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第二册第五单元课。

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一)关于大纲:《语教学大纲》对言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言,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中常见的言实词、言虚词和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大纲在语教学目的阐述中还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热爱中华优秀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与言教学密切相关的。

(二)关于考纲:根据《大纲》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言实词在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言虚词虚词在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筛选并提取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作品,约占课总数的40%,高一言按时代编排,高一下第五单元为宋代散,宋代散继承唐古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从语言字上看,宋朝散较上册的言更为浅显。

言教学,新教材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的琐屑分析。

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可明显看出。

我个人认为言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四)关于学情: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言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言实词、虚词,学生的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我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本课的教学目的、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二、说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①诵读课;②准确理解常见言词语在中的含义;③归纳并掌握“道”“盖”“”三个多义词的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的用法;④体会并借鉴本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所阐发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①诵读②积累(三)教学难点:①准确判断词言词语在中的含义;②虚词用法:三、说学法、教法:(一)学法:1、诵读法。

这是学习言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本的感悟理解。

言语声音形态与情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说,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

因此诵读法成功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得他滋味”(朱熹语),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

否则,仅得其声音,得其字形,充其量也只是“认读”。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读出“情味”。

因此,范读多读显得非常重要。

2、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言,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唐彪曾说:“凡书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

不然,遇古奥之句,不免上字下读,而下字上读,……”我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第一节课,学生主要勾画出疑难处及哲理句。

3、猜读法。

哥德曼认为,阅读过程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过程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的猜测游戏。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中的含义。

这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学习《游》,我精选七个重要词语为例让学生猜,点拨指导运用七种方法。

4、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

“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设计两套练习,一是课堂巩固练习,重在巩固课的重要词语;二是课外迁移练习,选用98高考题,进一步巩固准确把握言词语意义的方法。

(二)教法:1、点拨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筋。

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

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言能力。

2、归纳法。

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如《游褒禅山记》一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

兹举一例如下:→独体汉字叫“”→字→装饰→掩饰(过饰非)→彩色交错为“”→华丽,有采→辞→,献→化教育四、说教学程序:(一)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的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通过猜读训练思维;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强化。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游褒禅山记》一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积累;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及解题(2分钟)毛泽东诗导入:“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自读注解①补充王安石相关内容2、整体把握:(19分钟)(1)范读(5分钟)难读字点拨:褒、华、谬、咎、父(2)自由朗读(5分钟)诵读点拨:(略)(3)齐读(5分钟)(4)全思路:(4分钟)设计问题点拨思路悔游:不得极夫游之乐↓悟理:要有志1、作者主要游了哪些地方?要深思慎取结果如何?2、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请学生圈点、勾画 ,老师板书如左。

)3、理解重点词语:(12分钟)(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语法推断(舍,房子,但在句中作谓语,故用为动词,可解为“做房子定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形训推断(阝,古作“阜”无石之山,故从“阝”之字,大都与山、高下有关,阳即指“山南”。

)(3)有碑仆道成语推断(今有成语“前仆后继”,“仆”意为“倒下”,据此结合语境,不难判断此处“仆”即为“倒下”之义)(4)独其为犹可识联今推断(联合现代联合关系词汇,如字、等,据同义联合原理,可知“”有“字”“”等义,此处便不难断为“字”。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语境推断(穷,穷尽,据中语境“游”,不难理解此处“穷”可解为“走到尽头”。

) (6)则其至又加少矣迁移推断(加,此处解为“增加”显然不通,若联系曾经学过的“民不加少”,知此处“加”为“更”之义,便可马上推断“加”的意义:副词,更。

亦可用语法和联今法,此处“加”作状语,联系现代汉语有“更加”一词,亦可推断出正确意义。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对位推断(此句后有“险以远,则至者少”一句,由此可知“夷”与“险”义相对,结合语境,大致可猜出“平坦”之义,联系常用语“夷为平地”亦可推断。

)强调:以上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推断将更为准确。

4、自由朗读全(5分钟)5、课内巩固练习(7分钟)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②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④入之愈深,甚进愈难,则其见愈奇。

()⑤不出,火且尽。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提示:①联今推断②语法推断③语境推断④语法推断⑤迁移推断⑥迁移推断⑦成语推断7、课外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言,在括号内解释加点词。

李若水字清卿,氵名州曲周人。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

”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

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

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口巽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

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口巽血:含血喷出。

附:高考原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得全首领以没③扈从以行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保持高位。

、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

以下4—5题的句子在中的正确意思是()4、①其罪当与童贯等②帝殊有难色(3分)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B、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5、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