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必备作文素材: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庄子

新高考必备作文素材: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庄子

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庄子(一)庄子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二)经典语录:①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②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⑤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经典素材:①庄子的学说继承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哲学上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

他尖锐地批判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他宣扬绝对的精神自由,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他淡泊名利,面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毅然决定“曳尾于涂中”。

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要有“梦中化蝶”所展现的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②“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

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

“庄子持竿不顾。

”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

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自由的生命恬淡如水角度一:坚守内心,放弃权贵。

楚王派出两个使者前来劝庄子入世,希望他能担任楚相,操劳国事。

可庄子却早已看破权势者之间玩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对相位持竿不顾,毅然决定“曳尾于涂中”。

庄子的内心如秋水般澄澈,他坚持捍卫心灵的净土,不会为了权贵而委屈自己的心意,更不会向权贵屈服。

角度二:对自由的孜孜追求。

不凭借任何外力,顺着天地万物的本性,适应阴阳四季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之中:这是庄子幻想出来的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它表现了庄子对超越现实的人生自由的追求。

既然现实社会是充满罪恶、物欲横流的污浊之地,那就只能置身尘世之外,在与天地、自然的“齐一”中寻找一种乌托邦式的绝对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来平复、慰藉自己对生命理想、人生的幸福的诉求。

这是一种绝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的选择。

适用话题:不慕权贵寻找精神的归宿坚守内心追求自由(四)写作示例:①放弃了繁华,就会拥有宁静。

淡然直视生命的困境,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让自己在一场精彩的关于人生观的心灵对话中,去感悟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

从此不必在繁华中追逐名利,却可以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在宁静中追求自由。

面对楚国的相位,睿智的庄子持竿不顾,巧妙地回应了楚王派出的两个使者,毅然决定“曳尾于涂中”,去追求心中的自由,长成了那颗在深夜孤独地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②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却留下了你淡然逍遥的身影。

你不愿被国事所累,被尘世所牵绊,希望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志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随那盘旋而上的大鹏浮游于天地。

你就如那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平淡却让人感到丝丝甘甜,给人以绝境逢生的喜悦,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平和,给人以超然物外的淡泊。

适合话题【运用示例】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是否还能记起那个置楚国相位于不屑、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绝世的才华,却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

你是否想劝他入世,期望他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

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伴。

(《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运用示例】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

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屈原能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最终却只能赴清流以保全自己的清白。

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

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感情和认知》节选)【运用示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示例】人文素养与发展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处“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精神的伊甸园》节选)【运用示例】换一种角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看起来多么洒脱啊,“直教生死相许”的深情,就如此抛撇下了!换一个角度,其实,这只是绝情。

既然水已干涸,鱼在陆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实在的生命过程,因为?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运用示例】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

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

通过理性的力量化解感情的芥蒂,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人都是有感情的,但只有不为感情所扰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

不为感情所扰,并不是说没有感情,相反,真正的圣人对世界怀着强烈的感情,洞察了事物的本性,才不会冲动。

只有大慈大悲之后,才可能有大解脱,如同庄子悟到死亡是自然的规律之后才不复悲痛一样。

只有超越悲痛,超越感情本身,才能不为世界上的各种变化所左右,才能内心强韧,才能享受到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庄子终身不仕,无可争辩地成为坚定者中的坚定者。

庄子不仕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面对诱惑不以为意地坦然放弃。

这是一种笃信和坚持,是大气魄和大觉悟。

当楚王请他出任楚国宰相之时,他一句“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就轻易地将不少自命风流的人物抛置身后而自恣逍遥了。

这不仅是一种伟大的理性,更是一种毅然决然的践行。

在庄子那里,我们看不到困扰千古文人的出世入世的矛盾挣扎,看不到弯腰低头的不得已而为之。

庄子只有一派自然,一味率真和一身潇洒。

【运用示例】人格魅力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具有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

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这一切,都只不过窥见他人生的点点滴滴。

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

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

【运用示例】富贵与贫贱富贵与贫贱,你选择哪一种?庄子一生,仅官至漆园小吏,因为贫穷而向监河侯借粮度日。

监河侯知道这位庄先生借得起还不起,巧妙地拒绝了他。

后来庄子只好以打草鞋为生。

庄子的一位同乡曹商,从秦王那里得到一百辆车的赏赐,高?飞扬地回乡向庄子炫耀。

此时的庄子虽穷得“槁项黄馘”——脖子干枯而面色饥黄,但他的智慧与幽默却依旧锐利无比。

他含蓄而尖刻地讥刺曹商之富不过是舔了秦王的痔疮。

“吮痈舐痔”后来成了中国民间讥嘲拍马者的成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