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教育期末论文班级:06级生科A班学号:*********姓名:苏*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06级生科A班苏狄(064120202)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放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性”这个敏感话题,也悄然走进了大学校园。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拥有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其一生的身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长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性教育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使他们的性心理成熟期明显推迟,两者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性知识和性健康缺乏全面、客观而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其性观念和性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冲动性。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伦理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克服因好奇心和神秘感而造成的种种失误与差错,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性知识、性教育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一) 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的性心理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18—23岁之间,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
性生理的成熟与健全的性心理尚未确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常常使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去评价社会和同学,以及自身的种种性现象和性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主动调节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 性的生物性需求和社会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大学生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在青春期就出现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此时表现得更加强烈,这是身体发育中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
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学校纪律的约束,使得大学生无法以社会认可的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的满足。
性的生物性需求与性的社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与性成熟相关的性爱行为,往往只能表现得比较曲折或者压抑,这一矛盾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冲突的重要原因。
(三) 性的社会性、道德性要求与性的压抑性、放荡性之间存在矛盾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迫切,而大学生健全的性心理结构尚未确立,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再加上性的社会性要求的约束,这些都使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处于多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之中,并出现分化。
不少大学生无法处理好这些矛盾,从而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了偏差。
近些年来,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侵蚀,使部分大学生性意识受到错误强化而沉湎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四) 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大学生的性心理因不同性别而有差异,一般来说,男女青年对异性的追求的情感特点有所不同。
男青年对爱情往往表现得外露、热烈,显得英姿勃勃,但有时过于粗犷。
女青年对异性的爱慕情感往往表现得含蓄、娇媚,而略显得羞涩、被动。
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是男生较主动,女生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
此外,男生的性冲动易被视觉刺激唤起,而女生则易在视觉、触觉刺激下引起兴奋。
二、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恋爱动机大学生谈恋爱在高校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绝大多数对大学生谈恋爱基本持认可的态度,只有极少数人持否定态度。
关于恋爱动机,一部分人认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部分认为是“为将来的婚姻积累经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有人爱可以证明自己的魅力”。
关于恋爱的利弊问题,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利多于弊”,健康的爱情可以激发恋爱双方专心投入学习,丰富感情生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恋爱“弊多于利”,如果恋爱双方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伤害双方的感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恋爱“利弊相当”,不能一概而论。
2、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关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大多数人把对方的性格、才能、人品和兴趣爱好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男生选择女朋友一般要求“温柔善良”、“贤惠能干”、“容貌漂亮”。
女生选择男朋友一般要求“对爱情专一”、“有气质,有才华”、“为人正直,诚恳忠诚”、“优秀出色,有发展前途”;也有女生选择男朋友要“英俊潇洒”、“口才好,交际能力强”;还有极少数女生选择男朋友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他对我好,其他都不重要”。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的主流还是健康的。
3、大学生的爱情观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爱情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人的一生需要爱情。
但是在关于婚姻的问题上,一些大学生又认为“, 恋爱是高尚的,婚姻是世俗的”,爱情不一定以婚姻为归宿,现在谈恋爱,将来不一定会走进婚姻的殿堂。
4、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大多数都能持一种容忍的态度,认为婚前性行为谈不上什么不道德,“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只要两厢情愿就可以”的观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热恋中的感情失控,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有人认为,婚前性行为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人类爱情的必然结果”;还有小部分学生则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道德的谴责”“, 应受行政的处分”,或“应受法律的制裁”。
