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9.2《溶解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9.2《溶解度》教案
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加入5克KNO3数次,固体未溶解完;加热所得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冷却加入后溶液,有固体析出。
组内分析、讨论,组间交流、归纳小结: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但是改变条件,又能继续溶解。
方法指导: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质。
归纳总结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物质不能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无限制的溶解。但是若改变条件,可以使物质继续溶解。
组间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取[活动与探究二]析出固体后的上层液体,加入少高锰酸钾,振荡。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不一定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可溶性固体,能继续溶解。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D.无法判断
※5.如何区分同温下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和不饱和硝酸钾溶液?
作业
设计
书面作业:教材P40
课外作业:同步学习中开放性作业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由蔗糖溶液引出饱和溶液,由实验引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条件。
教
后
反
思
猜想: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溶质呢?
组间思考讨论猜想设计方案
依照设计的方案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交流观察所得:第一次的5 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 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 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
组内分析、讨论,组间交流、归纳小结: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但是改变条件,又能继续溶解
问题3: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
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或硫酸铜固体,能否溶解?
例题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里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加入到溶液里的溶质全部溶解了,此时溶液一定不饱和
D.室温下,经充分溶解,与该固体共存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C)
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
3..室温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与水区分开来,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C)
A.观察颜色B.恒温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C.降低温度D.各取几滴液体于玻璃片上烘干
4.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A)
问题2: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问题3;用哪些方法可以从饱和溶液里得到晶体?
【动与探究三】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
问题4:你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吗?
例题3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方法不能使它成为饱和溶液的是(D)
A.蒸发B.加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D.增大压强
问题5: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一、
诊
断
评
价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饱和溶液里溶解的溶质比不饱和溶液里溶解的溶质多。
2.下列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质质量不变
板书本节课题
自
主
学
习
问题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问题2:如何实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圈划,检查学生预习及自主学习情况
探
究
与
交
流
知识点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活动与探究一】
NaCl能否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改变条件,能否继续溶解?
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回顾[活动与探究]分析、讨论、交流、总结
指明:一般情况,氢氧化钙溶液例外
启发思考,组织讨论、交流、总结:
即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
[视频]海水晒盐的原理
思考,组讨论、交流、判断
讨论交流: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夜,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梳
理
整
合
课题2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用品
仪器
烧杯、试管、滴管、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石棉网、火柴等
药品
问题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例题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则溶液的质量(C)加入少量的氯化钾固体,则溶液的质量(A)
A.增加B.减少
C.不变D .无法确定
知识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问题1:如何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现象结论【活动与探究二】KNO3能否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改变条件,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硝酸钾,搅拌
冷却
问题1:上述活动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强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达成共识:饱和溶液是相对于某种溶质而言的。
[解法指导]饱和溶液的要素: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
剂”,还要强调溶质的种类
引导、讨论、总结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小组合议,展示交流,讨论评价
[解法指导]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的物质。
NaCl、KNO3、热水、冷水、氢氧化钙
其它
课件、学案等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
教学问题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
景
导
入
问题1: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蔗糖,蔗糖在水中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呢?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
问题2:怎样使烧杯中不再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出课题。
课题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
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