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航空服务技能教学标准

8航空服务技能教学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专业
技能教学标准(试行)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教学标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整体规划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三年学习期间的技能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基本条件,规范教学实施过程,指导技能教学评价,确保技能教学质量。

二、适用专业
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专业(专业代码:082300),同时适用于民航运输专业(专业代码:082100)。

三、技能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的技术思维和能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持续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

基于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对相关航空服务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教学定位于空中乘务服务、空港地面服务、民航安全检查等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必备基础技能的培养,通过形象塑造、形体训练、民航礼仪服务、民航英语口语运用、体能训练、民航客舱服务、空港地面服务及民航安全检查等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胜任本专业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同时满足专业发展需要,为其跨入行业直接就业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深造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为:
1.能熟知航空服务行业规范和岗位标准,会关注航空服务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技术服务变革新动向。

2.会塑造职业形象,能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提供规范的礼仪服务,做到表情礼仪、手势礼仪、社交礼仪符合规范。

3.会灵活运用岗位服务用语,能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技巧进行对客服务;能熟练运用民航服务英语与乘客进行民航客舱服务、空港地面服务及民航安全检查服务的对话交流。

4.能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民航客舱广播;能在客舱中进行安全演示;能规范进行客舱餐饮服务;具备客舱安全救护基本技能;能正确处置民航客舱突发情况。

5.能熟练办理乘机手续;能进行空港地面问询服务、特殊旅客服务、候机楼服务等;能识别和处置各种真伪乘机证件,能对旅客、物品进行仪器和手工检查;具有灵活的现场应急处置技能。

6.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具备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担当,具备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技能学习的通用性、专业性、发展性,将技能教学内容划分为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

(一)技能教学要求
(二)岗位实践
五、实施条件
1.师资条件
(1)根据技能教学需要,通过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方式,建有涵盖航空服务各岗位、各有所长、能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教学团队。

兼职教师应占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30%。

(2)专任技能教学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民航服务工作体验;会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开展技能教学;具有较强的技能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能将民航乘务员、空港地勤服务员等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技能教学项目;能依据技能教学要求编写教学案例和实训教材、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等。

(3)兼职技能教学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民航企业工作经验,是民航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将行业发展中的新技艺、新知识、新要求转化为技能教学素材,热心于航空服务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协同专任教师开发教学资源。

2.设备与场地
(1)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建设符合专业需求的实训场地,配足配齐本技能教学所必须的化妆台、航空模拟舱、值机柜台、手持安检仪器等实训设备,能满足技能教学标准所需的实训要求。

依据仿真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配备航空CBT教学系统、模拟离港值机系统软件等仿真教学软件,建设集教学与评价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平台。

(2)技能实训环境要便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校内建有符合专业技能教学需要的形体训练、语言训练、形象塑造、客舱服务、安全救护、空港地面服务等实训场所,引进相应的教学软件,以形成集多岗位、多技能、多项目技能教学为一体的技能教学场地;校外建设具有先进设施设备、能满足实习实训要求且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3)引入民航行业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工作元素、企业文化元素和工匠精神元素”三位一体技能教学文化氛围;实训场景要与岗位服务场景相接近,专业文化氛围浓厚,各功能室要结合不同实训内容有行业企业精神、服务操作规程、文明服务标准、设备功能介绍、突发情况处置等专业环境布置,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协同效应。

六、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教学安排
按照统分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技能课程进程安排,对技能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考虑,编制贯通衔接、技能递进的由技能教学点转化而成的教学项目,嵌入到相关课程中实施。

本标准中通用技能的技能内容和要求应得到全部落实,专项技能教学应根据学校开设专业方向选择性完成,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在前5学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岗位实践教学原则上在第5~6学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

职业学校在制定本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依据本标准制定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计划和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设计书。

技能教学计划包括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时、教学安排、实施条件等,单个技能教学项目设计书包括教学项目名称、学习任务、教学要求、任务工作页、技能考核评分表及记录表等。

技能教学内容、学期、学时安排可参照样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2)教学实施
合理编制技能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实际,对接空中乘务服务、空港地面服务等各岗位操作标准,开发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单一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提高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不同教学项目的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将民航礼仪服务教学项目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等手段为基础实施教学过程,在完成任务中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岗位技能培养中注重创设真实的技能学习情境,采用高仿真情景模拟与实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评价总结等学习方法有效达成技能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技能学习成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先易后难,由单项技能至综合技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成递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在学法指导上,
通过小组合作、比学赶帮和优秀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共同提高技能水平,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技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在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引进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仿真实训软件,开发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空中乘务、地勤服务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借助高仿真的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模拟机场、民航客舱服务等工作真实场景,构建虚拟操作环境,实现学生技能训练的虚拟仿真,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2.评价建议
(1)常规教学评价
建立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元的技能教学评价体系,积极发挥包括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等多元化评价主体的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涵盖学习目标规划、操作规划、技术水准、工作态度、行为习惯、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依据企业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科学制定单个技能教学项目评价表,客观地记录学生日常技能训练情况,并做好总结分析和及时反馈。

单个技能教学项目评价表可参照样表2至表4(以形象塑造、民航礼仪服务等为例)。

表2 形象塑造项目考核表
表3 民航礼仪服务项目考核表
表4 体能训练项目考核表
顶岗实习应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对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工作规范、安全生产、师徒交流、班组活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环节进行评价。

(2)结业评价
开展技能教学结业评价考核,考核内容涵盖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通过学业水平技能考试、单个技能教学项目、综合技能项目、岗位实践报告等方式,编制结业评价量表,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确定合理的评价主体,形成全过程、多角度具有鉴定意义的综合评价结果。

(3)学业水平技能考试
依据本标准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专业技能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以航空服务专业通用技能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形象塑造能力、民航礼仪服务能力、民航英语运用能力、安全救护能力、民航客舱服务能力、空港地勤服务能力,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