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传播复习题

农业传播复习题

复习题(2015.12)1、什么是传播与沟通?什么是农业传播与沟通?传播多指信息的发布;沟通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是综合传达、交换和交流等意思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它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和信息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无论传播还是沟通,都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传播:指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传播更多的是指信息的单项流动过程)农业传播:指农业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所开展的信息传递和活动的过程。

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二是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政策的宣传。

(综合起来即为创新扩散或推广)沟通: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设定的目标,利用相互认同的符号系统(语言、文字、图象、记号及体态语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沟通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农业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从事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工作人员与农民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2、什么是参与式推广,其进行的过程是怎样的?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在推广中,农民不是作为推广的对象,而是作为推广人员参与到推广活动中,对推广活动有发言权、分析权和决策权。

通过这种参与,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达到预先计划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影响自己将来的机会和社会权力。

许多农业问题,如小流域治理、持续农业发展系统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实现等,都需要通过目标群体的参与才能实现。

实施过程:(1)对农户进行访问(2)询问(3)进行排序3、组织沟通与小群体沟通的概念。

怎么做到有效的小群体沟通?组织沟通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小群体沟通:一般指二至七人组合在一起,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和发挥大家的潜力而非正规地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上是一种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间及组织与其他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小群体沟通策略:(1)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利用小群体内的已有资源。

(2)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

(3)座位的安排形式服从于目标要求,尽量使每个成员相互看到,增强沟通效果。

(4)引导大家讨论主题,讨论时对事不对人。

(5)如果可能的话,可安排一些有乐趣的活动,如自由讨论、游戏等。

(6)最后,要利用小组沟通技术来集中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努力把大家的谈话引导到共识的目标和结论上来,从而强化个人的接受程度,影响以后的实践行为。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指组织内利用一定的沟通手段对组织内矛盾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方式。

不断交流:领导者管理不是等到出现问题才想起沟通,而应时刻注意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如定期与员工进行交谈等。

问题研讨:在组织运行中,对组织的工作目标、计划及发展思路上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对这些分歧,应引起重视。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召开研讨会,利用集思广益的办法达到彼此的共识。

鼓励进取:通过沟通方式将组织的理念变成每个成员的努力方向和自觉的奋斗目标。

4、传播与沟通过程的5W模式是什么意思?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即:(1)由谁传播(Who);(2)说什么(Says what);(3)经过何种渠道(In 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To whom);(5)有何效果(With what effects)对谁(受传者)5、什么是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包括哪几种方式?主导支配性传播策略是指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的传播理论模式或指导思想以及这些模式和思想对人的传播行为或发展工作者的发展工作的影响。

方式:(一)传播效果策略:指认为传播效果是由传者决定的一种理论模式或指导思想。

重点考虑传播的效果。

包括了大众传媒效果和说服效果。

(二)创新扩散策略:创新扩散是技术推广的最早的表现形式,创新扩散的要素包括创新、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四个方面。

指的是将所给定的新的概念或者实践不断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内传播的过程。

(三)群体影响策略:群体影响策略是指人们利用群体特征达到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策略。

6、论述传播沟通在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1)获取信息,发出信息信息的获得和发出是沟通的重要作用之一。

(2)分析需求,提供咨询咨询是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讨论协商,计划决策沟通是农村发展工作者与农民相互交流,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工具。

农业推广工作者利用沟通的工具与工作对象进行讨论协商,无论是大众传播媒体还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讨论有利于最终的计划和决策的形成。

(4)监测评价,修正错误沟通的另一个作用是监测评价,修正错误。

一方面指公开的舆论监督。

另一方面,对农村中创新传播的做法与发展策略的选择进行监督。

(5)创造气氛,轻松娱乐7、农村发展工作者的两种角色是什么?手段都是沟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传者的角色。

