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别了武器原文

永别了武器原文

11、悼念乔治.桑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

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

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

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

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

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

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啊,自由的女神!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

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

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男子我们男子的才华。

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

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

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

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

她象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象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象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

在她身上不乏诗才。

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

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

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

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

仇恨和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现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

谁带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象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

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

一个象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

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

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

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

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

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

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

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

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悼念乔治•桑》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即乔治•桑和雨果两位作家的情况。

2、朗读课文,体会悼词的写作特色。

3、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4、揣摩有关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挖掘文章的深层内蕴,和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方法】:自读、识记、引导、感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介绍作家作品:悼念乔治•桑雨果(1)掌握乔治•桑(1840~1876):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法国七月革命后,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

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

1876年6月7日逝世。

乔治•桑的作品描写细腻,文笔清新流畅,风格委婉柔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了解作者雨果(l802~1885):雨果,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民主作家。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要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诗集《颂诗集》,剧本《爱尔那尼》。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二、初读课文,理顺结构。

1、播放课文录音(教师范读亦可),提出听读要求:标段序;标生字词;标精彩之处;标疑难之处。

2、自读课文,巩固听读效果。

3、检查自读成效(1)生字词的认读屹立(yì)爱慕(mù)钦佩(qīn)肃穆(sù)禀性(bǐng)载(zai)誉苍穹(qióng)(2)词语的解释钦佩:敬重佩服。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比拟的。

禀性:人的本性。

争光载誉:争得荣誉,带来光荣。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抹煞:一笔勾销,完全不记。

遗赠:赠与。

(3)结构划分•1、指名回答•2、明确:第一部分(1—7段)乔治•桑虽然去世了,但是由于她思想的伟大,虽死犹生。

第二部分(8—16段)高度评价了她的思想,号召人们继承它并继续前进。

第三部分(17段)用三个感叹号总结全文,向逝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精读课文,揣摩语言1、小组交流并展示交流成果 2、点拨疑难之处(1)作者为什么说“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因为:乔治•桑是这个时代的典范,天使的温柔,男人的才华,伟大的灵魂,杰出的作品}(2)第13段“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中“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指什么?{在乔治•桑这样的伟人的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一定会振奋精神,顽强拼搏,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3)第13段中“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这两种“事物”分别指的是什么?{前者指生命,后者指思想}(4)第14段中“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是指什么?{是指个体生命的死亡。

}四、再读课文,探究细节。

1、文章一开始就悲痛而又虔诚地说:“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纵观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要为之哭泣,向之致敬?{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不必说;比一个人的成就更伟大的是她不为人知的一面:美好的品德、伟大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 2、第9、10、11段和第14段都写了乔治桑的贡献和价值,是否重复罗索?{不重复,9、10、11段是写乔治•桑对现在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14段是写她逝世后对文明和思想的影响。

} 3、分析一下第12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对当前的贡献和评价过渡到对后世影响的赞扬} 4、文中多处用到类比,这些类比有什么作用?{作者把乔治•桑同当时的男性相比,突出她的才华,她的追求,她的伟大地位;文章还把乔治•桑同一些名人巴贝斯、巴尔扎克、拉马丁等相比,突出了她精神的伟大。

文章倒数第二段又用了另一组类比,说明乔治•桑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后人将从她那里获得很多的精神的馈赠。

} 2 五、小结: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为悼念著名作家乔治•桑而写的一篇悼词。

感情充沛,气势磅礴,笔触轻灵,文辞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表达了作者对不朽者的无比的崇敬及由衷的赞美。

六、作业: 1、用一副对联概括乔治•桑的地位和精神。

2、仔细研读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学习过程标题品韵:本文是一则消息,题目揭示了中心事件——告别沈从文,即沈从文遗体告别仪式;同时也是告别“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即终结极“左”思潮,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

作者剪影王佳斌,中新社记者。

中新社(全称是中国新闻社)是以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国家通讯社。

作品背景1988年5月10日,著名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

沈从文是一位文坛巨匠,也是史学家、书法家。

这是王佳斌在参加完沈从文遗体告别仪式后写的一篇悼念文章。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悼词德性面容安祥邂逅B.坚韧脆弱兼容并包离奇不经C.惊扰敬献滴水穿石焕然一新D.排斥殿堂言简意赅风光旖旎【解析】A.安详。

2.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他自十二、三岁离家,当过兵,当过水手,干过书记员和税收员。

B.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在花圈上写着: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

C.文革中他被派去打扫女厕时,他说:对我老头真信任嘛!D.先生对水的写照,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品格,帮助我们理解先生后半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史学成就?【解析】A.去掉顿号;C.文革要加引号;D.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产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突破难点,形成了自我积累的________,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②江西和湖北两省去年以超过20亿美元的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引进外资十强,________了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强劲势头。

③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________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冈烈士陵园等地外,还希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义。

A.机制昭示拜谒 B.体制揭示参观C.机制揭示参观 D.体制昭示拜谒【解析】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此处“上海交大校办企业”用“机制”恰当。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机构。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拜谒:瞻仰(陵墓、碑碣)。

参观:实地观察。

“拜谒”更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如何对文科的学生进行现代科学的教育,至今没有找到具体可行的途径,这件事我始终耿耿于怀,或者说是我的另一个梦。

B.尽管巴尔扎克和莫泊桑在小说艺术领域的成就登峰造极,但因为他们的作品缺乏思想启蒙和精神贡献,也没有资格成为法国民族的伟人。

C.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