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绘与效果图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手绘与效果图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手绘与效果图表现技法的重要性手绘效果图技法在古老的建筑学发展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是全才,他们把设计与表现溶为一体;米开朗基罗既是建筑师,又是工程师,同时还是画家、雕塑家,在建筑教育的始祖布扎的理论中,建筑师要接受大量的渲染训练。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社会需要精致性设计,从某种意义上,它需要的是精细的分工、各自发挥所长的就业模式,西方工业化国家早已经这样做了。

近十年计算机及软件的成熟孕育了一批计算机绘图技术人员,国外早已出现、国内近些年也开始出现许多专业效果图及模型事务所,同时形成一个专业表现工作者队伍,他们是建筑师表现之手的外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工作是对建筑师创造性工作的再创造。

建筑装饰效果表现图因其创作绘制的专业性极强,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驾驭,现国内外建筑画坛人材济济,已构成一个专门化领域,进而形成了一种新兴的行业,并有了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专业学校。

作为一名从事绘制室内效果图的技术人员,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建筑学知识。

因为只有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境方能着手进行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

同时,室内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应严格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空间形体的严密性和尺度比例的准确性。

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基础。

一个从事室内设计效果图的设计和绘制人员,其素描和色彩的功底深浅将直接影响表现图的水准高低。

因其室内的尺度与人体更为接近,光照形式也较室外建筑复杂多变,所以对室内景物的表现就更为细致入微,光影的处理和质感的体现都达到了相当的难度。

因此,一定的绘画功底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具有娴熟的表现图技法。

因为具备了一定的室内装修知识和相当的绘画基础,不等于就能创作出优良的表现图。

其原因就是,建筑表现图的表现虽然同一般绘画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相对于纯绘画而言室内设计效果图更注重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它有许多严格的制约和要求,更多的强调共性而非个性表现,作画步骤也十分理性化和公式化。

所以,若不熟练掌握室内设计效果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即使具有相当的绘画能力,有时也不知如何着手,既快又好的画出具有征服力的室内设计效果图。

一张优秀的室内设计效果图,必须是设计与表现设计师与画师共同创造的结晶。

只有先诞生高品质的设计原型,再加上优秀建筑画师的表现,才能产生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表现图。

反之,二者缺一,就很难出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

室内装饰设计可通过工程制图、模型、文字说明及效果表现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其中,工程制图虽表现的最为确切,但由于其专业性太强而使一般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很难读懂,尤其是为业主提供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与业主之间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常常不易沟通。

模型,因直观性强,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国内外设计领域内被广泛应用,但它却无法表现出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材料质感,故而显得美中不足。

文字说明是设计师设计的辅助手段,仅可以作为视觉形象的补充说明。

上述三者都不如建筑表现图真实感人,具有说服力。

建筑效果表现图具有的直观性、真实性、艺术性,使其在设计表达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这一点已被我国近年来室内设计效果图艺术领域的飞速发展所证明。

它作为表达和叙述设计意图的工具,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沟通的桥梁。

在商业领域里,室内设计效果图,其优劣直接关系竞争的成败。

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图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铅笔素描表现、水粉表现、水彩表现、钢笔淡彩表现、马克比表现、喷绘表现、电脑辅助设计表现等等。

其中,水彩表现方法生动、明快;水粉表现方法厚重、立体感强;钢笔淡彩表现方法快捷、方便;喷绘表现方法细腻、真实。

各种表现手法各具特色,但他们都依据与素描、色彩、透视、构图等绘画知识,是具科学性,具象性的专业绘画形式。

作为装饰效果表现图它的具体特点是:准确性就是表现的效果必须符合建筑装饰设计的造型要求如建筑空间。

体量的比例、尺度、结构、构造等。

准确性是表现图的生命线,绝不能脱离实际的尺寸而随心所欲的改变形体和空间的限定;或者完全背离客观的设计内容而主观片面地追求画面的某种“艺术趣味”;或者错误地理解设计意图。

表现出的效果与原设计相去甚远。

准确性始终是第一的。

真实性是指,造型表现要素符合规律,空间气氛营造真实,形体光影、色彩的处理遵从透视学和色彩学的基本规律与规范。

灯光色彩、绿化及人物点缀诸方面也都必须符合设计师所设计的效果和气氛。

说明性能明确表示室内外建筑材料的质感、色彩、植物特点、家具风格、灯具位置造型、饰物出处等。

艺术性一幅建筑表现图的艺术魅力必须建立在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也必须建立在造型艺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

绘画方面的素描、色彩训练,构图知识,质感、光感调子的表现,空间气氛的营造,点、线、面构成规律的运用,视觉图形的感受等方法与技巧必然增强表现图的艺术感染力。

在真实的前提下合理地适度夸张、概括与取舍也是必要的。

罗列所有的细节只能给人以繁杂,不分主次的面面俱到只能给人以平淡。

选择最佳的表现角度、最佳的光线配置、最佳的环境气氛,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也是设计自身的进一步深化。

一幅表现图艺术性的强弱,取决于画者本人的艺术素养与气质。

不同手法、技巧与风格的表现图,充分展示作者的个性,每个画者都以自已的灵性、感受去认读所有的设计图纸,然后用自已的艺术语言去阐释、表现设计的效果,这就使一般性、程式化并有所制约的设计施工图赋予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目前,在室内设计效果图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技法。

