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仓储员第一章物流体统概述物流:1.1935年美国,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到消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中国1979年引用。
2.从广义上来讲,物流是指实物的物理流通过程。
3.从狭义上来讲,物流仅是指商品销售的物流活动,是指商品被生产出来以后,经过销售进入最终消费的物流活动,即生产企业发货——销售企业——最终消费的物流活动。
二、理解物流要领应注意的基本要点:1.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
2.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的流动。
3.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
4.物流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位置的移动以及形状性质的变动。
5.物流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普遍性。
6.按活动范围分为企业内部物流和社会物流。
三.物流四种效应:形态效应、空间效应、时间效应、占有效应。
四.物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发展2、有利于交换功能的发挥3、降低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五.物流系统内在特征的表现:1、在目的上,以速度、安全、可靠、低成本为原则,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2、在原则上,表现为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数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适当的价格、适合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
3、二律背反,对于同一资源的两个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损。
(如减少库存,必须增加运输次数;简化包装,怎包装强度降低,保管效率下降,而且破损率增多等。
)六、推动物流发展和物流地位改变的环境要素体现的方面: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2、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
3、无库存经营的倾向。
4、物流信息技术的革新。
5、新物流需求的产生。
七、物流系统“5s”:是指服务性、快捷性、有效利用空间、规模适当化、库存控制的统称。
第二章图书物流概述一、图书物流:是指图书商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包括图书发行企业从购进图书的出厂成品收获或系统内调拨收货开始,经过储存、保管、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直到图书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前的全部物流过程。
二、图书商品运动的内容:1.图书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状态变化过程,称为商流;2.图书商品以实物形态的运动过程,称为物流。
三、图书物流的作用:一是储存图书,二是转移图书四、图书物流的特性:政治性、社会性、科学性、系统性、服务性五、图书物流应坚持的原则:安全、准确、迅速、经济六、图书物流系统的目标:1、服务目标:以读者为中心,树立“读者第一”观念2、快速、及时目标:速度不仅是读者的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3、节约目标: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4、规模优化目标:以规模作为图书物流系统的目标来追求“规模效益”5、库存调节目标:图书库存调节性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七、图书物流服务管理应坚持的原则:1、转变服务概念2、制定多物流服务组合3、开发差异化物流服务4、注重物理服务的发展性5、重视物理服务与社会系统的吻合6、建设与完善物流中心7、构筑信息系统第三章图书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一、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图书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二、简述包装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保护功能2、加工操作性能3、外观装饰性能4、方便使用性能5、节省费用性能6、易处理性能三、包装的分类:1.商业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目的的包装。
2.运输包装:是指以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四、包装的保护作用:1.防止商品破损变形。
2.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
3.防止腐朽霉变、鼠咬虫食。
4.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防止丢失散失盗失等作用五、简述图书出厂包装要求:1.精装书用80克以上牛皮纸、平装用70克以上牛皮纸包装。
如用其他包装纸,纸质须坚韧不脆,不破裂。
2.捆扎两端须加垫箱板纸,规格与图书开本相同,捆紧扎牢,图书两端的四边捆绳处,须加垫箱板纸“小耳朵”。
3.成套图书一个定价的要配套包装,分册定价的单独包装。
4.精装塑套、平装压膜、封面油墨浓度较高的,每本之间要夹垫一张同样开张的白纸。
5.包装纸搭口要在包的两边书口处,包紧粘牢。
6.一种图书的包、捆内数量一致,一种书用纸有薄有厚时,以厚本为准。
7.图书捆扎长度:16开本为200-240毫米,32开本为400-430毫米,64开本为200-220毫米。
其他开本可参照办理。
8.图书出厂包装高度:8开、16开、24开本,每包100-120毫米,大、中、小32开本,每包200-220毫,40开、48开本,每包100-120毫米(双摞包装)36开、64开,每包200-220毫米(双摞包装)。
特殊开本临时商定。
在规定尺寸内尽量凑整数,为此,82开本可略高,但不能超出230毫米。
9.包捆内每叠交叉数逢5、逢10调头为宜。
六、常用的包装材料:纸质、木质、塑料、金属、玻璃、复合包装材料。
