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1)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1)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选择题答案写在最后)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分封诸侯国 D.任人唯亲3.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形成了层层分封的制度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5.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 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
9.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得设立基层组织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11.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12.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
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13.“汉承秦制”也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1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5.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

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而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

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16 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

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分割宰相权力 C.削弱地方权力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8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9.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偱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近于时代,近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亲不曾中,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置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定。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官不得参,即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存孝悌廉公之行。

”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刚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弊端主要是什么?(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选择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