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EMG)基础附属医院神经科电生理第一部分概况一、概述(一)EMG的概念EMG是研究肌肉静息电位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科学。
狭义EMG:指同心圆针极肌电图,既常规肌电图。
广义EMG:1、神经传导速(NCV: MNCV、SNCV)2、重频电刺激(RNA)3、反射(瞬目反射\皮肤交感反SSR)4、单纤维肌电图(FEMG)5、巨肌电图、6、运动单位计数。
7、扫描肌电图(二)国外动态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优点:无创无痛没有感染的危险。
缺点:是不能记录单个MUAP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研究(2)人体工程(3)康复研究(4)运动医学2、多导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为活检提供依据。
3、疲劳研究(三)EMG在临床上的应用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技术等检测不能取代的临床手段。
(四)EMG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病变二、EMG的检测的临床意义1、常规EMG:反映部分运动单位的大小形态等变化。
鉴别神经源和肌源性损害。
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运动单位的概念:指由一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纤维,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
MU的大小:N和M的比例是不同的Eg : 眼肌1:3 腓肠肌1:1934它与肌肉的活动精细程度有关2、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的测定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功能诊断和鉴别髓鞘或轴索的损害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经功能与EMG结合具有定位诊断价值3、RNS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鉴别诊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病变是诊断肌无力(MG)、副肿瘤综合征(LES)的特异性手段4、FEMG主要了解神经肌肉接头(NMJ)的传导功能可鉴别神经源或肌源性损害了解运动单位(MUAP)内纤维的分布。
记录范围的直径为此300微米。
了解神经再生情况。
5、各种反射瞬目反射:三叉神经——面神经通道皮肤交感反射(SSR)第二部分常规EMGEMG检查原则、适应症和注意事项1、熟悉解剖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2、掌握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3、了解禁忌症: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3000 、乙肝,HIV阳性用一次性针电极。
(注意:EMG检查后24小时CK可升高,6小时为正常值的确1.5倍,48小时恢复正常)常规EMG检查的意义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病变(肥胖儿童)诊断和鉴别诊断(N源性、M源性和MNJ性)补充临床定位.如:肱二头肌、三角肌(C 5、6 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记录与技术1、肌电图仪2、针电极:同心圆针电极和一次性针电极。
3、使用电极注意事项4、针电极用高温高压5、CJD、痴呆、乙肝和其他传染病使用一次性电极。
第二部分正常和异常EMG观测指标一、正常肌电图(一)插入电位:针电极插入时引起的活动起源:针插入时肌肉引起一阵短暂的活动特点: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时间300ms左右。
(二)自发电位:肌肉安静下的电活动机制:非传导的终板除极。
单个Ach量子释放引起,在肌源性和神经源性都可以出现1、f(纤颤电位)2、P(正锐波)3、终板噪音4、终板电位:发放不规则,疼痛,动针后消失。
(三)运动单位电(MUAP)的特点肌肉轻度收缩的电活动,一个前是角细胞支配的一组纤维同步发放电活动的总和。
1、时限:反映一个MUAP所有的肌纤维同步放电的程度,指电位偏离基线至回到基线的时限,针电极的移动对其影响较小,最重要的指标。
2、波幅:由针尖附近少数纤维决定的,受肌纤维大小和密度的影响。
3、相位变化;一般3相或4相4、计数;经过基线的数加1图(MAUP)(四)募集电位(IP)肌肉大力收缩时记录的电活动正常:干扰相,混合相异常:单纯相病理干扰相一、异常MEG所见(一)自发电位1、纤颤( F)电位:见于失神经后2周。
正常人有1处F电位占4%意义:失神经,肌营养不良、肌肉坏死继发的失神经、肌炎等。
1、正锐波( P)意义同F电位2、束颤:指一个MUAP或几个MUAP的肌纤维的自发放电。
3、肌颤搐:是一个或几个MUAP的重复放电。
伴肌蠕动.意义:见于面肌痉挛、多发性硬化(MS)、格林巴利(GBS)及低钙。
肌强直放电肌肉自主收缩或机械刺激后不自主强直收缩特点:1、波幅:发放中逐渐降低。
2、频率:发放中逐渐减慢。
3、声音:轰炸俯冲或摩托车减速时发出的声音(图)意义:萎缩性肌强直,先天性肌强直,先天副性肌强直,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四)、MUAP1神经源性时限(DUR)>20%波幅(AMP)>70%(于正常值比较)多相波比增高2、肌源性损害DUR<20%AMP下降(少量增高) 多相波比五)募集电位1、神经源性损害混合相:MUAP减少,AMP可>4000 微伏单纯相:MUAP明显减少,单个出现的MUAP,AMP>4000微伏2、肌源性损害病理干扰相,低AMP<2000微伏3、其他,癔病及不合作者,IP电位不准确一、EMG检查的临床意义1、神经病:前角、根、丛和周围神经病变。
