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2学期
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航运管理实务》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航运管理实务的基础知识、航运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航运业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航运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理念和经营策略、NSM规则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合格保持以及航运企业信息管理等方面内容。
教学中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航运管理实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结合学生就业趋向培养学生解决有关航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航海技术基础》、《国际航运市场学》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专项技能学习领域的学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以打破“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传统学科型课程目标和知识传授方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以“业务类别”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利用工学结合、科研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基于行业专家对该专业所涵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分析及专业调研,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
根据航运管理不同分工,教学内容安排上从基础着手,逐渐过渡到航运生产管理、航运业务管理、航运企业安全管理、航运企业经营管理和航运企业信息管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
本课程建设为80学时,学分为5学分。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熟悉航运管理实务的港、船、货、线、企业与市场等六方面基础知识,掌握航运管理实务的相关理论,能够承担航运企业中航运市场分析、航运管理指标体系的应用、航次估算、航速优化、班轮航线论证、国际航运单证处理、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航运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工作任务。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正确分析航运市场的供需变化;能正确判断运输船舶的正确积载,准确计算出船舶最大载货量,正确使用国际载重线规则;会对国际航线进行归类,熟悉各港口的规定及组织作业方式,并了解航线各港的社会、经济、政治等信息;能正确利用航运指标体系,统计分析航运企业生产、财务、安全、设备等情况,并提出解决措施建议;能对不定期船的航次进行准确估算,会合理选择航次,能对不定期进行航速优化;会对新辟班轮航线进行论证,会计算航线配船数,制定船期表;会正确缮制和签发海运提单,能对集装箱运输组织进行操作,能正确计算运费;能正确选择不定期船的租船合同范本,熟悉合同条款;会建设航运企业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能进行良好的运行;能利用航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管理。
3.素质目标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
引入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性知识,强调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
教材应图文并茂,表达精炼、准确、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航运管理实务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航运管理实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本课程理论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技能训练以项目为导向来实施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对重点内容讲清楚、讲仔细,促进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把航运管理实务的理论与方法如何应用到实务中。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典型案例、创设情境,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用理论的知识来解释,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使讲授、提问、讨论、解答、分析、点评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领会理论知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5)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科学研究,参与企业锻炼,参与产学结合。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改革传统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关注评价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践体会,实施综合性评价成绩。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本课程内容较广泛,具有较大的前瞻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授课时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安排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有条件可安排学生到航运企业进行见习实习。
编写: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