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九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练习

江苏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九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练习

第 1 讲化学实验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试剂中, 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 C2H5OHB.HNO3C.NaOHD.HCl答案 B C2H5OH不是氧化剂,A项错误;HNQ是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项正确;NaOH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但不是氧化剂,C 项错误;HCl 是强酸, 具有腐蚀性,但通常不作氧化剂,D 项错误。

2. 下列实验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答案 A 用注射器向水中注入空气,导管口一定会有气泡冒出,与检查气密性无关,A 项错误;用手握住试管,使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即体积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拿开后温度降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可以用来检查气密性,B 项正确;推动注射器,会使瓶内压强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能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且会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可以用来检查气密性,C 项正确;关闭止水夹后,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瓶内气体会被压缩而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会下降,可以用来检查气密性,D 项正确。

3. (2018 南通如皋中学高三上阶段练习)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备并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沉淀B. 用乙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C. 用丙装置在铁制品表面镀铜D. 用丁装置制取少量的CO气体答案 A B项,NaOH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故错误;C项,电镀时,镀层金属铜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铁制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错误;D 项,应使用块状的碳酸钙,碳酸钠易溶于水,不能用碳酸钠,故错误。

4. (2018南通海门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甲验证FeCb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B. 图乙制备Fe(OH)2并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C.图丙除去CQ气体中混有的少量SQD.图丁比较HCI、HCQ和H2SiQ3的酸性强弱答案 B A项,验证FeCl3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必须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而图甲中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温度不同,无法证明FeCb的催化作用,故错误;C项,CQ、SQ都能和Ns t CQ溶液反应,故错误;D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I气体也能和Na2SiQ3溶液反应NHCl+Na z SiQfSiQ s J +2NaCI,无法证明HbCQ和H2SiQ3的酸性强弱,故错误。

5. (2019盐城模拟)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A. 试剂①为Ba(QH)2溶液B. 操作②为结晶C. 操作③为过滤D. 试剂④为稀HNQ答案B选择Ba(QH)2溶液除去S2-、N和HC「,NH3・2Q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过量的Ba2+2用N&CQ溶液除去,过量的QH和C -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HNQ6.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答案B不能防止倒吸,A项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NH和HCI,冷却后NH和HCI又化合生成NHCI, 所以能通过此法分离,B项正确;直接加热蒸干MgCb溶液不能得到MgCb晶体,C项错误;读数应为11.80 mL,D项错误。

7.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其主要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下列有关实验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①用pH试纸测定Ns t CG溶液的pH;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I;③用饱和FeCI s溶液和沸水制取Fe(0H)3胶体;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⑤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⑦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

A. ①②④⑤B.③④⑤⑦C. ⑤⑥⑦D.③⑤答案D③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I s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s胶体;⑤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

8. (2018镇江期末)下列装置或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 A A项,KMnQ氧化浓HCI生成Cl2,不需要加热,正确;B项,NaOH溶液可以同时吸收Cb和HCI,错误;C项,应用NaOH溶液吸收CI2,错误;D项,氯水具有漂白性,不可以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故氢氟酸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B. 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加入铁钉和少量硫酸D. 浓硝酸要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内答案BC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应保存在塑料瓶中,A错误;浓硝酸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D错误。

10.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将氯化铁固体溶于浓盐酸配制FeCb溶液1B. 称取4.0 g NaOH,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配制1.0 mol •L -的NaOH溶液C. 利用图1装置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D. 如图2所示,关闭弹簧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A盐酸可抑制氯化铁水解,则将氯化铁固体溶于浓盐酸可配制FeCb溶液,A项正确;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B项错误;气体可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测定气体的体积,C 项错误;关闭弹簧夹,因分液漏斗上部与圆底烧瓶中气压相同,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项错误。

答案 B A项,N +OHNH f + 20,N +0H NH • 2O,实验未加热,NH s难逸出,所以试纸未变蓝并不能证明该盐中不含N ,故错误;C项,硫酸钠等轻金属盐的饱和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是变性,故错误;D 2- -2-2- -项,S 或HS能被HNO氧化为S ,所以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 或HS ,故错误。

12. (2018盐城三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制备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然后加热煮沸B. 检验SO气体中是否混有SO(g):将气体通入Ba(N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C. 提纯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向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然后蒸馏D. 探究Cl 2使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向含有少量NaO啲酚酞溶液中通入Cl 2至红色褪去,再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aOH稀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答案CD A项,将饱和FeCl s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错误;B项,SO2溶于水显酸性,与N-可结合成HNO氧化SQ生成HSQ,与Ba(NO) 2可生成BaSO沉淀,所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时,并不能说明一定含有SO,错误;C项,混酸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与苯和硝基苯分离,可通过分液法分离出互溶的苯和硝基苯混合溶液,然后再通过蒸馏法将两者分离,正确;D项,Cl 2使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Cl2与NaOH溶液反应,第二种是Cl2溶于水生成的HCIO将酚酞漂白,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aOH稀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是第一种原因,若不变红,则说明是第二种原因,正确。

三、非选择题13. 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的名称是。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 :用KCIQ和MnQ制Q 应选的装置是(填字母,下同);用HQ溶液与MnQ制Q2,并控制产生Q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 。

⑶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Q,氧气应从____________ (填“b”或“ c” ,下同)端通入。

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_ 端通入。

答案(1)长颈漏斗分液漏斗(2)AE BD (3)c b解析⑵KCIQ 3和MnQ制Q属于“固+固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组成气体发生装置;H2Q溶液与MnQ 制Q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的HzQ溶液的量。

(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Q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

14. 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 B、C D、E,它们所含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Na+、Al3+、Mg+、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 -、C 2-、X)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须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⑵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含X的物质记为C,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黄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

则X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S 2-B.S 2-C.CHCQQD.Si 2-(3)Cu投入到装有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HSQ,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则物质D一定含有上述离子中的 ____________ (填相应的离子符号),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上述已经确定的物质,可以检验出DE中的阳离子。

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⑴Na z CO Ba(OH)2(2)B(3)N - 3Cu+8H+2N - 3Cu2++2N f + 2O(4)往D的溶液中逐渐加入Ba(OH)2溶液直至过量,若先出现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则D中含有Al3+;若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D中含有Mg+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⑴ 阴离子中的C 2-只能与五种阳离子中的Na+大量共存,则一定有NazCO;OH只能与剩余的四种阳离子中的Ba2+大量共存,则一定有Ba(OH)2。

(2)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红褐色沉淀为Fe(OH)3,气体为CO,应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2Fe3++3C2-+3H2O2Fe(OH)3 J + C 2f,则B为NaaCO,A为Ba(OH)2,C中含有Fe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