七、包装的合理化:1.防止包装不足:包装强度不足、包装材料水平不足选择包装材料不当、包装成本过低不能保证有效的包装。
2.防止包装过剩:包装物设计强度过高材料选择不当、包装技术过高层次过多体积过大、包装成本过高3.从物流总体角度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最优的包装。
八、简述纸质包装材料的优缺点:1.纸质包装的优点有:成型性和折叠性优良,便于加工并能高速连续生产;易于印刷,便于介绍和美化商品;价格较低,比较经济可行;本身重量轻,能降低运输费用;质地细腻、均匀、耐摩擦、耐冲击、容易粘合,不受温度影响,无毒、无味、易于加工,适用于不同包装的需要;废弃物容易处理,可回收复用和可再生,不造成公害,节约资源。
2.其缺点是:受潮后强度下降以及气密性、防潮性、透明性差等。
简述塑料包装材料的优缺点:1.塑料用于包装的主要优点有: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属于轻质材料,有一定的强度、弹性、耐折叠、耐摩擦、抗震动、防潮、气体阻漏等性能;其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化学试剂、耐油脂、防锈蚀、无毒等;属于节能材料,加工成型简单,可以多样化;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印刷和装饰性良好,能很好地传达和美化商品信息。
2.其缺点是强度较低,耐热性较差,易老化,有些有异味,易产生静电,废弃物不易处理。
九、装卸搬运的特点:附属性、伴生性、支持、保障性、衔接性。
装卸的作业方法:1.单间装卸2.集装作业:又分为托盘装卸和集装箱装卸。
十、无效装卸及反映:1.无效装卸是消耗于有用货物必要装卸劳动之外的多余装卸劳动2.反映在两方面:过多的装卸次数和过大的包装装卸。
十一、运输: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
本书中专指“物”的载运及输送。
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
十二、运输方式及地位:汽车、铁道、船运。
地位: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应”。
4.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十三、汽车运输方式:长距离干线运输、近中距离“门到门”运输、配送运输、集配运输、联运。
十四、铁路运输方式:整车运输、合装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二三站分卸、集装箱运输。
十五、不合理运输及表现:1.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2.不合理运输的形式:返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十六、合理运输的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十七、简述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尽量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第四章图书储存及库存控制系统一、仓库的基本职及具体业务:仓库的基本职能就是收进图书、保管图书和发出图书。
它的具体业务包括:验收入库,制单分发,包装发运,储存管理,存书调剂,图书处理,帐卡管理,盘存核资等。
二、储存图书的意义:1.图书的生产集中在京、沪两地出版中心和省会城市,而读者却遍及全国城乡,存在空间上的差距,从产地运往销地需要一个过程,各地书店必须有一定的储备,才能解决集中生产和分散消费的矛盾,及时满足读者需要。
2.图书的出版和需要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必须依赖图书储存进行调节,才能维持图书的正常流通。
各级各类学校课本、教材,需要量很大,需要时间又很集中,必须在开学前满足供应。
还有些常年销售的各类图书,又不能常年出版等等,为了保障供给社会的需要,都要提前印制,矢量储备,才能保证供应时间。
3.图书品种多,出版周期长。
一般商品品种单一,是连续性生产。
图书商品品种繁多,全国每年出版新书和重印图书十余万种,而出版和印刷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为使供应不致中断,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储备。
4.销货店通常是整批购进,零星销售,定时购进,随时销售。
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适当储备。
同时,有些图书进销之间不能恰好平衡,必然有一定数量的储存。
三、简述图书仓储的作用:1.调整出版和发行之间在时间上的差异;2.检验印装质量,保护储存图书安全;3.配合购销部门改善经营管理;4.仓储部门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仓容,发挥技术设备效能,扩大图书的存储容量,降低仓储费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四、仓储工作的基本要求:收进多,分发快;保管好,账目清;制度严,服务好;保安全,费用省。
五、简述零售书店存书分析及作用:存书分析就是检查书店库存图书是否合理。
一般分为三种形态:出版社对本版书的库存;批发企业对其总批发或包销品种的库存;零售书店的库存。
1.是为存书总量乃至具体到每一个品种的最佳量。
总体存量过大,会加大仓库负担,增加商品损耗及无效劳动,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具体品种,尤其是畅销、常销品种的存数过小,图书在架时间过短,出现多品种脱销,也同样影响销售和利润。
2.是为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存书结构的合理性,即检查各类图书的存书比例与实际销售是否相适应,分析谁升谁降,哪一类合理哪一类不合理,原因是什么。
分析的目的是找出进、销、存、调、退、运各个业务环节存在的失调和弊病,及时解决,促进销售。
六、存书的最佳量分解:一般分为四部分:周转库存、预期库存、滞销品种、待处理存书。
七、存书总量分析法:指以期初平均库存与期末平均库存或者本期平均库存与上年同期平均库存箱比较,求出绝对增、减数,并分析原因;也可用存书与销售量相比较,求平均周转次数;还可用当年收获量与当年销售量相比较,求储备率。
八、图书保本储存期:图书保本储存期,又称保本储存极限期,即商品的保本分析。
就是运用本利分析原理,界定图书储存的最长限期。
九、利用图解法说明存书时间、发行费用、企业利润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27页)十、存书分年核价及其管理规定:1.存书分年核价:是存书的期龄分析,是指库存图书商品按出版(印刷)时间逐年核低其价值的一种存书计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