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1)、填表题2)、明辨是非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他统治时期是唐朝鼎盛时期。

3)、唐太宗重用人才有哪些?。

4)、唐玄宗任用、为相。

5)、唐朝治世局面有哪些?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1、材料研读: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二、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三、汉唐有什么共同之处?隋亡唐兴给我们什么启示?四、知识辨析五、〔课堂小结〕:(2')巧记歌诀唐朝开国是李渊,世民即位号贞观。

隋亡教训记心间,减罚减负重生产。

君臣廉洁又勤政,政治清明国强盛。

唯一女皇武则天,治国政策像“贞观”。

引出盛世做贡献。

励精图治唐玄宗,唐朝鼎盛是开元。

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单选题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由此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李建成D.李元吉2.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认识,来自于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A.春秋诸侯争霸B.隋朝暴政而亡C.魏晋北民南迁D.汉末军阀割据3.热播电视剧《贞观之治》(右图)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下列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虚心纳谏B.勤于政事C.广纳贤才D.开凿大运河4.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国古代主要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炀帝5、“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6、某同学利用下图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宋朝加强专制统治7、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8、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1)图一、图三中的帝王分别是谁?他们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图二中的帝王是谁?她与图一、图三中的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3)他们继承并完善了隋朝创立的哪些制度,举两例说明。

(4)请简单评价三位唐朝皇帝中你佩服的一位。

参考答案:共同探究:一、唐太宗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所以他将君民关系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

二、在治国思想方面: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在治国措施方面: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三、(1)共同之处: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短命而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能;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2)启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兴与亡”的关键是是否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1、A2、B3、D4、B5、C6、C7、B8、(1)图一——唐太宗——贞观之治图三——唐玄宗——开元盛世(2)、为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

(3)、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武则天: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或者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出现贞观之治。

言之有理即可)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七、行政制度的变化:县制(战国时的秦国)——郡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八、四大盛世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清朝)九、少数民族政权1、辽: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临潢府2、西夏:11世纪初--党项族--元昊--兴庆府3、金: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北京)4、蒙古国: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5、元朝: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大都(北京)十、行省制度1、中央:a行政: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b军事:枢密院c监察:御史台2、地方:行省10个,下设:路--府--州---县十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的蔡侯纸)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的转轮排字盘)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3、指南针:汉代(司南)--宋代(罗盘)---北宋末年(海上使用指南针)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唐朝(出现)--宋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朝(火铳)作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十二、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3、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权力统归兵部。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5、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十三、贞观之治的措施:A政治上: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B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C军事上: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十四、开元盛世的改革措施:A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