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病例对照研究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则
OR值就很接近甚至等于RR值
OR值和RR值的区别和联系
• RR值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而 OR值为病例组和非病例组的暴露率之比
• 在不同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情况下,OR和RR是
有差别的,只有在疾病率小于5%时,ac的乘
• 资料处理
– 按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处理资料
Ross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肝癌 与尿中黄曲霉素生物学标志关系
– 18244名中年男性队列中发现22例肝癌 – 每例配5或10个对照 – 检测研究开始时的尿样 – 发现黄曲霉素B1及其代谢产物和DNA加成物
的OR值经调整混杂因素后,为3.8(1.2~12.2)。
M m/p e
2
m
Z /2 Z
α
β
p(1 p)
(p 1/2)2
p OR/(1 OR) RR/(1 RR)
p p (1 p ) p (1 p )
e
0
1
1
0
四、研究因素的确定
➢ 根据研究的目的或具体的目标,确定调 查变量的数目和每一个变量的具体项目。
➢ 每项变量都要有明确的定义。 ➢ 研究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
一个门诊部所有已诊断的病例
同个门诊部诊断的其他病例
多个医院或门诊部诊断的病例
多个医院或门诊部诊断的其他 病例
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选出的病例
病例所在同一街道或住宅区中 的健康人
在人群中普查或抽查出的所有病例 在人群中抽查的非病例
社会团体中所有诊断的病例
社会团体中抽样的非病例
以上任何方法选出的病例
病例的配偶、同胞、同事、亲 朋、同班同学等
第2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一、研究基本步骤
提出假设 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的记录或现况调查得到的结 果,结合文献资料,提出病因假设
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
选择病例与对照比较的方法:用匹配或成组比较法, 或两者同时使用 如用匹配法,需确定病例与对照的比例及匹配条件 病例与对照的来源和选择方法,病例的诊断方法 样本大小的估计 根据病因假设与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确定调查因素的种 类,数量及其检测方法,并考虑调查因素中的混杂因素
• 黄曲霉素作为肝癌致病因素最直接的证据
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结合 • 基本原理
– 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随机选取一组样本作为对照组 – 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的被研究疾病的所有病例作
病例组 – 与随机对照组进行比较
• 可同时研究几种疾病,不同疾病有不同病例组, 但对照组都是同一组随机样本
RR的近似值 OR值(查阅文献或预调查获得) α值 把握度
➢方 法
查表法 公式法:求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的公式
(病例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n 2 pq(z z )2 /( p1 p0)2
病例组暴露率
对照组暴露率
p1
1
p0 RR p0 (RR
1)
p 0.5 ( p1 p0 )
q 1 p
例:为研究某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欲进行一次病例对 照研究。
➢ 分类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
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
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
衍生的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作为病因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其 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而且这些优势与不足相互补充,因 此,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类型,结合使用 这两种方法,扬长避短。
• 可分为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 按队列研究方式进行
– 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采集所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的 组织或体液标本储存备用
• 随访
– 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的病例数为止
• 匹配
– 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性别、年龄等匹配条件,从同一 队列选择1个或数个非病例作对照,抽取病例与对照的基 线资料
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 对照是随机选取,不与病例进行匹配 • 随机对照组中成员如发生被研究疾病,既为对照,又同时
为病例 • 1个随机对照组可以同时和几个病例组比较分析 • 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 因果关系清楚 • 资料可靠 • 论证强度高 • 省时省力省钱 • 适合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
成组比较法(group comparison)
频数匹配
匹配法(matching)
个体匹配
➢ 匹配法注意事项
慎重选择匹配因素 可疑病因不作为匹配因素 比例一般为1:1,最多不超过1:4 避免 “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三、样本含量的确定
有关参数
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exposure rate)P0
积趋于小,OR值是RR值的极好近似值。
暴露史 病例 对照
合计
有
a
b
a+b=n1
无
c
d
c+d=n0
a
合计
c
a+c= b+d= a+b+c+d
m1 a m0
=t
c
a
c
ad
RR ( /( ) ( /( ) ( /( )
a b c d 0 b 0 d b d bc
比值比( odds ratio , OR)关联强度指标, 比
第 四 章
概述 研究设计与实施 资料的整理与结果分析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优缺点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研究示意图
基本原理
➢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 ➢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
暴露史 ➢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
(二)对照的选择
要求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选择对照的原则:
① 不患所研究的疾病; ② 不患与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病; ③ 有可比性; ④ 尽量设多种对照。
来源
人群对照 医院对照 病例的朋友或亲属等 多重对照
病例和对照常用的选择方法
病例
对照
一个医院所有已诊断的病例
同个医院内患其他病的病例
63(n1) 268(n2) 331(N)
OR
ad
OR
39 154
2.20
bc 114 24
OR(11.96/ 2) (1.26,3.84)
结果表明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未服
药者的2.20倍,95%的可信范围是在1.26~3.84之间
1:1配对资料的分析
匹配资料是由病例与对照结合成对子,分析 结果时不应把对子拆开分析
量度。
五、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资料的收集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十分重要 方式方法不恰当,收集的资料就不可靠 统计处理无法纠正的系统误差
资料来源
医院病案记录 疾病登记报告等摘录 致病因素数据需检测病人的标本或环境获得 询问调查获得
第3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描述性统计
➢描述一般特征 ➢均衡性检验
统计性推断
➢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1:1配对资料的分析 ➢分层资料分析 ➢分级暴露资料
OR c b
食管癌发病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吸烟与发 病有关,男性的资料归纳成表5-6
表 4-3 93 对男性食管癌与对照的吸烟史
先将资料列成表5-5的格式 注意表内的数字a、b、c、d是病例与对照配 成对的对子数
表 4-2
对照
有暴露 无暴露
合计
1:1 配对研究中疾病与暴露的关系
有暴露 a c
a+c
病例
无暴露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b c 40, b c 40,
2 b c2
bc
2 b c 12 bc
Woolf法
Var ln RR 1 1 1 1
a b cd
lnRR的95%CI
ln RR ±1. 96 Var ln RR
反自然对数即为RR95%CI
表 4-1 OC 与 MI 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OC
病例
对照
合计
+ - 合计
39(a) 114(c) 153(m1)
24(b) 154(d) 178(m2)
1. 病因学研究 2. 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 3. 疾病预后的研究
研究类型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 从设计所规定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 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
➢ 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 ➢ 对照组应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
病例与对照匹配
➢ 匹配/配比(matching)
要求 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 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a b)(a c)(b d)(c d)
(| ad bc | n)2 n
2
2
(a b)(a c)(b d)(c d)
n≥40,1≤T <5
3.分析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常用相对危险度(RR)与比值比测量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
因而用比值比(OR)来代替相对危险度(RR)。
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
暴露 非暴露
暴露 非暴露
研究示意图
研究开始
时间
病例组
对照组
调查方向
图4-1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Greenberg 2002) 注:阴影区域代表暴露于所研究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