2、肌炎和肌病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周围神经的解剖和生理(略)(一)异常MNCV1、判断标准:传导速度<正常值地20%—减慢AMP<正常值的低限—AMP降低2、意义:NCV降低或ML延长—髓鞘损害AMP降低——轴索损害(二)F波的测定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在M波后的一个晚成分是运动神经的回反放电引起的1、F波潜伏期组成和特点兴奋逆行至前角细胞的时间,突触传递时间,顺行冲动到达肌纤维的时间1、特点:重复刺激波形、潜伏期变异大2、 F波的测定(略)3、 F波的临床应用:补充常规NCV的不足,评价近端运动神经的功能(神经根、丛、周围神经近端的病变)(三) SNCV的测定和计算1、顺相性2、逆相性SNCV的电位是先正后付,三相波,波小1、异常SCV判断SCV<正常值20%——减慢AMP<正常值低限——AMP降低意义:AMP降低——轴索损害SCV降低或传导时间延长——髓鞘损害1、SCV异常的定位价值根损害——SNAP正常丛损害——SNAP变小多为单侧周围神经损害——SNAP变小多为双侧,对称EMG和NCV的临床意义一、肌萎缩侧索硬化(ALS)1、进行性病程,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EMG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1、EMG 的改变(1)广泛进行和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共存进行性失神经改变:自发电位慢性失神经改变:MUAP时限增宽,AMP升高正常值4 倍以上多相波百分比增加IP时可见运动单位脱失现象(2)异常EMG的分布特点三个节段以上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
胸索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阳性率可大80%,胸段棘旁肌神经源性损害占75%,舌肌神经源性损害占90%(3)神经传导速度测定SCV异常是排除该诊断的指标MCV早期正常,晚期速度下降和AMP降低F波通常正常,晚期可见AMP降低或无反应,部分AMP升高是轴索末端再生所致。
颈神经根病变1、EMG改变; 急性和慢性神经源损害的表现(1)根据损害的神经根呈节段性分布可定位C 5 根性损害时三角肌——腋神经冈上肌——肩胛上神经大圆肌——肩胛下神经等同根不同周围神经支配的肌肉神经源性损害C 6 损害时挠侧腕屈肌——正中神经旋前肌——正中神经肱二头肌——肌皮神经C 7、8 根性损害拇短展——正中神经小指展——挠神经等来自C 7、8 神经根水平,不同周围神经支配的肌肉均为神经源性损害2、NCV改变: 病变较轻时、MN的ML,AMP和SCV、SAMP都可以正常,较重时,MN的ML 可以延长,AMP可以下降。
3、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率下降。
一、腰骶神经根病变1、EMG改变(1)急慢性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2)L4、5S1根性损害股四头肌内侧头——股神经胫前肌——腓总神经腓肠肌——胫神经棘旁肌L4、5S1相对应的阶段均为神经源性损害。
NCV和F波改变同颈神经根性病变一、周围神经病(电生理改变基本相同)(一)、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CMT):轴索丢失和脱髓鞘NCV 运动感觉神经根据分型不同,传导速度和波幅的改变不同。
EMG 远断肌肉神经源性改变(二)格林巴利(GBS)1、NCV是诊断GBS的最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主要为MCV、SCV、F波的异常。
传统的方法多采用测定远端的MCV和SCV。
但GBS的神经损害近端重于远端。
中轻度者远断NCV异常率仅为30—40%,与病程有关补充手段:F波,出现早,缺失、出现率降低或潜伏期延长远端肌肉复合电位:第一周下降50%左右,第二、三周进行性下降,之后逐渐回升(N末梢传导阻止所至)(三)、腕管综和征(CTS)NCV正中神经SCV减慢,伴或不伴有AMP 降低。
ML延长,AMP降低。
轻者只表现SCV减慢(75%)ML延长、MCV减慢是手术治疗指征EMG:拇短年展肌神经源性损害,伴或不伴自发电位。
而小指展肌正常(四)、肘管综合征(UNENCV 1、肘上下的NCV要比肘下到腕NCV慢10m/s(NCV<50m/s)2、肘上比肘下刺激CAMP明显离散3、NEP消失的UNE无价值,肘上下段的SCV减慢有意义*注意:如果损伤严重时,下段也会有轻度的NCV减慢,但AMP下降更多见。
EMG:由于支配尺侧腕曲肌神经在肘上分支,第I骨间肌受损显著。
肌肉疾病EMG表现:1、自发电位2、小力收缩:DUR<正常值20% AMP降低3、IP时为病理干扰相4、多相波增多NCV表现:MCV正常,MAMP下降,SCV与SAMP均正常F波:AMP降低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MG)骨骼肌1、RNS:面神经——眼轮匝肌记录(8%)腋神经——三角肌记录(12%)尺神经——小指展肌记录(7%)低频刺激(2、3、5Hz)递减(4/1波AMP下降)1、EMG:肌源性损害LES(肌无力中综合征)(近端肌肉)和肉毒毒素中毒RNS:低频刺激同MG高频刺激(10、20Hz)递增(尺神经100%)舌肌神经源性损害占90% 1、EMG:肌源性损害LES(肌无力中综合征)(近端肌肉)和肉毒毒素中毒RNS:低频刺激同MG高频刺激(10、20Hz)递增(尺神经100%)诱发电位1脑干诱发电位BAEP图2视觉诱发电位VEP3瞬目反射4体感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