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视线超高值不等于观众厅坡度升高值我国部颁标准《剧场设计规》(JGJ57—2000)中,对视线超高值C作了明确规定:C 值应取0.12M。
这里C值是如何定义的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值是每一排观众的眼睛与舞台主表演区地面的连线与后一排观众的眼睛与舞台主表演区地面(视点)的连线在垂直高度上的升高值。
根据人体工程学,人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为12厘米,因此标准把这一值作为视线超高值。
这里特别容易混淆的是,C值是否就是每一排的坡度升高值呢?
我们从C值来源:①公式法,②相似三角形法,③作图法,可以知道,两者有关联,但绝不是一回事。
我们以最直观的作图法来说明。
图中,我们以某一剧场视点低于人眼坐高(人坐着时,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1米的情况作了分析。
可见在保证C 值为0.12米的情况下,坡度升高值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接近于指数曲线关系的值。
说明白一点:前面几排的坡度升高值上升较小,越到后面几排,坡度升高值增加的越快,不管何种情况下,都不是一个常数,更不可以是0.12米的均匀提升量。
但笔者作过多个县级多功能剧场及乡镇文化中心剧场的验收,发现多数剧场都忽视了这一点。
有的随意象征性的做了台阶,有的干脆把每一排的台阶都提升0.12米,也有的提升0.2米,不管有没有横向中通道、排距多少都提升一个相同的量。
实际上都存在观众视线遮挡的问题。
其实判断方法很简单,就是看每排座位地面高度的提升量(坡度升高值)是否一致,凡一致的就是C值不符合设计规范的,除非每一排都提升0.4—0.6米,这是不可能的。
问题的症结就是负责剧院工艺设计的人员,没有理解C值的含义,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忽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又不虚心请教相关专家。
要知道,剧院设计得是否成功,观众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视听环境是唯一标准。
那些只重视装修效果,忽视观众视听体验的设计理念,对国家标准不懂装懂、缺乏理解的态度,实在是不严肃,不负责任的。
(本篇作品版权属于艾维音响网.要转载请注明“来源:艾维音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