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市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86.7%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上,13.3%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下),辖五县一市四区。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是在广泛调查收集水文资料、水质资料、大中型水库蓄水资料、水利工程供水资料、行业用水资料以及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经过科学计算、汇总审查、客观评价后编篡完成的。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主要结论如下:降水: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2.8251亿立方米,比上年降水量减少17.2%,较常年减少13.0%,属于偏枯年份。

水资源: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7.214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6.111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2.2%。

2012年全市入境水量263.1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6.4%,比常年减少11.5%;全市出境水量367.636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6.2 %,比常年偏少3.1%。

蓄水动态:2012年全市7座大型水库和2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7.911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43.8062亿立方米。

供水量:2012年全市总供水量10.8612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745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154亿立方米。

用水量: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10.86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71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07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4090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184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0463亿立方米。

总用水消耗量为4.8913亿立方米,耗水率45.0%。

全市人均用水量324立方米,亩均用水量56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1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10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2012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278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3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6386万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123万吨。

全市废污水入河量19482万吨。

地表水水质:2012年全市境内绝大多数河流、水库水体质量良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类以上标准,有少部分邻近城市的水域污染较严重。

2012年度全市共监测21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8个,达标率为85.7%;监测12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12个,合格率为100%。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2.825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7.2%,较常年偏少13.0%,为偏枯年份。

2012年十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和距平图见图1、图2。

2012年,受气候异常影响,全市前旱后涝、旱涝兼有、旱涝交错、汛情稀遇。

1~6月全市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1.5%,旱情严重;7月份~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6.4%,暴雨频繁,洪灾严重,其中8月4日~6日我市局部遭遇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暴雨中心房县佘家河站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5.5毫米,为500年一遇特大暴雨;10~1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2.1%。

全年8月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2.9%;2月降水量最少,占年降水量的0.3%。

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月分配详见表1和图3。

2012年全市年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局部有两个低值区,堵河流域竹山县宝丰镇到房县大木镇一带(宝丰—关帝庙—叶大—大木厂—竹山城关—宝丰)和郧西县金钱河流域(上津-长沙坝)为低值区;房县东部佘家河、万峪到武当山周边盐池河、孤山一带为高值区。

全市年降水面雨量变化在545~1590毫米之间;点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房县佘家河雨量站,为1587.7 毫米;点雨量最小值出现在郧西县上津雨量站,为546.5毫米。

按行政分区统计,竹溪县年降水量885.9毫米为最大,郧西县680.2毫米为最小。

全市各行政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仅十堰城区偏多,偏多1.4%,其余各县市均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竹山县,比常年偏少19.8%,其次是郧县,比常年偏少16.5%。

2012年全市各行政区降水量与上年、常年比较详见表2和图4。

(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79.7毫米,比上年偏少26.5%,比常年值偏少22.2%。

按行政分区统计,竹溪县年径流深418.1毫米为最大,郧西县219.4毫米为最小。

全市各行政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十堰城区和郧县比常年偏多,分别偏多40.7%和2.0%,其余各县市均比常年均偏少;偏少幅度较大的有竹山县和竹溪县,均在三成以上,分别为36.1%和31.2%,其次是房县和郧西县,偏少幅度在两成以上,分别为27.4%和23.4%。

2012年全市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常年比较详见表3和图5。

(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溢出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

我市均为山丘区,在确定各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时采用排泄法计算。

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3.2%,比常年偏少0.5%。

其中,一般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5.5056亿立方米,岩溶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1.7089亿立方米。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水产水量11.51万立方米。

按行政分区统计,竹溪县地下水资源量5.5198亿立方米为最大,十堰城区地下水资源量0.9448亿立方米最小。

全市各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见表4。

(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过境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表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而得。

2012年全市水资源总量66.111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6.5%,比常年值偏少22.2%。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重复计算量为27.2145亿立方米。

2012年全市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36.2%(产水系数0.36),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产水模数)为27.97万立方米。

2012年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69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983立方米。

2012年全市各行政分区水资源量见表4。

(五)出、入境水量入境水量即客水资源量是指河流经行政区边界流入行政区内的河川径流量。

我市入境水量主要从陕西省、河南省及我省神农架林区进入的客水资源量。

2012年全市入境水量263.1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36.4%,比常年偏少11.5%。

其中汉江干流入境水量224.8798亿立方米;堵河入境水量10.6268亿立方米(其中,从陕西省入境水量7.0500亿立方米,从神农架林区入境水量3.5768亿立方米);天河入境水量1.1100亿立方米;丹江水系入境水量26.5049亿立方米。

出境水量是指河流经本行政区边界流出到下一个行政区的河川径流量。

2012年全市出境水量367.636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6.2 %,比常年偏少3.1%。

其中汉江干流从丹江口市潘家岩出境水量361.5565亿立方米;南河从南河寺坪出境水量6.0796亿立方米。

三、蓄水动态2012年共统计大中型水库27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0座。

与上年相比,统计新增1座大型水库,为三里坪水库;新增中型水库1座,为竹溪县冯家湾水库。

全市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147.9114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3.8062亿立方米,减幅22.8%。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45.768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43.2269亿立方米,减幅22.9%;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1430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0.5793亿立方米,减幅21.3%。

我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冬季降水量偏少冬旱所致。

2012年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情况详见表5。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按水源类型分为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统计。

2012年全市总供水量10.8612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745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8.9%;地下水源供水量0.115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1%,地下水主要为浅层地下水。

与上年相比,总供水量增加0.1815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0.190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0.0090亿立方米。

在地表水源供水工程中,蓄水工程供水7.6351亿立方米,占71.1%;引水工程供水1.7434亿立方米,占16.2%;提水工程供水1.3673亿立方米,占12.7%。

丹江口市、十堰城区、郧县供水量分列十堰市第一、二、三位,占十堰市供水总量的58.1%。

全市各行政分区主要供水量见表6和图6。

(二)用水量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态与环境补水五大类统计。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畜用水,工业用水指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包括建筑业、服务业,生态与环境补水包括城镇环境补水和农村生态补水。

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10.861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1815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4.714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3.4%;工业用水4.507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1.5%;居民生活用水1.409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3.0%;城镇公共用水0.184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7%;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04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4%。

十堰市各行业用水情况见图7,各行政分区用水量见表7。

(三)耗水量耗水量是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2年全市总耗水量4.891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0243亿立方米,总耗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5.0%。

其中,农业耗水2.6167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53.4%;工业耗水1.5243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31.2%;居民生活耗水0.6395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13.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耗水0.1108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