手绘:水粉表现技法、丙稀表现技法、颜色铅笔表现技法、水彩表现技法、钢笔淡彩表现技法、透明照相色表现技法、马克笔表现技法。

喷绘:喷笔表现技法电脑:电脑绘画表现技法构成室内设计效果图的基本要素是设计的立意构思、透视造型的准确、明暗色彩、构图布局的完美结合。

设计思路正确地把握设计的立意与构思,深刻领会设计意图是学习表现图技法的首要着眼点。

为此,必须把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目的贯穿学习的始终。

透视造形设计构思是通过画面艺术形象来体现的。

而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大小、比例、方向的表现是建立在科学的透视规律基础上的。

违背透视规律的形体与人的视觉平衡格格不入,画面就会失真,也就失去了美感的基础。

因而,必须掌握透视规律,并应用其法则处理好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

除了对透视法则的熟知与运用之外,还必须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每个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各个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学习对形体结构分析的方法要依赖结构素描的训练。

在透视关系准确的骨骼上赋予恰当的明暗与色彩,可完整体现一个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形体。

人们就是从这些色彩与明暗中感受到形体与空间的存在。

作为训练的课题,要注重“色彩构成”与“物体色彩空间变化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构图布局构图是任何绘画开式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装饰设计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的构图就是把众多的造成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按照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按排在画面中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画面,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马克笔的作画步骤及基本技法:1、准备2、草图3、正稿4、上色5、调整1、准备。

要想画出一幅成功的渲染图,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

马克笔的一大优势就是方便,快捷,工具也不像水彩水粉那麽复杂,有纸和笔就足够了。

纸我通常用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复印纸,用来起稿画草图,另一种是硫酸纸(A3),用来描正稿和上色。

硫酸纸是我非常喜欢的纸型,实践证明,马克笔在硫酸纸上的效果相当不错,优点是有合理的半透明度,也可吸收一定的颜色,可以多次叠加来达到满意的效果。

复印纸等白纸类的吸收颜色太快,不利于颜色之间的过渡,画出来的往往偏重,不宜做深入刻画,只适用于草图和色练习。

笔也需要两类,针管笔和马克笔。

针管笔以一次性的为好,我常用红环或三菱的,备几种型号,我喜欢用0.1,0.3,0.5和0.8,有了线型的变化画面才会丰富。

一次性针笔在硫酸纸上挥发性好,线条流畅,注水的针笔或钢笔画出来干的很慢,很容易蹭脏画面。

马克笔我喜欢用韩国产的"TOUCH"系列,油性,120种色,有方头和圆头,价格在十圆左右,水分很足,用起来很爽。

作为专业表现,颜色至少六十种以上,做景观的绿色系列要全(我们老板只给我配40支,说已经画的不错了,要那麽多干啥,贼抠,让我愤怒)。

当然,马克笔也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但最好是油性的。

2、草图。

草图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构图和色调,构图是一幅渲染图成功的基础,构图不重视的话,画到一半会发现毛病越来越多,大大影响作画的心情,最后效果自然废废啦。

构图阶段需要注意的有透视,确定主体,形成趣味中心,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还有配景和主体的比重等等,有些复杂的空间甚至需要借助CAD来拉出透视,尽量做到准确。

关于构图的基本法则很多专业书上都有详述,我就省点口水吧。

色调练习对初学者来说相当有必要,可以锻炼色彩感觉,提高整体的概念。

把勾好的草图复印几个小样(A5就行),快速上完颜色,每幅20分钟左右,每幅都应有区分,或冷调,或暖调,或亮调,或灰调,不抠细节,挑出最有感染力的一幅作正稿时的参考,在这两个步骤完成后,心中对最后的效果应该有七八分的把握了。

3、正稿。

在这一阶段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完全是基本功的体现,如何把混淆不清的线条区分开来,形成一幅主次分明,趣味性强的钢笔画。

我通常从主体入手,用0.5的针笔勾勒轮廓线,用笔尽量流畅,一气呵成,切忌对线条反复描摹,然后用0.3的笔画前景的树和人物,最后用0.1的画远景。

先画前面的,后画后面的,避免不同的物体轮廓线交叉,在这个过程中边勾边上明暗调子,逐渐形成整体,前景中对比,中景强对比,背景弱对比。

前景的人物刻画要准确传神,动态协调,背景人物基本上可以用点和面代替。

在上图中张拉膜是主体,右边的两棵树作为主体的补充,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再加上几组人物和宽阔的水面,形成一处宁静详和,生机盎然的住区景观。

如果对明暗调子把握不准的话,可以只对主体部分做少量的刻画,剩下的由马克笔来完成,马克笔的表现力也足以主宰画面。

上色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喜欢把大部分颜色上在硫酸纸的背面,这样做一是可以降低马克笔的彩度,过于鲜艳的颜色可能使画面过“火”,大面积的灰色才能使渲染图经久耐看,另外,背面上色也不会把正稿的墨线洇开,造成画面的脏乱。

以上图为例,我先从天空入手,用浅紫灰色画最远处的,然后是浅蓝灰,最上面是蓝色,画天空时不要太多的停顿,几种色之间的衔接要快,迅速溶到一起,并在适当的地方留出云形,笔触不能太强,以免呆板。

天空在画面中占三分之一还多,作为补充,不宜过多刻画,避免喧宾夺主。

初学者如果没把握的话,可先用描图纸多作几幅单独的天空块,挑最有感觉的用到正图上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