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与电复律ppt课件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可正常或延长,但固定不变; 2、P波周期性不能下传心室,常见房室比值为2:1,3:2等; 3、凡连续2个以上P波发生阻滞不能下传时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1、P波与QRS波无关; • 2、P-P间期<R-R间期,心室率<60次/分; • 3、QRS波可正常或宽大畸形。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 技能目标:掌握心电监护技术、非同步电复律技术
心律失常的识别
正常心脏的激动传导顺序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房室0-100次/分 • 节律:规则 • P波:在1、2、Avf导联中直立
窦性心动过速
• 24小时动态分析的专用监护系统
• 呼吸监测:采用阻抗法原理。胸部安置的心电监测导联电 极在监测心电图的同时获得呼吸活动曲线及呼吸频率。
• 体温监测:电测温度计监测皮肤或中心温度,在复苏中及 危重病人处理时有助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
• 无创血压监测:采用袖带充气式血压监测或脉波测压法 (用一脉搏指套传感器,实现无创连续测压,对病人休息、 睡眠无干扰)。
心肌缺血的心电表现
• 最常见的变化 是缺血型ST段 压低和T波低平 或倒置
心电监护技术
心电监护定义
• 心电监护应用综合监护导联,在荧光屏上连续的显示出心电图波形, 必要时能应用冻结、记录、储存及自动报警功能,以此及时了解并完 整反映心脏的电活动状态和心脏的应激状态。心电监护是监测循环功 能的重要方法。
现象时心律可不规则。
室性早搏心电图诊断
•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 • QRS时间≥0.12秒,其前无相关的异位P波; •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 代尝间期多为完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
• 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 • QRS时间≥0.12秒; • R-R间期通常是规则的或有轻微不等,频率为
• 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设计,传感 器为指夹式或耳贴式,在血氧饱和度70%~100%范围内测 量准确度高,误差在±2%以内。
多功能监护仪的操作
操作步骤
• 安放电极前先做病人皮肤准备 • 安放电极前先安上弹簧夹或按钮 • 安装心电监护电极和选择监测导联 • 确认电源接通,开动和连接监测参数 • 选择各种监测参数 • 建立各种预监测条件和质量控制 • 开启报警功能和选择报警参数
心电监护的项目
• 心电是最基本的监护参数,几乎所有的监护仪都有心电监 护。
• 心电监护最基本的项目有心率显示、心率上下限报警、心 电波形的实时显示。
• 心电监护仪通常还有以下被选功能:心律不齐检测、S-T 段分析、回忆波形显示、趋势图分析、电极脱落报警、电 源故障处理、数据储存和传送等。可以有多个通道同时记 录多个导联。
心室颤动心电图
• 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形态不一、大小 不同,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 频率为200~500次/分。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的每次激动都能下传到心室,但传导时间延 长。心电图表现P-R间期延长0.20秒。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脱落; (2)心室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 (3)R-R间期逐渐缩短,然后突然延长, 最长 R-R间期小于前面最短R-R间期2倍。
• 频率:大于100--120次/分 • 节律:规则 • P波:在1、2、Avf导联中直立
房性心律失常
• 房性早搏心电图诊断标准: • P波提前出现; •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 P-R间期>0.12秒; • QRS波形态与窦性相似; • 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心房颤动心电图诊断
• P波消失,代之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心房纤颤波(f); • f波频率350~600次/分; • 心室律多快而不规则,QRS波形态正常。如心室率<60
多功能床边监护仪
• 心电信号输入: • ★有线——信号输入通过导联线直接将与皮肤接触电极
的心电信号引入监护仪内。 • 优点:干扰较小,较可靠 • 缺点:病人需卧床,活动受限制 • ★无线——将与病人皮肤接触的电极的心电信号通过
导联线引入一小型携带式无线电心电信号发射装置盒, 再通过无线电波将心电信号传到心电监护仪或中心监护 站的接受器,通过解码、放大,还原为心电波。 • 优点:接受信号范围宽,不受病房条件限制。 • 缺点:易受外界干扰。
次/分,常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房颤伴频发室早,常提示详地黄中毒。房颤伴心室内差异
传导,可为洋地黄量不足。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 P波消失,以大小,形态相同的锯齿波(F)代替,无等 电位线。
• F波频率250-350次/分; • QRS波形态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可有相应改变; • 心室律一般规则(呈2:1、3:1房室传导)房室传导呈文氏
监护仪工作原理
• 心电监护本质上是动态阅读长时间记录的常规体表心电图。 为操作简便,通常采用简化的心电图导联来代替体表心电 图导联系统。
• 将四个肢体导联分别移动到胸前壁四个角落,同时,采用 粘贴式纽扣电极片代替标准的银-氯化物电极夹,这样既 可保证良好的监测质量,又不影响病人床上活动和各种诊 疗措施的实施。
140~200次/分; • 一般无P波,如有P也与QRS波无关,若出现心室
夺获或室性夺获融合波,可进一步支持室性心动过 速诊断
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心电图诊断
• 心室朴动和心室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为猝死的 最常见原因,有时心室朴动和心室纤颤同时存在,称 不纯性心室朴动。
•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点: • 出现匀齐,有规则的连续宽大的朴动波; • QRS波与T波无法辨认; • 频率为200~250次/分。
心电监护种类
Holter心电监护仪:也称动态心电图仪 遥控式心电监护仪 多功能床边监护仪
心电监护适应症
• 各种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病 • 其他脏器疾病导致急性循环衰竭者,如严重创伤、感染、大量失
血、电解质紊乱引起急性脏器衰竭 • 心脏或其他脏器大手术后的病人
心电监护的目的
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其先兆 了解心肌供血情况 心律及心肌供血改善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