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程巧梦路桥081 20082201019摘要:建筑业企业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安全事故比较突出。
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
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安全管理特点,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
关键字: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改革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tatus andresponse measuresChengQiaomengRoad and Bridge 081 20082201019Abstract: Becaus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 the security incidents is more outstanding. The level of security management have a decisive affected on the security incident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lear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feature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iscussed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deas which adapted to ou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reform1 概述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建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设程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建设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健全法规、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为、推进改革。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除了一些表层的致因外,其深层次的原因还与我国现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有关。
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问题直接涉及到施工企业的利益和发展,涉及到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利益。
显然,解决建设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路和办法,而是要探究适应市场经挤体制的思路和办法。
这需要总结、分析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本领域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该体制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
2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所限,目前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2.1 建筑安全责任有必要重新合理划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第16条的规定,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完全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建设单位(业主)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
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按《建筑法》的第四章规定,从法律上对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不承担监督管理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针对从事生产经营单位(建筑行业主要指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安全责任,但基本没有涉及建筑生产中的重要主体——业主和监理单位。
因此,在我国,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而对施工过程的人员、机械等安全问题则认为是施工企业内部的事,很少参与管理。
事实上,安全事故与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要求、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项目技术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而是与项目前期策划及施工准备的缺陷、施工过程的抢进度赶工期、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很大关系。
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议由业主和监理单位承担部分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使得安全施工活动时刻处在监管之下。
这样,不仅弥补了政府安检部门力量不足,检查不细的缺陷,而且调动了各方重视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实际上,让业主承担施工过程的部分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符合国际惯例。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在第五节“责任”第1条就明确规定,“每个雇主都必须为每一个雇员提供被认为不会对雇员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生理伤害的危险工作和工作场所”,由于业主要承担相当大的安全责任风险,因而业主直接参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司空见惯。
在德国,业主十分重视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德国联邦劳动局1998年10月颁布《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措施以符合《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开工前要聘请称职的建筑师和协调员,和承包商一道参与筹划建设项目的安全措施。
如果在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建筑师和协调员要代表业主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建设局、劳动局或行业协会的处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由法院裁定。
2.2 市场经济杠杆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国外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安全状况仅依靠外部法律制度强压的被动做法,其效果有限,要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借助市场经济杠杆的巨大调节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建筑业主体真正自发追求良好安全业绩的动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逐步适应了市场变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未能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
建筑市场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建筑企业仍不重视安全业绩,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加上险种单一,保费高昂,理赔困难,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在国外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十分发达。
各保险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
法律明文规定了建筑企业必须参加的强制保险险种,但建筑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保险公司投保,保险费率依据项目风险大小、损失额度而定,其中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是保险公司制定保险费率的重要参考因素。
一方面建筑企业为取得从业资格者必须参加社会投保,同时为获取低额保费努力维护和提高自身的安全形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在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为节省赔付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不仅多了一道保险保障,而且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因此,在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2.3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
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三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
2.4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2.5 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指标、安全检查执法力度需要改进和加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和权威的企业业绩和信誉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筑安全方面也是如此。
例如,美国专门负责建筑安全纪录、管理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就设立了一系列企业安全量化评估指标,包括经验调整系数(Experience Modiflcation Rale),伤害事故率(Recordable Incident Rate),损失时间事故率(Lost Time lncident Rate),劳工索赔率(Workers Compensation Claims Frequency)等。
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完整地反映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企业间安全状况的可比量化依据,同时供政府部门、业主、保险公司考察企业安全状况使用。
因此,被广泛誉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指示器。
此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安全状况的检查、记录等执法环节,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
包括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和公告制度,篡改安全纪录的处罚制度,检察官员检查前的保密制度,安全责任事故的重罚制度等等。
有力地保障了建筑业安全业绩的规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例如,在美国,政府安全检查官员事先泄漏检查消息的,按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的规定,将对检察官处以l 000美元的罚款或者6个月的监禁;在德国,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若被法院判定为责任事故,企业可能要承担上百万马克的赔偿损失。
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主要由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
建设部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出台实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对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和政府安全执法检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只能静态地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
往往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年份(或月份),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一旦风声过去,安全事故极易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