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寻找题图的最大共性。

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个图片主题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2.【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提取题干有效信息。

依据表格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由此可知C正确;A,B,D与此无关。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3.【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科学”。

因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判断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新文化运动4.【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题干给出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由此判断B正确;A,C,D与题干材料关系不大。

【考点】北伐战争5.【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联合红军抗日”。

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由此判断B正确;A,C,D与此无关。

【考点】西安事变6.【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依据题干“1946年1月到6月”,从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由此判断A正确;B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7.【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依据题干信息“1953年……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从而分析: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由此判断D正确;A 发生于1949年,B发生于1951年,时间不符;C发生于1953年但与“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不符。

【考点】土地改革8.【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有效信息“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他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在1953年到1957年编制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此判断C正确;A与题意不符;B和D都发生于1956年。

【考点】“一五”计划9.【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正确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因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判断A正确;B,D分别发生于1953年和1955年,与题干事件关联不大;C发生于1979年,与题干事件无关。

【考点】中日建交10.【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解读题干材料。

题干材料“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说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说明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作用,不能反映“863计划”已完成、科技强军已实现、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由此判断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我国的科技成就11.【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理解人文主义思想。

分析题干材料“1463—1494”“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可知,这种观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的思想,属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由此判断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12.【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正确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

因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等。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由此判断C 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3.【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由此判断A正确;B、C,D与题意和史实均不符。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14.【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明确题干材料出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表达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

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由此判断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15.【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正确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落后,这严重影响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日本出于发展近现代工业的需要,1872年建成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这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由此判断C正确;A,B,D 与题意不符。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16.【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将题图情境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因为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图片反映的是电话发明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女士通过电话与别人进行交流,被人称为电话女士,由此判断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合。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17.【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认真分析材料。

“美国的效率”在这里指的是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的拖拉机,体现了美国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由此判断A正确;B,C,D与此无关。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8.【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依据题干信息“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判断出“这场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A是经济危机的结果,B,D与题干无关。

【考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9.【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扎实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史实。

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由此判断D正确;A,B与经济发展无关;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其影响仅限于亚太地区。

【考点】经济全球化2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查理•卓别林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是享誉世界的喜剧演员。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

这一银幕形象最早出现在《摩登时代》中。

故选B。

【考点】现代音乐和电影第Ⅱ卷二、非选择题21.【答案】(1)图一: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图二:系统编修的历史书,载体是书、纸体例为纪传体;图三:民间口头创作,体裁为诗歌。

(2)图一:甲骨文是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的开始;图二和图三:都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解析】(1)图一中的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

图二中的《史记》是系统编修的历史书,载体是书、纸,体例为纪传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图三《荷马史诗》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体裁为诗歌。

(2)甲骨文中有记载的日食的相关内容,这说明甲骨文是可信的,甲骨文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的开端。

《史记》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说明他的文学价值也很高,而《荷马史诗》本身就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这说明这两者都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考点】古代记事载体,古代文字甲骨文22.【答案】:(1)给分要点:列出三个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

表(2)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解析】(1)在审题时要抓住“绘制……表格……分类总结”,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表格的形式来对李鸿章、孙中山、张謇的主要活动进行分类,要符合表格的形式,要从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

(2)在审题时要抓住“通过以上总结”,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考点】近代化的探索运动23.【答案】(1)材料一: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落后到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发了巨大变化(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

材料二:居民的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2)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人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3)郑州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为市内交通提供了便利;郑州CBD商务区已成为郑州市崭新的城市名片。

【解析】(1)由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