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二诊”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B.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
C.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D.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的配合
2 . 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B.追求资产阶级民主
C.发展近代教育D.救亡图存
3 . 被困在火场时,下列求救方法错误的是()
A.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
B.白天可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
C.躲在卫生间敲击自来水管
D.用水将衣物浇湿覆盖在身上等待救援
4 .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该广告词中提到爱迪生的贡献是
A.改良蒸汽机B.研制成功耐用电灯泡C.改进内燃机D.制造汽车
5 .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侵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①俄国②英国③美国④日本⑤法国
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
C.战争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战争是由德奥首先挑起的
7 . 毛泽东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
A.解放战争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 列宁不仅是具有革命家的非凡胆识,也具有改革家的创新精神,他不仅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
这里的“创新精神”指的是()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B.领导十月革命
C.实行新经济政策D.确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9 . 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
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
D.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10 . 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贝尔发明的电话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11 .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那么,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依据是
A.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B.西方的上帝造人
C.考古学者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D.考古学者对历史古籍的研究
12 . 某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照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吏事件吗?
A.发动反蒋起义
B.北伐推翻清政府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辛亥革命
二、综合题
13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下图),以资表彰鼓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80 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等,从而带动了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90年代初,伴随着“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中国开展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将改革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
90年代末,围绕加入WTO利弊问题的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当时中央果断加快入世谈判,中国成功入世,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头十年里实现快速增长。
材料三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
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
该意见确立了“城乡居民
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3)分析材料三,从起因和目标两方面,概括出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美两国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14 .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示学制度)如下图。
(1)上图所示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史料读制度)
材料一: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2)材料一中的“行省”制度最早实行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从材料二中官制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铎,再借以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材料三反映了为了加强皇权清朝统治者推行了什么措施?有何危害?(5)清朝又采取了哪一措施进一步强化君主集权制,使皇权达到顶峰?(学史悟感想)
(6)通过以上学习你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综合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