵的东西往往以一种质朴的形式呈现自身的精粹与光华,而无须依靠外在的光环来装饰。
解读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样的人,才会有由内而外的充分自信,而不需要用独特的服饰、矫情的外表来标榜自己的身份。
解读三:许多事物往往以假象呈现,以蛊惑人心。
在分析事物时应保持冷静,应多加思考,并且敢于撕去事物的虚假面纱,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适用话题】本真、气质、自信、现象与本质列子为射列御寇为道家师长伯昏无人表演射术。
他在肘上放一杯水,拉满弓弦,然后发射。
列御寇一箭接一箭连中靶心,而杯不动、水不洒,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姿势、平静的神色,看上去就好像木偶一般。
伯昏无人看了,说:“你这是为射而射,还不是忘我之射。
我试与你登高山、踩险石、临百丈深渊,看你能射不能射!”于是,伯昏无人登极踏险,转身背深渊,徐徐后步,直到脚底二分悬空,然后请列御寇上这儿来射箭。
这时候,列御寇吓得趴在地上,冷汗淋漓,不敢动弹。
伯昏无人见他这样,笑道:“射术精深的人,上观青天,下测黄泉,纵横八极,神态自若。
而你瞻前顾后,胆战心惊,自然很难射中目标了。
”【原文名句】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解读一:成功,不仅仅在于人的才能和技巧,更在于一个人处事的心态。
人只有有了平静自如的心态,才会使自身才能发挥到极致,顺利获得成功。
解读二:一个人做事时,主要的精力应用来考虑如何做好事情,而非用来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解读三:忘却目的,只享受过程的乐趣,才是“真为”;忘却自我,独立天地之间,才能实现“真我”,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适用话题】心态与成功、忘我任公垂钓任国有个人去钓鱼。
他制作了巨大的鱼钩和很长的钓线,又用五十条壮牛晾制成的干肉做成鱼饵,到了会稽山上,把鱼钩甩到东海里。
然后,他就天天在那里专心地钓着。
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没有钓着鱼。
终于有一天,有条巨大的鱼吞食了鱼饵,它牵着巨钩负痛直下,潜入海底。
它东冲西撞,上下翻腾,奋力挣扎,使得海面上翻滚的白浪就像山一样高,而呼啸的海涛有如神呼鬼泣,而且声震千里。
这个人捕得这条大鱼后,将它分割腌制成干肉,分给人们吃。
制河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最后全都吃腻了。
后世有些饶舌的庸人听到这件事都大惊小怪,奔走相告。
很多人听说了,也去钓鱼。
然而这些人成天只拿着短竿细线,跑到小水沟旁,守着些泥鳅小鱼,再也没有人能像任国那个人一样钓到大鱼。
【原文名句】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解读一: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取得瞩目成就的人,通常具有长远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并能够为了达到目标,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解读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换种眼光来看,能够担当“大任”之人,也往往能够承受各种心志之苦,如长久的沉潜,如凡人难以忍受的孤苦寂寞。
解读三: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时机永远不会从天而降,成功需要我们持久坚定的等待和远远超出他人的准备。
【适用话题】平凡与伟大、等待时机、心怀梦想、不拘一格、长远目光鸱得腐鼠惠施和庄子在哲学理论上有些分歧,但两人仍是哲学上的学友。
惠施当了魏国的宰相后,庄子要去看他。
有人挑拨说:“庄子来了,惠子你要当心,他的学问、名声都比你高,这对你的相位来说是个威胁!”惠施听信此言,竟下令捉拿庄子。
可是,人们搜捕了三天也沒有找到庄子,惠施稍微放下心来。
不料第四天,庄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冒了出来,求见惠施来了。
惠施心情紧张地做了会见庄子的准备。
没想到庄子进来后,只是悠然地说道:“你听说过南方奇鸟鹓雏的故事吗?鹓雏是凤凰一族,从南海飞到北海,虽然路途遥远,但如果不是梧桐,它就不栖身;如果不是竹实,它就宁肯饿着;如果不是甘泉,它就不饮用。
有一天一只老鹰抓了只死老鼠,它生怕被鹓雏抢了,就把老鼠抓得特紧。
你说,这时鹓雏会怎么办呢?”惠施听了,自知庄子把他喻为老鹰,一时羞得面红耳赤,不知道说什么好。
【原文名句】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解读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广的胸怀不仅来自对卑微、弱小者的宽待,更来自对强者的容纳。
解读二:志存高远之人,不会为名利所羁绊,而更重视追求心灵的高洁,纯朴和精神的自由、快乐。
解读三:与其将精力用在打压和妨害别人身上,不如不断充实、完善、强化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超越我们所畏惧的强者。
【适用话题】胸怀、自我完善、淡泊名利匠石运斧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了这么一件事:“郢地有个人用白垩泥涂抹了自己的鼻尖,涂抹处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随后他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个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看起来只是漫不经心地砍过去,却能够使鼻尖上的白泥完全去除,而鼻子一点也不受伤;郢地的那个人站在那里配合匠石,也能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我们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但现在和我搭档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我再也不能做到了。
我也一样,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再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原文名句】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解读一: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
匠石虽然有运斤成风的本事,但没有捣石灰的人配合也无法表演。
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如今是一个讲究合作的时代,人与人的合作,可以创造社会和谐;国与国的合作,可以求得共同的发展;而在经济危机的寒冬里,合作就如火把一般能融化冰雪。
解读二: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知己是心灵的相交,是灵魂的相契。
我们常常用名利去交朋友,就是不会用心灵去交朋友,所以难以发现与自己有默契的人。
从现在开始,应该从心出发,用心寻找心灵的知己。
【适用话题】合作、和谐、知己纪渻子养斗鸡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
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这只鸡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呢!”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这只鸡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问,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纪渻子回答说:“现在差不多了。
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神色动作上的变化,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
到这种境界,它的德行可真算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到它掉头就逃跑了。
”【原文名句】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解读一: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真正成熟和有才能的人必然不是趾高气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