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jìng tíng shān dòng tíng hútán miàn qīng luójiùcéng ’ān(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暗()境()狐()压()3、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是诗人___、____和____所写,他们都是__朝的著名诗人。

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xiàng ()huó( )相和xiāng ()hè()he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学阅读批注:(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

(2)、把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体会的理由批注在这首诗的空白处,注意言通字顺,字迹美观。

例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可批注你对带点词的理解,以及整句话意思的感受。

(3)、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

(4)、自己试着阅读批注《望洞庭》、《忆江南》两首古诗。

(5)、别忘了和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补充批注。

(三)、和同学挑战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拓展训练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

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1、“江南的三大名楼”指的是2、重修后的黄鹤楼,在建筑方面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用“——”画出。

3*、抄写崔颢写的《黄鹤楼》这首诗,并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

(带“*”的为选做题)四、推荐积累1、古诗词三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满川风雨独凭栏,绾(wǎn)结湘娥十二鬟(huán)。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解〗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满川:满湖。

绾结:将长形的物体盘绕起来打结。

湘娥:湘夫人,传说为湘水女神。

十二鬟: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是说:湖上风雨不停,我在此时登楼,独自凭栏远眺;看那群山众峰,恰似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银山:喻白浪。

这两句是说:真是可惜,我不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那青翠的君山。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春游湖[宋]杨万里[宋]晁冲之毕竟西湖六月中,双飞燕子几时回?风光不与四时同。

夹岸桃花蘸水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春雨断桥人不渡,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舟撑出柳阴来。

2、以下是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另外两首词。

忆江南[唐]白居易一二江南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其次忆吴宫。

山寺月中寻桂子,吴酒一杯春竹叶,郡亭枕上看潮头。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登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风景美;边读边想课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美。

学习准备:搜集桂林山水方面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①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②我能根据要求填空。

A.跟“兀”同音的字有()()()。

B.跟“瑕”同音的字有()()。

C .攀登的“攀”共有( )笔,第12笔是( )。

D .跟“绵”形近的字(都有“帛”字)有( )( )。

E .跟“骆驼”偏旁相同的字有( )( )( )( )( )( )。

③我能判断对错。

A .“波澜壮阔”的“澜”读l án ,不读lu án 。

( )B .“峰峦”的“峦”读l án ,不读lu án 。

( )④下面这些词语,我把能理解的词写在下面,词语意思批注在课文的相关词语旁: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2.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我还知道了课文先以 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 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最后以 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

3.读《桂林山水》一文,我发现:4.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 疑问二: 5.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二、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

1.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并思考:作者引用这两句话要说明什么?2.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黄 山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也有幸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云奇山异”想象词语表达的景象真好!的黄山。

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能工巧匠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往下一看,云在脚下(漂浮飘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黄山可真险啊,我有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峭,山石横如断,几乎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胆寒,似乎一失足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看见过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

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像一匹白锦缎,又犹如刚下的雪,那么纯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

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难怪从黄山归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一个奇观。

”的确(名不副实名不虚传)啊!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______的霞,山顶的松林,山间的枫树,山下的清泉,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

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能与上下文搭配的词语。

2.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能与上下文搭配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A.红叶似火B.五彩缤纷C.淙淙作响D.郁郁葱葱3.黄山“山”的特点是、、;黄山“云”的特点是、、。

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黄山的特点是。

4.文中画横线的诗句,是根据____朝诗人_____的《》改写的,诗的原句是:,。

,。

5.这篇文章与《桂林山水》,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请列出几点。

四、相关链接:(一)桂林山水简介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二)赞美桂林山水的诗二首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昊天结伴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