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於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缪相如於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而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译文:
(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译文:
(3)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译文:
(4)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译文:
2.“赵得其情则弗予”中的“其情”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3.王世贞对“相如完璧归赵”的称道质疑,其疑点何在?他这样认为的理由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最根本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断句翻译
1、给下面这段文字断句并翻译。
廉将军与赵王诀数语真有古大臣风所谓社稷为重者也世人俱称相如抗秦之功更无人赏识及此可为千古鸣邑
译文:
2、为这段文字断句并翻译。
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勇气各得其所矣
译文: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1)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赵国),人们都称赞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
(2)蔺相如之所以能够保全了和氏璧,这是上天有意成全的缘故啊!
(3)这时(秦国)说求取和氏璧,(这是)实情,不是想要借此试探赵国。
2、答案: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3、答案:“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秦王设九宾,斋戒而待相如上璧,相如欺秦王,这就使秦王有了理,有借口攻赵索璧,这样就“挑其怒”,对强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实不可取。
4、答案: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5、答案: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二、
1、廉将军与赵王诀数语,真有古大臣风,所谓社稷为重者也。
世人俱称相如抗秦之功,
更无人赏识及此,可为千古鸣邑!
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将军与赵王诀别的那几句话,真的有古代大臣的风骨,这就是所谓的一切以国家为重啊。
世上的人都称颂蔺相如抗击秦王的功劳,却没有人赏识到廉颇的这一点,真是千古的奇冤啊!
2、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
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勇气各得其所矣。
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蔺相如在朝廷上辱骂强大的秦国的国君,但却让自己的车子避开廉颇;廉颇凭勇气在诸侯中出名,但却赤裸着身子向蔺相如谢罪。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私利放在第二位,舍弃以前的矛盾,都是刚烈的大丈夫,(他们的)勇气都得到了(应该去的)去处。
附译文
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得归还(赵国),人们都称赞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是好的。
秦国用十五座城作为条件,想要欺骗赵国来夺得赵国的和氏璧。
(秦国)那时说是要和氏璧,这是实情,不是为了试探赵国。
赵国得到了秦国的人情但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没有得到秦国的人情却将和氏璧交给他们;赵国得到了秦国的人情但不害怕他们就不将和氏璧交给秦人,赵国得到了秦国的人情又害怕他们就将和氏璧交给秦人。
按理只有这两种情况,怎么会有又害怕秦人却又挑起了他们的怒气的。
至于(如果)秦国要和氏璧,而赵国不给秦国,那么双方都没有什么过错。
(如果)赵国将和氏璧交给了秦国,但秦国不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这是秦国的不对。
(如果)秦国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而赵国不将和氏璧交给了秦国,这是赵国的不对。
(如果)想要使偏邪在秦国一方,那就应该放弃和氏璧;害怕放弃和氏璧,那就应该不同意秦国的请求。
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图来商量,又设立了九宾的礼节还要沐浴焚香来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
(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蔺相如可以这样说:“我本来就知道秦王不会交出城池。
那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宝物;但那十五座城池却是秦国的珍宝。
现在秦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一定会抱怨秦王丢弃他们象丢弃小草一样。
秦王你不交出城池从而欺骗赵国得到了和氏璧。
但是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
我希望就死在你们国家,来表明秦王的失信。
”象这样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
只不过现在蔺相如叫门客带着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
那时秦国还想和
赵国交好。
假使秦王生了气而在市集将蔺相如杀掉,派武安君白起带领十万大军来攻打邯郸。
获胜一次就能将蔺相如一家灭族。
再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的。
于是我认为:“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为上天在帮他忙。
”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