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说课 欣赏中国民歌修改123《茉莉花》
说课 欣赏中国民歌修改123《茉莉花》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茉莉花》是我国民歌中最为艳丽的一 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 入人心,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学前 教育班学生对《茉莉花》的演唱比较熟悉, 为了使《茉莉花》散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本课我以“茉莉花”为主题,探寻她的源 头、发展、影响等;欣赏根据《茉莉花》 改编创作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深化民 歌是创作的源泉,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的热情,挖掘其创作潜能。
重 点:探寻《茉莉花》的起源、发展、影 响;比较分析以《茉莉花》为主题的不同 艺术作品,提高学生鉴赏、分析的能力。 难 点:音乐作品共性与个性的把握与区别;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升华 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点:领略民歌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我 们的民族民间音乐。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教学,强 化音乐的形象性、直观性;综合运用 欣赏感受、启发引导、对比分析、合 作教学、探究创作等教学方法来实现 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花》进行二度创作再表现。
课外延伸 设计意图
说说“茉莉花”的其他用途
巧妙的将课题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1、观赏、装饰 由艺术领域折射到其它领域,开阔学 2、花可提取香精 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3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
一、通过欣赏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观的 音乐感受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理解。并从 音乐实践中感受《茉莉花》的美。
二、让学生了解《茉莉花》在国内外 的流传、影响及形成两个版本的历程, 激发民族自豪感!
浏 览
1、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 2、申奥申博宣传片 3、宋祖英国外独唱音乐会 4、04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5、08北京奥运会 6、10上海世博会
将声乐、舞蹈、器乐等多个学科进 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茉莉花” 为主线,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 生进行“欣赏感受—对比发现—探究创 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 音乐美的熏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
知识目标: 探寻民歌《茉莉花》的起源、发展、影响等,了 解其演变过程。 能力目标: 欣赏根据《茉莉花》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调动 学生参与分析、探究的积极性。挖掘其想象、创 作、表演的潜能。 情感目标: 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2、民族歌曲《亲亲的茉莉花》(李丹阳) 3、美民结合歌曲,奥运会闭幕式创作的主题歌《爱的火焰》。 4、由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 肯尼、基改编演奏的器乐曲《茉莉 花》(片段)
巴罗版
巴罗版
巴罗版
江苏版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感官的欣赏逐步深入到理性
的对比分析中,深化民歌是创作的源泉,
提高学生想象与鉴赏的能力!
4、1982年被确定为音乐教材。
巴罗版《茉莉花》
旋
节
律:抒情、典雅优美
奏:舒展、生动
歌词描写:赞花、爱花 表达思想:美好生活
《茉莉花》词曲有两个版本: 1、江苏民歌《茉莉花》 2、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 里所记载的《茉莉花》
思 考
两个版本的《茉莉花》比较,说
江苏《鲜花调》
河北《茉莉花》 东北《茉莉花》
南Hale Waihona Puke 六合江苏《鲜花调》
旋律婉转秀美,节奏稳重富于变化,歌词细腻含蓄,具 有江南韵味。
河北《茉莉花》
歌词加了语气衬音,旋律起伏高亢,带戏曲味,具有 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东北《茉莉花》
歌词多了衬腔,旋律大跳较多,刚健有力,带有浓郁 的东北二人转的韵味。
三、创作表演(8分钟) 四、课外延伸(2分钟) 五、巩固小结(4分钟) 六、课后拓展(1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茉莉花》创设 音乐意境!
贯穿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环 节赏析音乐。引导学生由远渐近、由 浅入深,由感官赏析到情感体验,再 提升到理性赏析,分层落实教学重难 点。
《茉莉花》最早属于江苏扬州的秧歌 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 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早 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 裘》中,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 和歌词。是目前为止,发现关于《鲜花调》 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 欣赏江苏扬州清曲【鲜花调】
相同点:主题、歌词
不同点:风格、旋律 产生差异的原因:地域、风土人情
江苏版《茉莉花》
旋 律:优美、生动
歌词描述:爱花、惜花 表现形象:可爱、纯洁
表达思想:真、善、美
1、1768年卢梭的《音乐词典》。 2、1804年约翰、巴罗的《中国旅行 记》《茉莉花》 3、1924年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
《鲜花调》在乾隆年间就广为流传,并衍生 出的各种风格的《鲜花调》、《茉莉花》,形成 了一个庞大的“茉莉花”家族。这里我选出有代 表性的三首: 1、江苏的《鲜花调》 2、河北的《茉莉花》 3、东北的《茉莉花》
探究问题
讨 论:这几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 体现哪里的音乐风格? 说一说:这几首民歌有哪些相同点, 哪些不同点?是什么原因使相同主题 的《茉莉花》产生差异?
针对学前学生思维活跃,爱表现 等特点,在学法上我注重学生自主合 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情景练习等 方法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多以“欣 赏感受——对比体验——创作表演”的 方式参与学习。
一、情景导入(1分钟) 二、新课教学(29分钟)
(一)第一环节:起源、发展、影响 (二)第二环节:浏览 (三)第三环节:拓展与探究
思考
表现形式: 独唱 表演唱 合唱 重唱 齐唱 同一主题的《茉莉花》都 独奏 重奏 齐奏 合奏 舞蹈及各种 采用了哪些表现形式?你还知 综合体等 道哪些形式?
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创作、表 演《茉莉花》(两个版本均可)。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达对本课
主题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创编、表演的潜 【提示】用唱<改词或换调>、 力,开发学生的智商、情商,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 奏、舞、画等表现形式对《茉莉
谈一谈 设计意图
让学生惊叹《茉莉花》在中国音 乐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 浏览后的感受? 音乐,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思 考
1、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2、每首歌曲采用了哪个版本《茉莉花》 的音乐素材?
欣赏感受音乐
——师生谱例对比演唱分析 ——探寻音乐素材
欣赏改编创作歌曲
1、通俗歌曲《又见茉莉花》(周艳泓)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听多唱我们的 民族音乐,将她继承并发扬光大!
本课亮点:容量大,有深度、有广度地对 《茉莉花》进行挖掘探究,深化了民歌是创作的 源泉,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同 时也挖掘了学生想象、创作和表演的潜能。 不足之处: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部分作品 选用了片段欣赏;给学生安排创编的时间也有些 短了,否则他们会给我展示更多的精彩。 弥补方法:课后可网上搜索感兴趣的音乐作 品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创编、排练,还 有收集其它民歌及演唱,以备下节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