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选修必考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选修3-2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18届高二年级理科班
课程目标:
1、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知道什么情景用什么怎么用,做到准确熟练,如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二者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4、增强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章节具体要求
电磁感应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
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经历研究感应电流的实
验过程,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知道电磁感
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电磁感
应在发电机、话筒、录音机等电器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例如,知道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与磁通量的大
小无关,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无关。

会应用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和计算。


如,能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导体切
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计算感
应电动势。

4、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
因。

了解自感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了
解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

知道自感在生活和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
知道涡流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涡流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

例如,知道真空冶炼
炉就是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了解电动
机、变压器的铁芯中是如何减小涡流的。

交变电流1、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什么是正弦交变电
流。

能分析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能用
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能画出正弦
交变电流的图像。

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频
率、峰值的物理意义。

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
的概念,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
而且电容量越大、交流电频率越高,电容器
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弱。

通过实验,认识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且电感量
越大、交流电频率越高,电感器对交流电的
阻碍作用越强。

知道电容器“通交流、隔直
流”,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的特点。

3、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了
解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知道变压器在
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能举例说
明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电器或设备中变压
器的作用。

4、了解从变电站到住宅需要逐级变压的输电
过程,认识变压器的作用。

知道远距离输电
中应用高压输电的道理,了解输电过程中降
低输电损耗的探索。

传感器1、知道传感器的作用。

例如,知道声控传感器
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控传感器是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等等。

知道非电学量
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2、通过实验,了解几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
理。

例如,温控传感器、声控传感器、光控
传感器、力控传感器等。

3、能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运用传感器的一
些事例,了解传感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
便。

例如,楼道内光声控延时开关、电饭煲、
磁卡、自动售货机等中的传感器给人们生活
带来了方便。

调查、收集传感器应用的资料,
了解传感器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安排
章节内容课时4.1 划时代的发现 1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
4.3 楞次定律 3
4.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习题课 2
4.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
4.6 互感与自感 1
4.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1
习题课 4
5.1 交变电流 1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习题课 2
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
5.4 变压器 1
5.5 电能的输送 2
6.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4
习题课 2
6.2 传感器的应用 2
6.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2
课程实施:
1、教学策略
(1)、利用班班通、导学案来开展教学,利用精选习题、培优补差来促进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体悟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养成好的思维习惯、解题习惯。

(3)、重视实验教学,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实验去探究物理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方式:
(1)、主动学。

怎么主动学,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后练习,不等老师布置作业就有目的的巩固练习,避免课前不知所讲、课中晕晕乎乎、课后又没有及时消化巩固的被动学习。

(2)、结合教辅资料来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学。

提倡小组学习,问资料问老师问同学乃至问网络不丢人,不会又不学才丢人,争取当天任务当天解决,力求做到不掉队。

(3)、在学习过程中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注意提升科学品质。

解决问题时要有意识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上、思考与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上。

课程评价
一、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课堂表现(严重违纪每次扣0.5分)
2、考试成绩(以期中、期末两次的平均分核算)
3、练习检测(作业未完成每次扣0.5分)
4、研究性学习
5、修习课时(请假扣0.5分,旷课扣1分)
二、评价标准(100分)
1、课堂表现(10分)
2、考试成绩(60分)
3、练习检测(10分)
4、研究性学习(10分)
5、修习课时(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