5、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看法大学生未婚同居的现象在西方国家较为普遍存在,近年来在我国亦不少见。
在对待未婚同居的问题上,大多数学生持不赞同的态度,认为未婚同居“不符合我国的传统道德”,“是一种不稳定的两性结合”“使妇女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使社会的性关系造成混乱”。
也有少数认为,未婚同居“可以使男女双方充分了解,有利于找到满意的终身伴侣”。
6. 大学生对贞操观和性解放的看法在贞操观的问题上,一般大学生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认为贞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大学生认为,保不保持贞操是无所谓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贞操是封建传统的观念,应该打破。
在对待性解放的问题上,一部分大学生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大多数大学生对性解放采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不赞成性解放,但对他人的性自由倾向则认为是个人的私事,自己不必干涉,只要自己不去做就行了。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性观念上较为开放,而在心态上却比较保守,他们在贞操观和性解放的问题上呈现一种矛盾的发展趋势。
三、大学生存在的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 性生理基本成熟, 性意识增强。
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 生活经验欠缺, 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 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 甚至不正确的行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成熟带来的心理问题( 1) 性认知偏差。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18~23 岁之间, 在这一阶段, 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
但不能很好地适应和主动调节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 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
( 2) 对生理形象担忧。
青春期的大学生都带有一种儿童期的憧憬, 都有一些关于自己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的理想, 这使得他们对自己身体上的每一种变化都特别关心。
担忧自己的身体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性别。
这种忧虑的存在使得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特别关注男女第二性征的差异, 并针对自身的特点与性别标准进行比较。
( 3) 性冲动的矛盾。
性冲动是伴随着性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
大学生处于性机能成熟的高峰期, 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身性冲动的存在。
然而,面对这种性的自然冲动, 不少大学生却难以接受。
2、性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 主要源于这两点:一是在青春期早期性器官发育迅速成熟, 而必要的性心理教育却没有跟上, 这给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构成了障碍;二是在大学时期学生性生理的发育已经平缓, 而随时伴随的性心理教育却迟迟没有得到满足, 同时各种性行为的冲动却频繁得到刺激和诱发。
所以, 在这两个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不平衡的过程中, 大学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性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性观念适中。
即具备一定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在性认知和性意识上既不保守封闭又不主张完全的性自由和性放纵,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性道德观和价值观。
第二,具备较健全的心理素质。
这是培养健康的性心理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对奉献给对方的爱不计回报,没有无理要求,只是真诚的给予。
二是对自己总是充满自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悦纳自我。
三是对他人通常给予信任、尤其是对自己所爱的人,更多的是信任而不是猜疑。
四是理解和尊重对方,特别是当对方的兴趣或意愿与自己不相符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去帮助自己心爱的人、以增进感情上的沟通与共鸣。
五是能够宽容对方,尤其是当对方确实做错了事的时候,能够用真诚的情感给对方以心灵上的关心与抚慰。
六是能够做到既专注于异性的爱又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求,不轻易被他人所左右。
尤其是在恋爱受挫之时,能够不缠绵于往日的旧情,而是坚强地抵制情感打击并重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投身于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去,寻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感觉。
第三,能够自我克服不健康的性心态及性行为。
例如,恋爱问题中的单相思、草率恋爱、感官满足和功利满足、不文明的恋爱方式以及同学之间的嫉妒、猜疑或恋人之间的互相控制,这一切都会严重地影响正常学习和同学友谊。
第四,注重塑造完整统一的人格。
表现为不自作多情,对待恋爱理智并慎重,能够适应控制自己冲动的情感,恋爱过程中言谈举止文雅、大方、平等相待、不粗俗,并适宜地保持心理距离,勇于拒绝不如意的异性追求等。
第五,注重培养自己爱的能力与责任。
即接受爱的能力和给予爱的能力。
同时还包括以恰当的方式拒绝爱的能力以及发展爱的能力。
因为每个人的恋爱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对方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
第六,能够认真接受性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主动矫正性态度,积极预防性变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爱情价值观。
五、对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 应对大学生的性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性观念也往往不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性观念特别是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先导作用。
由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已成熟, 对新事物较为敏感,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同时,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观念也传入我国, 使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一方面, 他们崇尚科学, 尊重人性,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 他们出于对封建的性道德和性观念的反感,也表现出对性行为的不负责任和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此, 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在反对封建主义贞操观的同时, 指出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流弊, 以充分的理由向他们说明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试婚、同性恋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 教育他们自重、自强、自尊、自爱,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