(1)变革代表农村发展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发展中起着传者的角色。

简单地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是要带来变化,引起变革。

(2)把关人在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把关人是信息的过滤者。

8、列举传播学的产生有五位奠基人,并简述他们各自的贡献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拉斯韦尔是分析宣传效果的创始人,他告诉人们怎样用分析的方法研究政治传播问题。

1927年出版论著《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术》;1948年,他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提出传播有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授文化,提出了“五个W”传播与沟通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奥):奥地利数学家,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研究。

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一个广播研究中心;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他将社会心理学引入传播学。

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美):美国籍实验心理学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耶鲁大学讲授心理学。

“耶鲁计划”的理论是“刺激—反应论”,强调实验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德,美籍):美国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

他是心理学上“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场论”的创立者。

他把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社会科学,首先把心理学引入传播研究。

新闻学家宣伟伯(美):美国新闻学家,著名的传播学者。

他与以上4个奠基人不同。

以上4位学者仅仅在自己学科领域,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

宣韦伯是把传播学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第一个把传播作为专门学科来研究,并在传播学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

宣伟伯被称为传播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9、传播过程的5要素是什么?包括了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之。

农业和农村工作者,农民(工作对象),信息(工作内容),渠道(工作方式、方法),相互理解(工作目标)。

此过程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传者、受者、信息、渠道、相互理解)。

也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单向传播、双向沟通和对话。

与这三个层面相联系的分别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或工作方式。

10、什么是认知的选择性?请举例说明认知选择性带给你的启示。

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表现为对某些信息易于吸收,对另一些信息予以排斥,认知的这种特性即是认知选择性。

选择性的表现:1、选择性注意;2、选择性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作出的不同解释和结论);3、选择性记忆认知结构和选择性的启示:1、知识是通过信息传递的,人们通过沟通相互传递的是信息,而不是整体知识。

2、学习起源于兴趣。

3、每个人都存在着向别人学习的必要性。

11、传播与沟通中的关系表现为哪三种形式?对传播与沟通效果的影响怎样?(1)仰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崇拜尊敬。

(2)俯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蔑视和鄙视。

(3)平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平等相待。

沟通关系受人们地位差别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称为位差损耗效应。

相关研究表明:从上到下的信息只有20%~30 %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被上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可以达到90 %以上。

12、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1)自恃过高有些人自认为自己聪明,别人不如自己,表现得十分自负,这种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目中无人。

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则不分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自己摆在大众之上,不懂得尊重别人,说话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状态。

这类型人通常喜欢与别人争论,时时、事事总要压倒别人才肯罢休,有的人喜欢寻求这种刺激,出现这种“强他欲”,认为这样才能感到心理上的满足。

此类型的人,心理不健康,情绪波动大,同事关系极差,容易走向极端。

案例:有一个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一家单位工作。

该生性格十分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和同事交往,而且心高气傲,十分自负。

这样一来,同事对这个人十分反感,处处冷眼相待。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性格日益怪僻,终因一件小事与同事吵了起来,而其他同事都站在他的对方一边,并扬言上书领导要把他辞退。

他怒火在胸,怀恨在心,发疯似地操起桌面的一把水果刀向对方捅去……,结果,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5年。

这场悲剧就是人际关系长期恶化的结果。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2)孤僻自卑有种人孤芳自赏,认为别人世俗浅薄。

还有的小时候受到家长和老师严厉管束,常被训斥的状态长期留在记忆之中,感到自己不如人,不愿意和他人交往,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人为地为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阻碍自己在同事之间敞开心扉,不能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3)猜测多疑这类型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看谁都像“偷斧头的人”,每遇到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容易往坏处想。

比如,自己没有评上先进,没有得到提拔,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迁怒于人,怀疑某某人给领导打“小报告”了,怀疑领导对自己有“成见”,给自己穿小鞋了等。

这种人掉在自己设置的“心理陷附’之中,不能自拔。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4)羞涩腼腆这类型的人往往属于内向型性格,生性内向、沉静,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