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术散打的历史发展回顾与展望

武术散打的历史发展回顾与展望

武术散打的历史发展回顾与展望散打二班国际教育学院赵维嘉散打前身为散手,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中华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并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的。

它起源于先辈的生产劳动和生产斗争,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并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先辈的不断改良,才有了现代的散打。

现代散打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实战性强,是力量,速度,技巧相结合的综合项目。

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现代的散打通过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中国各拳种门派的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进行规整并最终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

经过整合,最后确立的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

拳法以冲、掼、抄、鞭为内容,腿法以蹬、鞭、踹、摆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主要是戴手套无法获得把位)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来使用“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

同时,防守技术也被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

散打从比赛形式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

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评点数得分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

散打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与套路,学习者在通过对拳法,腿法以及摔法的学习以及反复训练,熟练掌握之后,在比赛或者实际需要时自由发挥出来,以达到致胜自救的需要。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

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

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

妇女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妇女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妇女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

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至于强身健体,凡是参加散打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散打运动员的强健体魄是从散打训练中得到的。

现代散打的主要技法有拳法,腿法和摔法,正所谓“远踢、近打、贴身摔”,散打以技术全面,灵活多变见长。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其中还演变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腿法主要技法有:侧踹腿,正蹬腿,边腿,现在比赛中常用的就有踹腿和边腿,而比较高难度的大幅度腿法如:后摆腿,劈腿,后踢,后踹,剪腿等腿法只有少数高手在实战中能运用自如。

摔法是现代散打的重要标志,其技法之繁多,但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投和绊,前者主要依靠力量去强行破坏对方重心,使对方失衡,后主则主要依靠巧力来实行,但技术难度较前者大。

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益,拳谚道:“练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

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

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

多年来为什么腿法深受广大习武者的偏爱呢?因为腿法有四大特点。

第一,腿居身体之下,每天担负着支撑身体的重大任务,再加对腿法作了专项训练,两腿十分有力量,同时大腿有人体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当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

日本武术界曾以科学方法测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边腿即横扫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达500公斤。

第二,腿法进攻距离远,因为腿比臂长,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

第三,腿法进攻隐蔽性好,腿在人体之下,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故有进攻隐蔽性好之特点。

第四,腿法进攻变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扫、摆、丁等20多种,有各种连环腿、拳腿组合,低配高、虚配实、左配右等连连出击,势势相承,变化莫测。

中国体育事业的导师和领袖毛泽东是个体育行家,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过《体育之研究》这样的论文,阐述了贯穿他一生的体育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主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毛泽东为中国第一个体育刊物题写了刊名《新体育》,他亲自决定让共和国元帅贺龙分管体育,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欣然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加上他自己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还压在头上多年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蔚然成风,产生了一大批世界体育冠军,毛泽东体育文化结出了另世界瞩目的灿烂果实,就是在体育运动大众化,体育事业平民化的过程中,有他一生最忠诚的同志周恩来总理的精心组织统筹兼顾,中国人民不仅扔掉了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而武术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强身健体的传统项目,作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种拳法,腿法,各个流派又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一面,而散打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可见毛主席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其具有预见性的体育思想对散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事业发展中散打的发展是缓慢的,许多的散打先辈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使散打更加实用,比赛更加正规专业,规则更加完善,所以我个人结合散打历史发展的现实,认为散打发展最艰难的阶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末散打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一九七九年,随着一股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中国中央政府体委按照现代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并在上述三个试点各设置了至少一个体积在八十厘米高,八米见方的擂台,以方便参加项目的运动员在上面进行比赛及训练。

当时的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技法,但不允许使用擒拿肘膝也不许攻击喉、眼、裆、后脑等人体要害部位;而运动员则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

标志着散打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一九七九年五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

同年,又再进行了几次比赛。

散打的试点训练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散打事业的发展前景乐观一九八二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自此,散打运动按照“积极、稳妥、”的精神,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打]表演赛”不断试验,逐步发展。

散打比赛变得规范,有据可循一九八九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

对散打的发展起到加速推动的作用。

一九九三年,散打比赛正式被列入第7届全运会比赛项目。

逐渐扩大了散打的知名度一九九八年,散打比赛被列入第13届亚运会正式比赛。

对于散打的宣传与知名度的提高作用突出。

二零零零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湖南卫视对赛事作了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

众多散打高手登台竞技,当年的散打王是来自解放军体院的“劈腿王”柳海龙。

二零零一年三月二十七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帷幕;比赛的直播工作在二零零零年湖南卫视现场直播的基础上,采取国内各地方与国外电视台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

从二零零一年二月十五日开始,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一百八十多家媒体对赛事的筹备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二零零一年散打王争霸赛的广泛关注。

通过二零零零年一年来的比赛,散打王争霸赛已经在体育界、武术界;尤其是散打专业队中得到了普遍认同,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参加散打王争霸赛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零零一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报名工作已于二月十日截止,报名队由二零零零年的二十五支增加到四十多支,报名人数由一百一十七名增加到二百多名,其中很多是国内、国际比赛的冠军。

由于报名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比赛采用单循环淘汰赛制。

二零零一年的散打王争霸赛以北京为主赛区,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轮回比赛的形式进行比赛;这场赛事给越来越多的人带去新的惊喜。

二零零一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整体灯光、音响、舞台包装、武舞表演比二零零零年更精彩,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这是竞技体育、时尚文化和影视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二零零一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竞赛组织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请外国选手正式组队参加常规比赛。

这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国际化理念将由设想变成为现实。

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将分为资格晋级赛、八强赛、半决赛、决赛(各级别冠军赛)、总决赛(王者争霸赛)、超级散打王争霸赛等六个阶段进行比赛。

当年的散打王是来自北体大的“白眉大侠”“鞭腿王”苑玉宝。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成立中国国家散打队,而建立一支专门的国家队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近几年,全国大专院校的体育课也开设了散打项目供学生选择,这对于散打的普及与推广的效果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诸如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学府。

相信通过各代散打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未来,散打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