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近一、二十年,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有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的研究十分薄弱。

然而, 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状况并不容乐观。

由于长期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不少学生习惯把从教科书、报刊、书籍看到, 从电视、电影等大从传媒中听到的东西当作是不变的科学真理、规律、定论和确切无疑的事实, 甚至有少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传说、迷信的东西也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下来。

大学中批判性思维教育存在的这种不足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已经不相适应。

因此, 极有必要在高等学校中加强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

一、批判性思维的性质及结构1.批判性思维的性质在现有的研究中, 对批判性思维的性质有两种代表性的意见。

一种意见把批判性思维看作是一种能力。

比如, 恩尼期(R.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①另一种意见则把它定义为一种思维过程。

如加利福尼亚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性的, 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

②霍尔普恩(D .F .Halpern)持类似观点, 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增加获得期望结果可能性的认知技能和策略的运用”。

③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思维过程与定义为一种能力特点并不矛盾。

实际上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审视。

当人们把批判性思维看作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 批判性思维就是同一种过程。

当人们从个性心理特征角度分析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成为个体能力特点。

批判性思维过程与批判性能力从不同角度反映人们批判性思维的情况。

但无论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思维过程, 还是一种能力特点, 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没有明确地把批判性精神很好地反映出来。

所以, 综合有关观点, 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

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反映个体的批判性精神, 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

2.批判性思维的结构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

关于批判性精神, 一种观点提出它具体包括寻求真理、思想开放、解析性、系统性、有序性、批判性思维的自信性、好询问、认知成熟性、乐观性这样一组内容。

④其它的研究者则认为包括乐于计划、灵活性、坚持性、自我纠正的愿望、寻求一致的愿望。

⑤在批判性智力技能方面,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测验(CCTST)提出批判性思维智力技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性思维技能。

人们在反省性的、推理性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 交替使用这些技能, 对产生知识的证据、背景、理论、方法和衡量知识的标准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是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能力。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判断过程, 元认知的自我调节性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两组智力技能由分析、评价、推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5 个部分组成。

⑥尼德勒(Kneedler)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2 种基本的智力技能: 1.定义和明确问题, 由识别中心论题问题;比较异同点;确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形成适当的疑问4 种智力技能组成;2.判断相关信息, 由区别事实、观点和合理的判断;检查一致性;识别字里行间的假设;识别原型和套话;识别偏见、情感因素、宣传、以及语义倾向性;识别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6 种智力技能组成;3.解决问题与做出结论, 由识别材料的适当性、预测可能的结果2 种技能组成。

⑦霍尔普恩则认为它由言语推理能力、论题分析技能、假设检验技能、概率与统计技能、决策与问题解决技能和元认知监控六方面组成。

⑧仔细分析有关的研究, 人们可以看到, 对批判性精神具体包括的内容, 研究者的分歧要小些。

研究者基本认为批判性精神与心理的情感与态度有关。

在批判性思维智力技能方面, 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否包括自我调节能力在内。

我们认为, 批判性思维的开展, 个体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 对于批判性思维活动持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 善于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分析所遇到的思想、观点、方法等的合理性。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涉及到个体的人格特点。

要发展人的批判性思维, 必须发展人的批判性思维的人格特征。

由于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认知过程的结果, 因此,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光有批判性思维的意向是不够的。

它的形成还必须包括一系列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批判性认知技能的获得。

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与技能中, 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由于批判性思维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 认知到问题的存在,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心理表征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切都势必涉及到计划、监控。

自我调节与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重要的基础。

它们直接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 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同时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精神与批判性思维技能。

三、发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1 世纪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8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年第4 期)要创造, 就要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从普遍认同为定论、真理、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和发现不合理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人们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遇到的一切事物。

它不但要求人们有批判性精神, 还要求人们有进行批判所必备的心理技能。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正是从上述角度理解发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战略意义。

如有的研究者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决定生活质量及美国甚至整个地球的未来。

”⑨美国教育目标小组为大学教育2000 年确定的一个目标是“那些具有能进行批判性思维、有效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大学生的比例有显著性增加”。

⑩西方国家普遍强调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根本的一个考虑就是普遍认为劳动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经济强劲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要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就必须大力发展新一代社会劳动力的批判性思维。

2.有利于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2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

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不只增加了知识产生和传递的速度, 也使知识的良莠不齐、陈词滥调的现象更为严重。

而且, 即便互联网能快速地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提供无数的答案, 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答案的确切含义, 无数的答案只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缺乏足够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就会真正地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般的知识所淹没。

西方国家在大学教育中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正是与信息时代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联。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虽然可以从杜威的思想中找到它的早期影子, 但是仔细分析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兴起是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发展的产物。

90 年代美国总统布什和克林顿都支持美国高等教育的总目标要优先促进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 , 就是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

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其中一点就是要通过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来提高大学生在知识爆炸时代对知识的选择、理解、消化与评价能力, 增强大学生对来自互联网、各种大众传媒等形形色色知识的辨别与区分力, 从而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 增加社会劳动力在新时代的适应性。

3.有利于消除迷信和盲信在现代社会里, 人们接受的大多是间接知识。

即便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知识, 也普遍受到已有的其它间接知识的影响。

日积月累,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盲信。

由于科学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人们的所有问题, 就为迷信留下了生存空间。

加上现代迷信不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与术语进行诠释, 它们比以往的任何迷信都更具迷惑力和煽动力, 也给社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就可以有效地抵御迷信与盲信, 防止因盲信、迷信引发出的社会危机、动荡和不安。

四、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途径分析国外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1)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堂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国外不少学校和众多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中心往往遵循这种道路发展人们的批判思维;(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它是在学校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最常见的方法:(3)通过发展隐性课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种教学途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设置单独的课程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83 ·进行大学生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有助于增加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系统性。

但它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需要得到额外教育资源的支持。

在学生方面, 由于需要新增课程, 则有加大学生负担的可能性。

如果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能真正得到广大教师思想上的重视, 同时教师对批判思维的理论与实践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并且善于找出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的联结点, 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

它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长期开展, 并克服单独设置批判性思维课程方法遇到的主要困难。

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面, 发展相对不够成熟的是隐性的教育方法。

隐性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精神极有帮助。

批判性精神的形成, 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

它的开展,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形成一种有利于批判性精神成长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这些都是隐性批判性思维训练重点讨论的问题。

在学校中如何形成这样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批判思维发展的隐性环境, 值得深入研究。

在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高等学校教师的普遍认同, 并缺少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技巧时, 我国高等学校首先应该选择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随着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开展, 就应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隐性课程。

五、发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1.更为精确的测量与评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虽然批判性思维研究与教学在国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需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项就是要解决如何更加客观和有效地测量与评定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 以斯坦福《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和《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的研制者为代表的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够比较精确地加以测量和评定。

而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提出,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一样是难以精确表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