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装技术课程标准-汽车车身修复专业

涂装技术课程标准-汽车车身修复专业

涂装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涂装技术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涂装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涂装表面前处理、原子灰施工、面漆前处理、涂装表面后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汽车涂装基础和喷漆技术之间的衔接课程,是汽车涂装基础的后期课程,也是喷漆技术的前期课程,为后续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原则,根据汽车车身修复涂装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汽车涂装技术工作领域的相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完成涂装技术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展开,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选取相关理论知识,确定专业技能与要求,并融入人社部的汽车维修工(车身整形修复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和教育部“1+X”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汽车车身漆面养护与涂装喷漆技术—模块)初级的相关要求。

课程结构以汽车维修涂装技术为主线,主要有涂装表面前处理、原子灰施工、面漆前处理、涂装表面后处理4个学习任务。

以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44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涂装表面前处理,原子灰施工,面漆前处理,涂装表面后处理的专业技能。

完成本课程相关学习任务后,达到人社部汽车维修工(车身涂装修复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和教育部“1+X”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标准(汽车车身漆面养护与涂装喷漆技术-模块)初级的相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
逐渐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严格遵守汽车涂装车间安全与环境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与环境习惯;注重涂装操作的流程细节,自觉遵守涂装操作的规程;积极的合作意识和专业沟通能力;有较长时间坚持在汽车涂装岗位的耐心与毅力,有不怕累不怕苦不怕脏的职业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
●能进行安全防护
●能按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指导书进行正确的操作
●能按照工艺规范完成汽车修补用底漆施工任务
●能按照工艺规范完成原子灰施工任务
●能按照工艺规范完成中涂底漆打磨任务
●能按照工艺规范完成车辆遮蔽任务
●能按照工艺规范完成车辆抛光任务
●能处理常见涂层缺陷
●能熟练使用常用涂装设备、涂装工具
●能具有常用设备日常维护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模块教学、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2)教材应不拘泥于教材章节体例,以专项能力培养为单元,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培养过程实现知行合一。

将本专业职业模块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以行业关键技术操作岗位要求为核心,确定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车身涂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内容上注重汽车涂装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要求,与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衔接,并较多反映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

5.2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有机结合,通过“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使学生能按照步骤标准工艺流程独立进行底材处理、原子灰施工、中涂底漆施工、抛光等工作任务。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涂装技术的操作技能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

(5)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涂装技术课程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5.3 学习评价建议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将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知识评价采取课堂测评过程性评价和课程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技能评价包括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其中职业素养采用过程性评价,技能操作采用鉴定考核终结性评价。

5.4 资源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和促进职业
技能形成的功能,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